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权威专家谈雅安地质灾害防治
活动描述
- 时间:2013年5月12日9:00
嘉宾: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办主任、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副会长 崔瑛;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秘书长 田大佑;地质灾害应急指中心副主任、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 刘传正
简介: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立即组织了数百人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组,分赴地震灾区开展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等相关工作。在“5•12汶川地震”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国访谈邀请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管部门的三位领导和专家来谈谈地质灾害防治与抗震救灾。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
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立即启动三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随后升为一级,并组织了数百人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组,分赴雅安、成都、乐山等市、州,重点开展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等相关工作。现在,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来。中国访谈今天为您邀请到国土资源部应急办主任、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副会长 崔瑛、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大佑、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刘传正,欢迎三位做客中国访谈。
2013-05-12 08:33:33
- 中国网:
我们刚才提到了在雅安地震发生之后,国土资源部立即启动了三级应急措施,随后升级为一级。先请崔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国土资源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2013-05-12 08:35:07
- 崔瑛:
地震发生以后,国土资源部的领导都高度重视,从刚才主持人介绍中我们也听到了,一开始,接到信息以后立即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到中午的时候直接升级为一级响应,姜大明部长亲赴雅安去做抗震救灾的指挥工作。在后方的领导也高度重视,多次开会研究部署抗震救灾以及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13-05-12 08:35:14
- 崔瑛:
从采取的措施来讲,我们主要采取了七项措施。第一项措施是快速展开地质灾害的应急排查工作,在4月20号地震发生的当天,我部就调集了国土资源部下属单位的6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携带着一些设备直接赶赴灾区,会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系统和武警部队一共组成了42个工作组,420多人在现场开展隐患排查。4月24号国土资源部加派了25个组,100多人的专业技术队伍赶赴灾区,帮助协助排查工作。
2013-05-12 08:35:27
- 崔瑛:
第二项措施是迅速提供测绘和航空遥感技术的支持。在地震当天,国土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土地测绘规划院等单位紧急开展灾区的航空卫星遥感、影像信息的搜集、解译和图件编制等工作,及时地向四川提供遥感地图100多幅,成果报告数十件,累计数据量达到了20多GB,为抢险救灾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3-05-12 08:36:03
- 崔瑛:
第三项措施是支持开展重点区域和地段评估工作,对一些重点地段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我部组织一些专家进行论证、把关,及时提出后期处置的措施意见,包括指导当地政府组织受威胁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对所有发现的隐患点设置警示警戒标志,提醒广大群众和过往行人车辆注意避险,逐点编制防灾工作卡和避险明白卡等。
2013-05-12 08:36:10
- 崔瑛:
第四项措施是指导开展临时安置点的评估工作,在应急排查工作中及时启动了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013-05-12 08:36:22
- 崔瑛:
第五项措施是帮助落实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国土资源部把近期降雨期间防患地质灾害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帮助指导群策群防监测体系的恢复和建立,并且要求对排查出来的地质灾害隐患立即落实专人进行监测,并且提出明确的要求。
2013-05-12 08:36:29
- 崔瑛:
第六项措施是加密发布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国土资源部经过和震区的前线会商,提出了严密关注灾情、雨情发展变化的趋势,在每天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近日来降雨天气预报信息和震后地质环境条件的因素,对地震灾区和全省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加密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传真和网络公布的方式迅速传达到基层一线。
2013-05-12 08:36:38
- 崔瑛:
第七项措施是果断执行地质灾害的主动避让。国土资源部的专家组深入重大隐患的现场,调查评估危险性,指导地方政府切实强化降雨期间地质灾害主动预防避让的工作,针对发布预警信息的区域,要求各地做好受威胁群众主动避让,提前撤离危险区域。
这是在地震发生以后我们主要采取的七项措施。
2013-05-12 08:36:47
- 中国网:
崔主任,您刚才提到了国土资源部立即组织了由数百人组成的应急排查工作组赶往灾区,这些专家或者说这些工作人员到达灾区之后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2013-05-12 08:37:08
- 崔瑛:
刚才我讲的这七项措施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专业人员和专家组来从事的工作,其中像地质灾害的应急排查和调查评估、临时安置点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已见的重大灾害治理工程的复查核查等工作,这些都是专家组主要从事的工作。
2013-05-12 08:37:35
- 中国网:
我们也经常能从媒体上看到这样的说法:中国是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的地质灾害主要都有哪些类型?
2013-05-12 08:37:44
- 田大佑: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形态多样,地质环境总体上来说是相对比较脆弱。这样为我们地质灾害的频发、多发创造了一个物质基础和空间条件,这是频发、多发的一个必要条件。
2013-05-12 08:38:11
- 田大佑:
第二,内外动力作用。比如我国地质构造活动频繁,比如地震,这是内动力地质作用(造成的)。另外,特别是近年以来极端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当前国土开发强度明显比以前高了很多。不适当的工程活动,这是造成我们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一个充分条件。
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和频发的国家。
2013-05-12 08:38:39
- 田大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由于极端气候影响以及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是明显增加的。我国现在通过调查查明有27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这些隐患点在自然状态下,在没有外力的状态下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有外力加入,特别是极端气候、大暴雨、人为工程活动,如建房过程中、修公路过程中把斜坡给挖掉了,破坏掉它的平衡。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有这两方面的原因。这也提示我们在工程活动当中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当然,我们现在也出台了一些制度,地质灾害评估制度和相应工程建设要做到“三同时”,对地质灾害的防治都有相应的要求。
2013-05-12 08:38:51
- 中国网:
不知道您有没有一个统计的数据,中国一年有多少地质灾害,造成了多大损失?
2013-05-12 08:39:07
- 田大佑:
我们初步有一个统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开始到目前将近20年,每年因为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包括失踪大约在1000人左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20-150亿元之间。当然,可能比较特殊的是2010年,就是在甘肃舟曲发生了特大山洪泥石流,这一次灾害造成了1500多人死亡和200多人失踪。这一年是我国十多年来灾害最严重的一年,这一年因为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数是2900多人(2246人死亡,669人失踪)。
2013-05-12 08:39:16
- 中国网:
根据《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雅安市芦山县先后在2004年和2008年进行过国土资源部实施的地质灾害调查。根据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芦山县的地质情况如何?
2013-05-12 08:39:48
- 崔瑛: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后,即2009年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进行过一次调查,这是最新的数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四川省“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2008-2011年)》组织安排了39个国定极重灾县地质灾害的详查和区划项目。
2013-05-12 08:56:31
- 崔瑛:
在这次详查和区划项目中,芦山县是其中的一个县。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手中能够掌握的最新的地质灾害排查的报告。从这次排查报告的结果来看,芦山县县域内已经查明的各类地质灾害的隐患点总共有190处,其中的类型主要是以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要类型,这里面滑坡占了91处,也就是占了总共190处的47.89%;崩塌有55处,占了28.95%。它的类型还是以滑坡和崩塌为主。
2013-05-12 08:59:49
- 崔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说主要是和芦山县的地质构造相关的。因为我们都知道龙门山构造带是芦山县最主要的构造,在龙门山地震带以西都是悬崖、高山、峡谷。在这里面分布着大量坚硬的岩石,危岩崩塌比较发育。在龙门断裂带以东的地区主要分布着砂泥岩红层地层,软硬相间,极易导致滑坡的地质灾害。
2013-05-12 08:59:52
- 中国网:
这种地质状况会给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带来什么困难?
2013-05-12 09:00:14
- 崔瑛:
这肯定是有影响的,无论是它以西还是以东的崩塌或者滑坡,对于抗震救灾都会有影响。在现场我们看到,路都建在悬崖峭壁的下面,尤其在有余震的时候,山上经常会有一些地震时震松没有掉下来的石头在这个时候掉下来。尤其在芦山县到宝兴县的地段,这条路经常被堵,这样就不得不推迟或者延缓救灾,这种情况也直接决定了在灾后重建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2013-05-12 09:00:23
- 中国网:
刚才我们聊到了很多关于地质灾害的问题,不知道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涉及到哪些内容?请刘副主任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2013-05-12 09:10:43
- 刘传正:
地质灾害的防治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针对灾害的防治,首先我们要防,开展调查工作,查清灾害在哪里,知道了才能预防。二是发生了灾害以后,我们监测起来,采用人工手段和专门仪器的手段,看看是不是在移动、变形和加大,要监测起来。如果说这种变化非常大,有可能威胁到我们的房屋、工程设施甚至人群聚居区的安全,像集贸市场和旅游区,我们可能就要撤离躲避它。调查、监测、躲避、避让,这几个方面是防的方面。
2013-05-12 09:11:22
- 刘传正:
如果我们不能躲避,这个地方很重要,没有地方躲避,或者投入很小的资金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场址,我们就治,治理,投入工程措施,比如排水啦,地表排水、地下排水,修挡墙、修抗 滑桩,搞锚索把它拉住,很多方面,甚至把它干脆清除掉,直接爆破把它清除掉,这就是一个相对狭义概念的防治。当然从更大方面来讲,这些年我也一直强调,我们应该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有一个很好的评估,如果我们一开始对这个环境的评估跟上去,在我们的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建设规划里面就加入了防灾内容,我们不去惹它或者少惹它,对地质环境干扰减少,我们面临的被动局面就会少一点。通过这样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
2013-05-12 09:11:36
- 中国网:
单就雅安震区来说,雅安震区灾后的重建工作和防震工作应该在地质方面做出怎样的努力?
2013-05-12 09:12:54
- 刘传正:
这次雅安地震已经发生了,我们只能面对它,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吸收汶川地震后灾后重建的经验,对那些急剧发生的崩塌、滑坡、危险地段,我们目前不急于开展重建,首先查清它,而且判断它,因为余震比较多,判断它未来发生新的崩塌、滑坡灾害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的工程场址,特别是永久性的场址,像居民居住场址,就要避开它。
2013-05-12 09:13:48
- 刘传正:
如果规模很小,专业上很好防范,那么我们进行工程整治以后再利用它。如果这个地方我们评价以后,它的坡度比较缓,这次地震震级还不是很大,烈度也不很大,对它的地质环境损害不大,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相对大的安全场所,分门别类去考虑问题。
2013-05-12 09:14:01
- 中国网:
这次芦山地震后引起许多震后重建的话题,习近平主席提出,灾后重建工作要多借鉴汶川的成功经验,所以对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请田秘书长介绍一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2013-05-12 09:17:45
- 田大佑:
中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在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在2011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中提出一个核心内容:到2020年以前全面建成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这四个体系。我理解这四个体系的建设是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各个环节的,需要做的一些工作都包括进去了。
2013-05-12 09:18:00
- 田大佑:
首先,地质灾害在什么地方有隐患,要通过我们组织专业队伍来进行调查、评价,发现隐患点。发现了隐患点以后要对隐患点进行监测,掌握它的动态变化过程。因为有些隐患点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可能这个隐患点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都是相对稳定的,一旦有外力作用,它可能很快由量变转变到质变,灾害可能就会发生。这就是从发现到监测它的动态变化,一旦出现险情以后,要开展应急,要应急处置、进行防治。重大险情出现以后,防治是两种措施:一个是搬迁避让,涉及到人口不多的(地方)可以进行人口转移,避开它。如果是涉及到一个乡镇,几千人,这时候我们可能要实施工程治理——终极措施,对隐患进行治理,当然治理费用比较高了,一个大的滑坡可能就涉及到几千万,这里面就有一个经济的比较。
2013-05-12 09:18:14
- 田大佑:
整个四个体系的建设包括地质灾害防治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在内。在2009年,国土资源部也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十有线”和“五条线”建设。五条线就是行政管理、事业支撑、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和中介服务,这里面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中介机构来为四个体系建设开展相关服务工作。这是一个方面。
2013-05-12 09:18:28
- 田大佑:
目前从我国专业队伍来看,全国有4000多家地质灾害防治的专业队伍,10多万人在从事这项工作。如何服务好、管理好这一支专业队伍,也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工作。这些专业队伍从事调查评价,调查工作要依靠这些专业队伍;监测预警,我们很多是发动当地老百姓,在老百姓中培训相应监测人员,但是有很多重大灾害还是依托于专业队伍进行专业监测。一旦重大险情出现以后或者是灾害发生以后,要应急调查,应急调查也是需要我们这些专业队伍来做。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治理工程,治理工程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一个终极手段,因为监测只是动态掌握变化过程,但这个隐患还没有消除,治理工程实施以后就把隐患消除掉了。所以,治理工程是地质灾害防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就是由我们10多万人的专业队伍来做的。
2013-05-12 09:22:23
- 田大佑:
这些专业队伍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一是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为我们的治理工程包括评估、标准、规范很不完善,远远满足不了目前工程治理市场的需求。
2013-05-12 09:22:35
- 田大佑:
二是行业自律、诚信建设是规范和保障行业队伍能够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项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2013-05-12 09:22:51
- 田大佑:
三是怎样保证工程质量,从业人员怎样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还有奖惩机制等等,这些方面亟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来加以推动。
2013-05-12 09:23:01
- 田大佑: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去年8月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民政部最后批准,同意成立协会,我感觉这是我们成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的很重要的背景条件,这也是承接“十八大”和“两会”提出的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2013-05-12 09:23:23
- 中国网:
在您看来,协会在四大体系建设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和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13-05-12 09:23:31
- 田大佑:
按照国务院决定里提出的四大体系建设(的要求),协会有一个《章程》。《章程》里规定了协会的业务范围,这个业务范围也是紧紧围绕着四大体系建设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而制定的。在协会成立以后我们也围绕四大体系建设,制定了一个《2012-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在《纲要》中我们提出了协会建设的四个体系:一是会员交流服务体系;二是行业自律监管体系;三是标准规范体系;四是宣传培训体系。这四个体系也是紧紧围绕着《决定》里面提出的四大体系需要我们开展相应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当然这是一部分,不是全部。
2013-05-12 09:23:54
- 田大佑:
当前我们最急需的几项,今年的工作和今后一段时间几项主要工作,一是尽快制定标准规范。经过多次调查、组织论证,标准规范体系框架我们已经提出来了。我们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急需的、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规范编制发布出来,以更好地满足工程市场的需求。
2013-05-12 09:23:59
- 田大佑:
二是行业自律。行业自律今年重点要搞一些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地灾行业市场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办法,制定相应规则。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出对工程评优评奖的办法,要有激励措施,建立诚信奖励、失信惩戒的机制。今年主要在这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着手起草刚才我讲的这些。
2013-05-12 09:24:32
- 田大佑:
三是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目前已经举办了几期培训班,主要是一些知识的更新,培训从业人员来满足行业市场对咱们专业技术力量队伍的需求,不断提升业务素质。
2013-05-12 09:24:45
- 田大佑:
四是资质管理。因为从事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队伍都有资质管理,对技术、人员、设备等等都有一些要求。所以,下一步我们要严格资质管理,使获得资质的单位真正名副其实,能够承担起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任,不要发生质量问题。同时我们要探索个人执业资格制度,其他行业包括国外这方面都很完善。所以,我们希望在地质灾害行业方面进行探索,建立个人执业资格制度。
2013-05-12 09:24:53
- 中国网:
一般情况下,当地震发生之后,普通人关注点只在地震本身。其实,伴随地震发生还有其他方面的地质灾害,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次生地质灾害,请刘副主任给我们解释一下。
2013-05-12 09:25:00
- 刘传正:
严格说次生地质灾害的概念是很不科学的一个提法,但上上下下都已经习惯了,好像地震是主要的。如果反过来说,就要谈到什么是“主生地质灾害”,那就是说地震了。但国际科学界或者发达国家,社会建制比较先进的国家,地震是最大的地质灾害。但因为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现在国家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不包括地震。所以,我们要用“地震伴生地质灾害”这个词更严密一些,因为大家想,地震也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作用,地震本身加上灾害,它的灾害是什么?有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山崩地裂就是现在我们的这种地质灾害。房倒屋塌有人也提出反问,那就成了土木建筑的灾害,地震本身也没有灾害了,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破坏和心理恐惧,不知道它何时而来,因为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所以,我们在概念上讲,我们从一般人的理解,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是能动力造成的地质灾害。而我们现在外部通识的法规定的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这些,实际上是地球表面山体的滑动、破坏,这是表生的外动力形成的地质灾害,这样界定可能好一点。
2013-05-12 09:27:11
- 刘传正:
现在地震区出现的灾害,大家知道地震主要是摇动,反复摇动。特别在芦山,地震震级不大,但余震非常多,有20多次,这种反复的摇动造成最多的就是崩塌、落石,路上本来就刮风下雨,有一些落石,这样一地震,落石就更多了。那个路上平时可能一小时过一辆车,现在几乎车挨着车,救灾人员也受到一些伤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震伴生的主要是崩塌、滑坡。
2013-05-12 09:27:35
- 刘传正:
滑坡,被堵在河沟里,一下雨或者河流里本来就有水,水流比较湍急,水量比较大,一旦冲开,这就演化成了泥石流,这属于衍生灾害了。这么一想,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下雨的淹没就成了一个灾害链,成为一个链条式的反应。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2013-05-12 09:27:50
- 中国网:
在芦山地震发生之后,崔主任在第一时间就赶赴灾区了,在灾区工作这么多天的时间,和我们分享一下有没有使您感受特别深刻的一些事情?
2013-05-12 09:28:00
- 崔瑛:
这时候感受深刻的事情比较多,见闻也比较多。这次地震后我在震区工作了8天,给我比较深的感受是,和2008年5.12地震相比,这次震后救援处置工作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我个人总结这次震后的救援,可以概括成8个字,当然不一定合适:快速、专业、科学、有序。
2013-05-12 09:28:17
- 崔瑛:
快速。8点02分发生地震,在第一时间无论是解放军、公安、武警、专业的救援队和救援设备,在第一时间赶赴雅安、集结在雅安,反应非常迅速。黄金时间72小时基本上救出了所有的被困人员。在交通、通讯、电力等方面受阻的情况下,在5天之内基本恢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快速救援的特点。
2013-05-12 09:28:26
- 崔瑛:
专业。这次我在灾区看到了,在整个抗震救援过程中,在地震发生以后,卫星遥感和航空拍摄等一些比较高科技的手段都上去了。在这里面,一些专业的设备都发挥了专业的作用,像直升机运送一些伤病员和运输物资,像大型设备抢通道路、保道路通畅,还有一些救护车,在这里运送伤病员,都起到了非常专业的作用。并且在救援的时候都是专业救援人员在施救。所以,我感觉到这次救灾都非常专业,专业化程度非常高。
2013-05-12 09:28:37
- 崔瑛:
科学。在这次救援过程中全国人民可能都能感受到,这次是以四川省委省政府统一指挥,中央各个部委根据四川省工作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支持。这一点体现了抗震救灾的科学化,也理顺了地方政府和中央各部委面对巨大自然灾害的应对格局,也避免了像以前无论是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样的灾害,大家都一窝蜂而上的情况——不但没有救援,反而阻碍了救援进度。
2013-05-12 09:28:45
- 崔瑛:
正是有前面的这些快速、专业和科学,所以,最后我总结归纳为一点:有序。在当天媒体上大家也都看到了,前三天进入重灾区的车辆仅限于救护车,其他的车辆无论是警车、军车都没有特权车,因为在地震发生后的黄金72小时内生命是第一的,生命是至上的,所以,只有救护车的进出。再有后来,当一些救援物资集结到雅安,不再像以前是每个人、每个地区送救灾物资的时候直接把车开到点上去,开到老百姓家门口,没有这样的情况。这次在雅安市多营镇设了一个物资转运中心,所有地方的救援物资都集结到这个地方,根据灾区对物资的需求,从中有选择地运送到灾害点上。这样一个不会妨碍交通,同时急群众之所急,需群众之所需,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我感觉此次抗震救灾有序体现非常明显。
2013-05-12 09:28:55
- 崔瑛:
说到令我感动的事情也有很多。在震灾区,我们也知道从芦山县到宝兴县的交通极为不畅,路比较窄,又面临着高山悬崖,并且余震不断,每次余震,山上都会下来很多石头。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志愿者就在这样的山路上被砸的情况。令我感动的是,每次我从那里走的时候,都有一些人员在附近放哨,看看山上有没有往下掉石头的危险,如果没有,快速地一摆手,一辆车过去,然后再观察一下,没有特殊的危险,再放一辆车。实际上他在这里放哨、调度、指挥,对他也是有危险的,没准什么时候石头就能砸到他。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让我很感动的一点,非常有爱心。
2013-05-12 09:29:09
- 崔瑛:
还有大量的志愿者,因为在前三天的时候,外边除了救护车之外,其他的车辆一律不能进入灾区。有很多志愿者为了献爱心,放弃车辆,徒步从高速路口进入芦山县,或者从芦山县到宝兴县都是徒步走,还要背上一些救援的简易设备,就要走很长的路和很长的时间,从体力上本身就是一种消耗,但他捧着一颗爱心,准备到灾区参与救援活动,这一点很令我感动。
2013-05-12 09:29:18
- 崔瑛:
同时,我感觉到灾区老百姓感恩的心体现得也非常明显。因为在前几天,吃饭、喝水等方方面面实际上是受影响的。很多有条件的,从家里把锅抢出来的,在地面上用砖头垒成一个很简易的炉子,底下放点柴禾,或者说偶尔有哪一家把煤气罐搬出来的,很简单地做一些饭,哪怕熬上一锅热粥,让参与救援的同志们都免费吃,谁赶到那儿谁就吃。
2013-05-12 09:29:24
- 崔瑛:
还有一些没有条件支炉灶做饭的人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着做做饭,摘摘菜,这些都能感觉到灾区老百姓感恩社会,感恩亲人解放军和感恩救援人员的感恩的心,这些让我在现场的这些天印象特别深刻。
2013-05-12 09:29:33
- 中国网:
我们感谢崔主任给我们带来的分享,感谢三位做客中国访谈,我们下次节目再见,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
(责编/文字:韩琳;策划:鲁秋丽;主持:朱烨;摄影:郑亮;摄像:董超/王一辰/刘哲;导播与后期:周姗姗)
2013-05-12 09:29:40
图片内容:
- 专家做客中国网
- 国土资源部应急办主任、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副会长崔瑛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秘书长田大佑
-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 刘传正
- 嘉宾探讨关于雅安抗震救灾中的问题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秘书长田大佑(右)与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刘传正
- 嘉宾在访谈期间就雅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 嘉宾讨雅安地震中的救援问题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成立大会现场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会长汪民在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讲话。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第一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现场
- 三位专家就雅安地震回答支持人提问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3_05_10_zaihouchongjian_1368167078.mp4
图片大图:
-
专家做客中国网
中国网 郑亮
-
国土资源部应急办主任、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副会长崔瑛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秘书长田大佑
中国网 郑亮
-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 刘传正
中国网 郑亮
-
嘉宾探讨关于雅安抗震救灾中的问题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秘书长田大佑(右)与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刘传正
中国网 郑亮
-
嘉宾在访谈期间就雅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中国网 郑亮
-
嘉宾讨雅安地震中的救援问题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成立大会现场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会长汪民在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讲话。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第一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现场
-
三位专家就雅安地震回答支持人提问
中国网 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