联合国官员谈城市防灾减灾形势

    时间:2011年11月25日9:30
    嘉宾:联合国防灾减灾事务特别代表玛格丽特•瓦尔斯特伦
    简介:11月8号城市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 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联合国防灾减灾事务特别代表玛格丽特•瓦尔斯特伦应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我们非常有幸地对她进行了专访。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联合国官员谈城市防灾减灾形势

活动描述

  • 时间:2011年11月25日9:30 嘉宾:联合国防灾减灾事务特别代表玛格丽特•瓦尔斯特伦简介:11月8号城市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联合国防灾减灾事务特别代表玛格丽特•瓦尔斯特伦应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我们非常有幸地对她进行了专访。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各位的收看。11月8号城市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联合国防灾减灾事务特别代表玛格丽特·瓦尔斯特伦应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我们非常有幸地对她进行了专访。

    2011-11-24 15:48:22

  • 中国网:

    首先再次欢迎您来到中国,接受中国网的采访。请您介绍一下联合国减灾署与中国政府的合作情况,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2011-11-24 15:49:31

  • 玛格丽特: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已经与中国就如何降低灾害风险开展了长期合作。中国是一个灾害易发国家,所以这种合作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双方的合作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尤其是与中国政府间开展的合作。双方合作搭建降低灾害风险的全国性平台,同时还在民政事务和其他我们所关注的方面,与中国各部委开展合作。既防灾减灾的国际性工作开始之后的数年里,我们所做的工作旨在动员全社会投入到防灾减灾工作中来。现在,我们已经和中国成功开展合作,分别在有地方政府参与的城市建设的活动方面,以及没有地方政府参与的减小灾害风险方面。同时,我们还与科研机构和学术机构达成了不断增加的重要合作,在防灾减灾的知识、调研方面,以及灾害风险的重大领域和运用一整套综合技术进行灾害风险管理方面。在所有这些方面的合作之外,我同样希望加强与中国媒体、中国公民以及其他领域之间的合作,因为他们对于真正降低灾害风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1-11-24 15:49:43

  • 中国网:

    你能否给我们举例介绍一下联合国减灾署在防灾减灾方面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呢?

    2011-11-24 15:50:16

  • 玛格丽特:

    ISDR(国际减灾战略)是一个遍及世界各国的网络体系,围绕各国国会、地方政府、立法司法机构开展工作。所以我们的主要作用是宣传推广如何防灾减灾以及防灾减灾益处的知识。其次,我们也和学术机构合作开展调研,来增加关于灾害风险以及如何面对灾害的知识。第三,我们促进了不同团体一起出席国际和地区性会议,在国家层面和合作方一起,将原本不会在一起讨论这个话题的不同类型的专家聚到一起,讨论防灾减灾的话题,就像我们今天在这儿一样。总的来说,就我的经验,我们正在取得进步,成功实现了对话——灾害的代价太大,它让国家损失惨重,也让个人失去很多,灾害会造成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我们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每一个人,拿出更多的努力来预防和预测灾害,这样就会为灾害的结果少付出一些惨痛的代价。灾害并不真的单纯由自然造成,灾害是由于人类社会对自然所做的一切,以及大自然对此的反应。今天我们讨论了很多有关城市的话题,因为城市的增长非常迅速,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人口增长,城市正面临巨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强烈地提出关注城市化以及城市环境所带来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2011-11-24 15:50:30

  • 中国网:

    您觉得联合国减灾署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有哪些呢?

    2011-11-24 15:51:32

  • 玛格丽特:

    我们现在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有时我们更喜欢说成功的方面,但我认为现在的挑战是因为防灾减灾工作的性质在于一体化。它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在于各方面共同协作来解决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我们的社会是依据不同特性建立起来的,所以分门别类地按不同行业来处理事务要比跨行业处理容易些,就像在商业、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所以我觉得主要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将更高程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不同行业,转而整合许多不同类别的专业知识来共同处理那些影响社会、影响国家、影响世界的问题。我认为没有短期方法,唯有我们一直不断尝试、进行试验并验证结果,如果结果可行,那我们就成功了。现在世界范围内,谈及挑战,都有优先顺序排列。全球大部分地区正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人们将关注重心转移到那些比较紧急的事务上。你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面临金融压力时,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明智地使用我们所共有的资源。其实,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的风险,消除其影响,就是一个非常明智的方法在为未来节约资源。所以这项挑战更需要对大众进行教育。我认为我们的国民是世界公民,我们有义务知道如何尽个人的责任来降低与我们紧密相连的环境所存在的危险,以及国家和社会正在面临的更大的危险。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不到什么危险,但我们应该知道那些危险可能真的会突然发生,就像地震、滑坡。这些非常危急,它让我们失去很多生命,也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所以即使在我们当地社区里,保护我们自身免受滑坡灾害的影响也很重要。

    2011-11-24 15:51:44

  • 中国网:

    这次研讨会也有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城市的住房质量存在一些问题,您能否介绍一下国外在房子的建造方面,比如房子抗震等级方面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有什么好的经验呢?

    2011-11-24 15:51:55

  • 玛格丽特: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也会造成建筑损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根据经验,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有针对所在地区地震情况的房屋建筑抗震标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将该标准制定得足够细致,从而形成地区特性以便普遍应用。这也许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议题。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不一,因此需要特别制定不同版本的房屋建筑抗震标准。但有了标准还不能解决问题。制定了一项标准,就需要监测并确保标准得到应用;需要保证建筑工人接受过培训以便他们妥善地使用建筑材料;还需要确定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合格的。所以将所有这些必须遵守的规定制定到房屋建筑抗震标准当中就很重要,这些经常成为标准应用过程中的不足。所以这是中国和多个国家面临的挑战,但在房屋质量问题上走捷径就导致出现监测和强制执行力度不足。我不确定这是私营企业存在的问题还是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不论私营还是国有,企业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我们正在努力的一个方向是动员私营企业,激发私营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保证他们所建造房屋的质量和安全。所以我认为这是我们今天会议的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想要和私营企业分享。对于房屋建造质量的最后一点,是许多国家都有的经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所有这些问题,因为经济发展的目标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我记得在印度尼西亚最近的一次地震中,一位当地官员说:很奇怪,倒塌的建筑物都是在印尼独立之后新建的,而殖民时期修建的那些老建筑物还巍然屹立在那里。这并不意味着旧的就比新的好,只是说一旦经济起飞,巨大的发展高峰到来,大量私营企业猛增,对政府来说,监督要跟上,是存在不小的困难的。也许在过去,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这些工作,过去我们处理事情更慢一些。因此,这种妥协不常发生。我认为这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我们应该动员大多数买房人对房屋质量提出要求;建筑商负起社会责任,好的房屋建造质量对他们的经营也有益处;同时,政府有权做好必要的监督。

    2011-11-24 15:52:09

  • 中国网:

    那您的这次中国之行或者是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2011-11-24 15:52:24

  • 玛格丽特:

    这次专题研讨会的第一个部分,今天上午的专家研讨会进行得非常好,会议时间太短了。每一位与会专家都提出了许多实质性的要点和非常好的意见,希望能够达成合作。我确信在这次研讨会后,工作会得到进一步的展开,我很期待继续与你们合作。

    2011-11-24 15:52:34

  • 中国网:

    这几天北京一直被大雾所笼罩,您对于这种灾害性的天气是怎么看的,尤其是对中国城市存在的这种污染问题是怎么看的呢?

    2011-11-24 15:52:57

  • 玛格丽特:

    我不是环境污染或者气象方面的专家。不过,有些灾害性天气是由有毒废气、汽车尾气、工厂排污引起的,有些也是天气本身导致的。相信中国政府已经在努力控制这种情况,希望能对治理雾天有所影响,我希望你们能保持环境治理的成果。我没有这方面的实际经验,但这对于像这样一座大城市而言是个挑战。

    2011-11-24 15:53:09

  • 中国网:

    好,再次感谢您接受中国网采访,谢谢!

    2011-11-24 15:53:19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fgy/magelite_1321586358.mp4

图片大图:

  • 玛格丽特接受中国网的专访

    中国网 齐凯

  • 玛格丽特: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已经与中国就如何降低灾害风险开展了长期合作。

    中国网 齐凯

  • 玛格丽特:我认为现在的挑战是因为防灾减灾工作的性质在于一体化。

    中国网 齐凯

  • 玛格丽特:我们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每一个人,拿出更多的努力来预防和预测灾害。

    中国网 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