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文化发展新观点解读

    时间:2012年11月14日11:00
    嘉宾:文化学者 徐世丕
    简介: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屆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大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的宏观战略决策。本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对文化大发展的战略决策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阐述。为更好地理解十八大精神,中国访谈邀请文化学者徐世丕对此进行解读。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访谈】十八大报告文化发展新观点解读

活动描述

  • 时间:2012年11月14日11:00
    嘉宾:文化学者 徐世丕
    简介: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屆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大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的宏观战略决策。本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对文化大发展的战略决策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阐述。为更好地理解十八大精神,中国访谈邀请文化学者徐世丕对此进行解读。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网“易健特约之十八大代表访谈”节目,感谢新浪微博对本节目的支持,您也可以通过新浪微博与我们实时互动。

    去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次会议以及这一决定标志着我国在进入“十二五”计划之后正式推行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大发展战略。自那时以来,到十八大召开,正好是一年多的时间。那么,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大发展战略实施的情况怎么样了?未来怎样进一步推进?胡锦涛总书记在8日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中进行了回答。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十八大报告,我们请长期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事业的文化学者徐世丕先生来进行解读。徐老师您好!感谢您作客中国网的演播室。

    其实我们知道,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文化是作为单独的一章进行阐述的,这一章的内容是不是可以看作十七届十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实施文化大发展战略的一个总结呢?

    2012-11-14 10:58:38

  • 徐世丕:

    我觉得可以这么看。但是我的理解,和你有一些不同,这一年多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学习,而且在实践层面上得到了进一步地、全面地落实。这一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我们从很多媒体的报道已经听得比较清楚了,那么十八大再次对这个问题又进行了关注,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十八大是从更高的层面,从国家整个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层面来进一步关注文化建设,关注文化体制改革。所以,它应该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以来这一年,更多的是深化发展。

    2012-11-14 10:58:55

  • 徐世丕:

    我觉得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不同的在于,十八大报告是以一个专章来谈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的,而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是以整个决定来谈,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意义,我觉得大家都有很多的理解,这个地方不再去阐述它。我们要关注的是十八大报告对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战略目标所进行的全面部署。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2012-11-14 11:00:03

  • 徐世丕:

    十八大报告不仅有专章地论述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它还在整个报告的其他章节也涉及到这个问题。比如说,在国家发展到2020年的总目标上就有一段话,这段话说了四句话叫做“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这是从整个全局的角度,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进一步地提升文化建设在整个国家发展当中的地位,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同时这个报告还谈到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它的重大战略意义,特别加以强调,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当中有很长的一段话,这段话我不给大家再念了,很快这个报告就会发表。他从体制改革,包括我们未来要进行的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我觉得这也会涉及到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从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就是到2020年,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要翻一番,这对于下一步的文化发展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说我们将来的文化发展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个重大的事情、国情,特别是国情。就是人民的生活在提高,收入在增加,他对文化的需求肯定会大幅度地提升,和前些年是有很大的不同。

    2012-11-14 11:01:10

  • 徐世丕:

    第三,报告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一个新的概括,就是24个字,媒体都已经做了一些解读,这是从过去有所不同的,过去是比较长的一大段,不好记,现在这24个字比较好记。

    从这些方面,不仅有专章,而且在全部报告当中把它纳入到整个国家发展规划当中来了,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和十七届六中全会不同的地方。

    2012-11-14 11:03:45

  • 中国网:

    中国网:那么在这一专章中最吸引您的是哪一些内容呢?

    2012-11-14 11:04:49

  • 徐世丕:

    这一专章中最吸引我的其实就是我刚才说到的这几个部分,最吸引我的是文化体制改革还要继续推进。这十年,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而且很多领域都有重大的突破,11日出席十八大的代表,就是相关文化部门的负责人做了答记者问,对这方面各个进展有了很详尽、很详细的介绍。我觉得文化体制改革并不是说我们这十年就已经把它做完了,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特别是根据国家在未来这八年当中的变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的深入、深化和推进,才能够适应整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这五位一体建设的需要。

    2012-11-14 11:05:34

  • 中国网:

    其实在过去,我们通常把文化看作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但现在很多人都说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先进文化,在您的理解中什么是先进文化呢?

    2012-11-14 11:06:03

  • 徐世丕:

    我觉得先进文化一定是能够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一些东西,先进文化是指的文化能够体现出它的先进性。先进性是怎么体现的?因为文化本身是有机的和动态的整体。关于文化,如今世界上,据最新的统计有360多种,涉及到学术层面的解释,其他的比喻层面那就更多了。

    文化它分大、中、小三个层面。作为大的概念,文化的先进性应该体现在整体的和有机的,各个方面包括精神层面,而且也包括物态的层面,比如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知识,行为模式,制度,精神产生(就是文化艺术产品),影视作品各个方面,它不仅仅是指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先进性,而应该是全方位体现的。

    2012-11-14 11:06:15

  • 中国网:

    十八大报告中还说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那这个“中国特色”怎么去理解它?

    2012-11-14 11:07:19

  • 徐世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这十年来经过实践检验,而且也证明了成功的中国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我觉得十八大报告里要从总书记在报告里讲的那两句话,现在媒体里都很热,叫“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个路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关键问题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就是我们既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还要不断地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但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那些东西,西方文化发展也有值得可以借鉴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够完全照搬,这就是中国特色,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民情以及我们的文化传统,这才是中国特色的。

    2012-11-14 11:07:31

  • 中国网:

    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说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其实这就是满足我们人民群众的一个文化权益的问题,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我想是公共文化体制的建设,十七届十六全会中也强调说要把文化纳入到民生工程,这一思想在十八大报告中是不是有所体现呢?

    2012-11-14 11:22:19

  • 徐世丕: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实际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所决定的。首先,我们目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还处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总书记的报告里讲的,这个总依据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呢?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和生产发展当中不协调的矛盾。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严格说起来,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对于经济建设是很重视的,也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但是文化在某些方面,由于历史和各个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底子比较薄,投入也比较少,人民生活首先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首先要吃饱穿暖,精神文明的需求现在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这些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就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随着一些重大的文化工程的落实,城乡基层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所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它既是一个现实需求,也是未来更不断地增长,不断地扩大,不断地提升的一种要求。所以十八大报告把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年来,我们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前几天文化部的赵部长在和媒体见面的时候介绍了,他讲了这么几句话,我觉得这几句话都有例子。覆盖城乡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建设,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免费开放的网络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服务能力在明显地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一系列的文化惠民工程都在扎实推进,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基本的保障,我觉得这些话是讲的很全面的。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免费开放,去年我到过新疆,新疆昌吉州文化馆,我看到了非常热闹的情况,他们给我介绍,这个馆每天开放的时候都人满为患,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一下子释放出来,我觉得这方面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确实是,很多地方由于过去投入不足,建设不足,其实满足不了,昌吉州(图书馆)大楼硬件和软件的服务还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十八大特点强调,要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巩固和发展、完善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

    2012-11-14 11:22:55

  • 中国网:

    我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单单是买个书,看个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系它运转的一个好的体制,这涉及到深化体制改革的问题,您刚才也说了,在十八大报告中,您最关注的点就是文化体制的改革,我想问到底要怎么改?在十七届十六全会和十八大报告中有没有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一个全方面的规划?有没有一个大的方针?

    2012-11-14 11:25:29

  • 徐世丕:

    其实从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到十八大报告,都对文化体制改革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十八大报告里有一句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觉得这也是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十八大报告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实际上预示着,十八大以后文化体制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入,还要往需要改革的领域里延伸。

    我们有这么几个方面,文化法制建设还任重道远,文化法制建设十年来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在很多领域里头,比如说文化保护,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文化产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有一些领域里国家的法制建设还要加强,比如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这些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就包括免费开放,如何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化、法制化,不要因为领导人一变,政策一变,很多文化惠民的制度就变化了。

    2012-11-14 11:30:17

  • 徐世丕:

    所以文化法制对公共服务文化体系这一块还需要加强,从国家层面来制定相关的法律,还有文化市场这一块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们感觉到比较困惑的,文化市场是同乡文化产品的主渠道。我们经常看到隔一段时间就“扫黄打非”,为什么扫黄打非经过这么年还屡禁不止呢?因为国家没有统一对文化市场的法律有关,这非常重要。

    这不是说相关的部门没有做努力,三十多年来,文化部成立了文化市场局以后,我了解到文化部做了很多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也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所以很多文化市场的管理法规至今还没有拿出来,不是说国家不重视。其实我知道,全国人大、国务院等相关部门都非常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但这个领域里头,真正要让它取得很大的进展,确实是我们下一步改革很重要的,比如新闻里头的改革,这也是大家很关注的。新闻里的改革包括现在新闻机构采取什么体制,用一种什么方式来运作,对传媒的管理等等,都需要从法制的角度进一步给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框架要制定起来。就像这些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

    2012-11-14 11:30:55

  • 徐世丕:

    第二个领域,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有关,特别是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这是大家所关注的,80、90年代有一个说法,上面“三国演义”,下面“八国联军”,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但也形容了在文化领域方面,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层次重叠,效率低下的现实。我觉得这是这么多年现在改革取得的进展,比如文化市场的改革。尤其在省一级层面已经基本上执法队伍过去已经是多部门的执法队伍,就是各管各一摊,现在统一了,这是十年文化发展我们取得的重要进展,但这方面它还是涉及到管理体制。副省以下的,影视、广播、出版大部分已经合在一起,但在中央还是三个。按照十八大的要求,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是需要关注的,所以管理体制方面非常重要,这几个方面都涉及到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还有文化产业,对于民间资本如何参与,对于国有文化企业怎么管理,怎么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都是需要研究的课题,都是改革当中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2012-11-14 11:31:58

  • 中国网:

    您刚才谈到文化产业,我们说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支柱产业之后,一些地方一窝蜂地想要打造的动漫基地,建造创意产业园等等,造成一种虚假的繁荣,您认为,导致对文化和文化产业简单化理解的根源在哪里呢?

    2012-11-14 11:33:12

  • 徐世丕:

    我觉得还是这些年来我们对文化的理解,文化的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主观的原因,有客观的原因。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中央对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来端正我们的思想、理清我们的思路,明确我们的发展方向,选择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方式,我觉得非常重要。

    2012-11-14 11:33:26

  • 中国网:

    政府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导向和扶持工作真正做到恰到好处,真正解放文化生产力呢?

    2012-11-14 11:34:00

  • 徐世丕:

    解决文化生产力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生产力必须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旧的文化体制为什么要改革?就是因为它束缚了文化创造、艺术创造、文化发展的动力。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和社会科学的创造其实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造,十八大报告里锦涛总书记讲了一句话,“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那么要增强这个活力就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电视台现在有好多,包括《中国好声音》这样一些,其实人民群众当中有很多有才华的文化和艺术的创造者,他们才是我们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

    2012-11-14 11:34:12

  • 中国网:

    十八大报告中还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其实两者并不是那么容易统一,比如演艺团体、电视台要自负盈亏,就得向“钱”看齐,因为要生存嘛,您觉得社会上的“三俗”问题是不是这些原因呢?

    2012-11-14 11:35:11

  • 徐世丕:

    我觉得这些年来一直都有,有人认为这是不是冲突很大。我觉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看起来是一对矛盾,它确实也有冲突,但它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一定是可以统一的,其实矛盾论来讲,对立和统一它才是规律,事实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还是古今中外。就文化产品而言,叫好又叫座总是胜过了一些叫好但不叫座的文化产品。这是事实,叫好又叫座的产品才是我们整个中国文化生活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因为这是由社会主流文化需求所决定的,不能说整个社会大多数人一天喜欢看腐朽、低俗的东西,整个社会主流它不是这样的,因此,叫好又叫座才是文化生产,文化创造,文化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011年,我们国家演艺领域的发展报告是我撰写的,其中有几个例子,2011年全国实行了企业核算制度的文艺团体,就是剧团、演艺团体,它包括国有的,也包括民营的,也包括社会上综合体制那种剧团,总共有4772个,其中民营剧团有3113个,占了65.3%。那么是不是按照大家来说,民营企业肯定只是追求经济效益,不追求社会效益?不是这样。很多民营剧团,比如说杨丽萍的剧团,陈佩斯的剧团,北京天创国际就是典型的民营剧团,他们的产品是叫好又叫座,全国实行了全国运作,他们不是按老的事业单位运作的剧团,2011年的利润总额达到12亿多,是2010年的2.2倍,一下子翻2.2倍,而且和2007年相比是它的10倍,所以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的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它其实是让剧团真正回归到文化市场、演出市场主体地位的努力。所以,改革应该是得到肯定的。

    2012-11-14 11:35:27

  • 徐世丕:

    如果走市场化肯定是只讲求经济效益,或者不讲究社会效益,事实上有很多作品,比如山西的《立秋》已经完成了600场,出国、出省,到处去演出,一个大型的话剧在中国的演艺史上是比较少见的,这几年当中能演那么多场。银川有一个原创舞剧《月上贺兰》,仅仅才一年演出380多场,月收入400万,演员收入增加了25%。上海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和杂技公司推出的《时空之旅》杂技演出,我去看过,很精彩,天天两场以上,现在他们的票房总收入已经超过2.5亿。这些作品你能说它的不讲究社会效益吗?肯定讲究社会效益。十八大报告里提出一句话,“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这是两段话,实际是一个概念,不能够把它分割了,我们只讲社会效益,后面不讲经济效益,那不对。要放在首位,同时要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样的作品较好又叫座,才能走得远。好的作品没有经济效益,说白了消费者少了,看的人少了,影响面也小。所以真正发挥大的社会效益还是要讲究经济效益。

    2012-11-14 11:36:40

  • 中国网:

    让两者达到双赢。

    2012-11-14 11:37:19

  • 徐世丕:

    对。

    2012-11-14 11:37:32

  • 中国网:

    十八大报告中还提到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您认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呢?

    2012-11-14 11:37:40

  • 徐世丕:

    我觉得增强文化的竞争力实际就是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文化软实力是我们这些年从国外引进的,那是约瑟夫·耐提出的,约瑟夫·耐这些年又对这个概念做了丰富,他特别强调软实力和硬实力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不是通过强制,也不是通过诱惑,所以说你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软实力,你要提升竞争力首先要改善你的文化生产,文化创造的质量意识,而且在理念上我们要体现先进性,包括对于人类社会的一些共同价值观的认同。

    2012-11-14 11:38:18

  • 中国网:

    找到普世价值?

    2012-11-14 11:47:46

  • 徐世丕:

    我们不能够打上过去很多年文化产品的标签,给自己打上特别浓的意识形态的印记,这样就让接受者产生一种心理障碍,因为我们文化产品走出去面对全社会,对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层面的需求、价值观不一样,这种情况下要让更多的人接受,让你的产品具有竞争力,不仅是精神产品的先进性,而且也要体现艺术层面的先进性。我们的产品“走出去”在国外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作品在国外非常受欢迎,相反我们电影走出去的角度这些年虽然有很大的突破,但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时候只是从我们的爱好出发,没有考虑受众的爱好。我觉得文化生产必须考虑接受者的爱好,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才能够对路,叫好又叫座一定是个客观的标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者不可缺,都非常重要的。

    2012-11-14 11:47:57

  • 中国网:

    十八大报告中还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于核心价值的问题前两年我们就有很多的讨论,您怎么理解十八大报告中“核心价值”的阐述?

    2012-11-14 11:49:38

  • 徐世丕:

    核心价值问题这两年大家都非常关注,特别是很多社会现实,前些年报道了很多事件,比如“小悦悦事件”大家都记忆犹新,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是这样子呢?很多传统道德的东西得不到弘扬呢?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价值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其实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的,但我们特别欣喜的是这些年来我们其实变化非常大,大家看“感动中国”,那些在基层默默无私做着奉献的先进人物,他们没有为了自己图什么,一生都在做着默默的贡献,但过去我们对他们宣传得太少,我们想的是谁更有钱,谁怎么挥霍,这些障碍影响了大家的观念,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非常重要。

    2012-11-14 11:49:51

  • 徐世丕:

    共同的理念价值非常重要,我们先进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要,传统文化当中要发挥和弘扬它的精华非常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些年来大家都特别关心,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到前面我说的24个字,这24个字从三个层面谈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那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它是很重要的。国家层面对于核心价值体系有一些什么要求呢?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四个词,我们国家要富强,要文明,要民主,要和谐,从公民、社会的角度倡导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这都是和大家息息相关的。从公民个人的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实都是对现在现实生活当中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某种程度上我们在这方面有缺失,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一定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起来大家全部变得高尚,这不可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道德体系,基本道德规范,价值观等等都受各方面影响。所以,十八大再次把这个问题放到整个文化建设第一重要的地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而且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我们真的这么做了,一步步,这个社会会变得更好。

    2012-11-14 11:50:59

  • 中国网: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会成为中国发展新的增长点,由于时间关系,在节目的最后,您是不是给我们广大网友分析一下这个新的增长点发展动力在哪儿?它的发展趋势如何?

    2012-11-14 11:51:57

  • 徐世丕:

    我觉得文化产业在未来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会取得非常重要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前面十六大以来这十年已经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们的文化产业在各个层面取得的成绩非常突出。这里有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我们文化产业取得的成绩。电影2011年达到了131亿(票房收入),有时候我们在发布文化产业数据的时候只是说到电影、影视和出版,没有说演艺,其实演艺这块值得关注。2011年的演艺产业我们总共6000多个剧团,其中民营占了大多数,这6000多个剧团在经过转企改制以后,创造的整个2011年的产值是152亿,实际超过了电影,其中纯粹舞台演出获得52亿。通过这方面能够看出文化产业发展非常快。

    现在大家到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实景演出,尤其是4A级以上的国家经典基本都有实景演出,实景演出实际是演艺事业里的新业态,一次性投入以后可以持续地发展,因为这个景点的游客除了某些特殊的场合,比如自然环境、天气会有短暂的停止,其他都会持续地发展,和舞台比较,它应该是个新业态。所以文化产业这一块应该说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到2020年我们经济在翻一番,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情况下,文化发展是它最大的动力。因为它有了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那么文化生产、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都会获得一个强大的动力。有需求才会有动力,没有需求生产出来干吗?那就是浪费了,所以首先是经济发展,再是文化发展,文化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是人们文化消费需求多元化了,分众化了。

    2012-11-14 11:52:10

  • 徐世丕:

    所谓分众化,就是这部分人喜欢看这个,比如北京的小剧场话剧很多,在全国也是最多,也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迄今为止小剧场戏剧它靠的是分众的,就是年轻人特别多,年龄的白领非常多,他们都喜欢到小剧场看戏。还可以看到其他方面的需求,前些年的曲艺、传统戏曲已经很落寞了,甚至有人说它必然要消失了,但非遗以后,就是很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又恢复起来了。我们国家有300多个剧组,有很多优秀的戏曲艺术只要走向国际是有市场的。

    当然,需要我们加以变革,要考虑到接受者。你让它怎么接受,我们的艺术走到国外的,特别是演艺的,我特别关注这一块,走到国外是极其受欢迎的,比如北京天创国际,他们的《功夫传奇》在北京的红剧场演出,一年365天演出,不停,他们在美国又自己买下一个剧场,又在那儿驻场演出,所以不是没有需求,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看你的产品做得怎么样。所以整体来说,十八大报告对文化建设的关注,文化体制改革的关注一定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觉得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一定会获得大踏步,跨越式的发展。

    2012-11-14 11:53:28

  • 中国网:

    非常感谢徐世丕作客今天中国网的演播室,也感谢您今天对十八大报告的精彩解读。今天中国网“易健特约之十八大访谈”节目到此就结束了,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见!

    2012-11-14 11:54:38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rtmp://flv.china.com.cn/live2/mp4:stream1

图片大图:

  • 中国动漫集团原监事会主席、文化学者徐世丕

    中国网 孙世麒

  • 中国动漫集团原监事会主席、文化学者徐世丕做客中国网

    中国网 孙世麒

  • 中国动漫集团原监事会主席、文化学者徐世丕做客中国网

    中国网 孙世麒

  • 中国动漫集团原监事会主席、文化学者徐世丕

    中国网 孙世麒

  • 中国动漫集团原监事会主席、文化学者徐世丕

    中国网 孙世麒

  • 中国动漫集团原监事会主席、文化学者徐世丕做客中国网

    中国网 孙世麒

  • 中国动漫集团原监事会主席、文化学者徐世丕做客中国网

    中国网 孙世麒

  • 中国动漫集团原监事会主席、文化学者徐世丕

    中国网 孙世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