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民谈“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时间:2014年6月11日16:00
嘉宾: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教授
简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6月10日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就香港工作发表白皮书,意义重大。《中国访谈》特别为广大网友邀请了法学专家对白皮书进行解读。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王振民谈“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活动描述

  • 时间:2014年6月11日16:00
    嘉宾: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教授
    简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6月10日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就香港工作发表白皮书,意义重大。《中国访谈》特别为广大网友邀请了法学专家对白皮书进行解读。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访谈 世界对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6月10日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就香港工作发表白皮书,意义重大。《中国访谈》特别为您邀请到了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振民做客《中国访谈》,为您进行解读。

    2014-06-11 15:28:36

  • 中国网:

    王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访谈》。

    此次中央政府发布就香港工作发表白皮书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2014-06-11 15:29:24

  • 王振民:

    香港目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首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香港面对着的祖国,和17年以前、20年以前、30年以前的祖国不一样了。香港也有一个调适的问题,就是怎么和一个日益繁荣强大的祖国相处的问题。所以,这些年香港和内地的交往,包括民间的互动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双方有一些不理解或者不协调的地方。这个白皮书也是希望香港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能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两地共同繁荣,这是一个背景。

    2014-06-11 15:29:29

  • 王振民:

    另外一个背景,香港面临着有史以来最重大的政治变革,也就是香港要实现2017年行政长官的普选,这是从来没有的,怎么来实现普选?实行什么样的普选?在香港社会有很多争论,在这个时候发表白皮书,一方面是回顾总结“一国两制”成功的经验,特别是中央对香港的支持、扶植的措施;另一方面也是对“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进行明确,重申“一国两制”的一些重要的原则立场,为普选指出一个方向。

    2014-06-11 15:29:42

  • 中国网:

    我们知道,白皮书的全称是《“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重点应该是“一国两制”。其实香港回归已经有近17年了,“一国两制”也已经实行近17年了,在您看来,在这17年来,“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实践的结果如何?您对此做何评价?

    2014-06-11 15:31:22

  • 王振民: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非常成功的。首先,香港维持了它的繁荣稳定,整个香港经济社会在过去17年取得不断的进展,经济的成长率,包括人均GDP,还有它整个社会的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包括人权自由、法制,特别是民主政制的发展,这些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外,中央政府严格依据《基本法》办事,严格地依法治港,承担起《基本法》赋予中央政府的责任,没有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事项,我觉得这些方面也是成功的。因为在回归之初很多人有担心,中央会不会说话不算数,不按照法律办事。实践证明,我们是严格依法办事的。

    2014-06-11 15:31:32

  • 中国网:

    我们知道,法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成功施政的基础,除了我国宪法之外,《基本法》可以说是我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一国两制”的一个基本依据。“一国两制”的成功在法律上是如何体现的呢?作为一名法学家,您是如何理解的?

    2014-06-11 15:31:41

  • 王振民:

    《基本法》就是“一国两制”的法律化、制度化、成文化,所以和“一国两制”是一回事,一个是政策,一个是法律。那么在执行过程当中,我们就要依法办事。所以,从法治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2014-06-11 15:33:22

  • 王振民:

    第一,中央严格依法治港,按照《基本法》,按照有关的这些法律去履行自己的宪制责任。比方说承担起香港的防务,涉港的外交事务,以及对香港的政制发展做出释法,做出决定,这些都是按照《基本法》采取的措施。

    2014-06-11 15:33:31

  • 王振民:

    第二,特区政府严格地依法施政,按照《基本法》去治理香港。在香港除了政府依法施政,香港的司法机构也承担起保护港人基本人权、捍卫法治的责任,就是香港的法治得到了很好的维护,这也是《基本法》的一个重要原则精神——捍卫香港的法治。

    2014-06-11 15:33:41

  • 王振民:

    第三,特区社会按照《基本法》去办事。香港人的法制观念是非常强的,所以《基本法》在香港社会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大家都习惯于用《基本法》、看《基本法》,遇到问题就想《基本法》怎么来解决,按照法律的轨道来解决。所以,整体上,我觉得法治的观念是深入人心的。

    2014-06-11 15:33:45

  • 中国网:

    其实有一部分人还是对“一国两制”存在着误解或者理解的偏差,有一部分人过度地强调了“两制”而忽略了“一国”,那么在您看来“一国”和“两制”之间应该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2014-06-11 15:33:48

  • 王振民:

    “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也是回归17年以来一直争论的问题。按照当年“一国两制”提出来的初衷,按照“一国两制”基本的精神来讲,“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因为当时就是为了解决国家统一,就是为了解决“一国”的问题而提出了“一国两制”。所以,对于“一国”,不要把它作为很沉重的问题,实际上香港和内地同属于一个国家,这是个客观现实,就是你承认,它存在,你不承认,它也存在。所以,我觉得我们除了要更好地遵守“一国”之外,还要更好地利用“一国”带来的机会,为香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以前大家都觉得“一国”好像就是政治上的“一国”,其实还有经济上的“一国”,社会的“一国”,文化的“一国”。特别是经济的“一国”,香港也应该把内地的市场当成自己的市场,这个国家也是香港的祖国,港人应该和内地人一样共同去治理国家。“一国”实际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2014-06-11 15:34:00

  • 王振民:

    按照“一国”的原则,过去17年,中央政府给香港的很多支持是基于“一国”这么一个原则而提供的。全世界遇到金融危机,遇到经济危机,遇到危机的地方很多,我们对香港的支持是无私的,是没有代价的,不计成本的。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就是“一国”嘛,这“一国”,我认为要积极地、正面地去看“一国”,认识“一国”。同时我们讲“一国”并不是说不要“两制”,因为实行两种制度,这也是“一国两制”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有香港朋友问,说国家有没有计划将来把香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香港变成完全内地化?

    2014-06-11 15:34:10

  • 王振民:

    据我了解,国家没有这种计划,我们长期的方针政策还是香港要保持自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因为它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仅对香港好,而且对国家有好处;国家也需要香港这么一个地方是实行资本主义的。这样对我们内地的社会主义也是一个互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好事情,并不是说觉得“一国两制”是被迫的,没有办法才实行“一国两制”。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是这么一种情况,但现在经过17年的实践,我们觉得“一国两制”是我们的优势,既是香港的优势,也是国家的优势。

    2014-06-11 15:34:18

  • 中国网:

    其实我们注意到,凡是涉及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问题的时候,人们会比较自觉地去想到《基本法》,但是可能却忘了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想请问您《基本法》和宪法它们两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2014-06-11 15:34:27

  • 王振民:

    一个国家,一部宪法,一个主权。在我们来讲,香港不管实行的制度多么特别,它的高度自治的程度有多高,但香港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所以,这个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了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也就是说香港整个政治、社会、制度框架,我们要看《基本法》,同时还要看到《基本法》之上还有一部国家宪法。《基本法》尽管叫做“宪法性的法律”,在香港具有它的宪制地位,但是《基本法》不能叫做宪法,就是因为在《基本法》之外还有国家的大宪法。有人把《基本法》叫做香港的“小宪法”,这就说明,香港的《基本法》并不是香港本地的“大宪法”,也就是说这个“小宪法”必须和国家的“大宪法”放在一起,才能看到整个制度的完整面貌;不能离开宪法来谈《基本法》,也不能把宪法扔在一边来看《基本法》,因为《基本法》里很多规定、很多条款是在中国宪法制度框架下产生的。所以,你要理解这个《基本法》条款的含义还得了解中国宪法的框架和制度。

    2014-06-11 15:34:35

  • 中国网:

    接下来我们来关注一下普选的问题,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规定,在2017年行政长官可以由普选产生,在此之后,立法会的全部议员可以由普选产生。随着2017年的临近,近年来,香港社会尤其是政界产生了不少杂音,考虑到很多人对此并不太清楚,所以我们想请您对普选问题做一个解释,什么是普选?在香港进行普选的法律依据又是什么呢?

    2014-06-11 15:34:51

  • 王振民:

    普选最基本的,也是永恒的含义就是一人一票,每票等值。以前领导人的产生就是一个小圈子,就是在若干人当中来产生领导人,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办法参与的。比方说英国统治香港156年时间,香港最高领导人的产生办法,也就是港督的产生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英国委任。它156年没变,就这一个产生办法。这个产生办法港人是没法参与的,只有在起草《基本法》的时候,当时中央决定,香港的未来应该走向普选。所以,实行普选并不是被迫的,也不是说哪些人、哪些团体、哪些政党争来的普选,而是中央主动在《基本法》里规定香港要实行普选。我觉得通过这个普选,让香港的普罗大众,让香港的老百姓能够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投票权,而且每一张票都是等值的。这就符合了普选的基本含义。以前包括香港回归以后前20年,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香港普通的老百姓也是没法参与的,因为我们是有一个选举委员会来选举的。2017年以后,香港的老百姓可以一人一票去投票选自己的行政长官,这就是普选最基本的含义。它的依据就是《基本法》,《基本法》明文规定的,香港要实行立法会和行政长官双普选。

    2014-06-11 15:35:05

  • 中国网:

    香港现在还有一些人怀疑中央政府在香港实行普选、推进民主的这样一种承诺和决心,您怎么来看待这样一种问题?

    2014-06-11 15:35:14

  • 王振民:

    我觉得这是对中央的决心不够了解,其实这次这个白皮书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再次重申了对香港发展民主、实行普选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2014-06-11 15:35:24

  • 王振民:

    首先,就是刚才我讲的,香港实行普选本来就是中央主动决定的,并不是被动的,也不是现在有些人说的是他们争来的。其实在起草《基本法》的时候,香港很多政党还没有,现在有些政党说普选是他们争来的,那时候他们还没产生呢,你争什么普选?如果中央不让香港实现普选,那你为什么写到《基本法》里呢?写到《基本法》里面,那就说明中央是希望,是追求香港实现普选的。中央的这种决心是毋庸置疑的。

    2014-06-11 15:35:33

  • 王振民:

    其次,回归以后,在过去的16年多的时间里,中央为香港实行普选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可以说付出了很多成本、很多代价。从2004年开始,就在过去这10年,为香港走向普选进行了多次协商讨论,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做出了多次的决定和释法,实际上我们看过去十几年,中央一方面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有一条——中央的政策另外一个主攻的方向、一个主轴,就是积极推动香港民主往前发展。就这两条线,一条是推动香港经济往前发展,给香港提供大量的支持,改善香港普通老百姓的民生;另外一个主线就是过去这十几年一直持续不断地推动香港的民主往前发展。我觉得如果有怀疑的话,实际上很多事实,我们要承认这些事实,那你说中央做了这么多的推动香港民主发展的工作,我相信大部分香港市民是看得见的,是能够感受到的——中央对香港发展民主、实现普选的诚心、这种诚意。

    2014-06-11 15:35:41

  • 中国网:

    其实除此之外,香港社会尤其是反对派还有一些声音,说要争取所谓符合“国际标准”的“真普选”,您对此如何看待呢?他们所谓的“国际标准”又是什么?

    2014-06-11 15:35:51

  • 王振民:

    首先,普选是没有“国际标准”的。前不久在香港一个会议上,我也讲了这个观点,普选是没有“国际标准”的。因为你看一看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有第三世界国家,欧洲的这些国家,包括俄罗斯,没有两个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它都叫普选。在很多国家,刚刚开始普选的时候,它对选举权有很多限制,比如很多国家普遍的限制,首先你必须是男的,女的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其次你必须是白人,其他有色人种没有选举权;还有一个很普遍的限制,你必须有一定的财产;而且你还要交过很多税。有些国家还要求必须是某些大学毕业的,你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程度才能去选领导人。它们都叫普选。普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同一个国家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标准。特别看英国300多年的选举制度变化,不同的年代它对普选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现在香港的一些朋友就说普选有“国际标准”,我们要符合“国际标准”,我就想问,你是符合哪国的“国际标准”?或者你符合哪个国家哪个时间段的标准?因为21世纪和20世纪,或者19世纪的普选标准也不一样。

    2014-06-11 15:36:11

  • 王振民:

    我们讲所谓的“真普选”,那就是真正地按照香港的实际情况,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寻找一个能够解决香港问题的普选方案,这就是“真普选”,而不是说把某一个国家的选举制度搬到香港来,不分青红皂白地全盘移植过来。这不叫普选,这叫投机取巧,没有从香港的实际出发,去认真研究香港的问题,找一个符合《基本法》,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这么一个普选方案。

    2014-06-11 15:36:20

  • 中国网:

    这是不是就像您曾经提到的,香港普选要符合本土实际的情况?

    2014-06-11 15:36:30

  • 王振民:

    香港有两个或者三个实际情况是不能忽视的,也不能不考虑的。首先,香港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也就是说它是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在这个市场经济体制当中,这种政治体制的变化、选举制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所以,你在进行经济利益调整的时候,就不能不照顾到香港要保留自己的资本主义制度,要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在香港继续发展,你不能因为普选了,工商业都搬走了,香港的繁荣稳定没有了,这是不行的。这是香港最大的实际——香港是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

    2014-06-11 15:36:45

  • 王振民:

    第二个实际,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香港不是一个国家。有一些选举制度它是对一个国家来讲的,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并不是说西方一个适用于一个国家的那些制度可以移植到香港来,这也是香港没法改变的一个现实,就是你是中国的一个部分,你能改变吗?改变不了。

    2014-06-11 15:36:58

  • 王振民:

    第三,香港有一部广泛接受的《基本法》,这也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也就是说今天我们任何普选方案都必须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因为《基本法》对普选做出了法律规定、法律要求,你不能说把《基本法》扔到一边,我们再搞一个普选方案。

    也就是说,这三个不能忽视的、我们也改变不了的现实,是我们制定香港普选方案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2014-06-11 15:37:10

  • 中国网:

    在节目的最后,对于香港未来的普选和发展,您有怎样的期待?还有哪些重要的工作是需要我们去做的?

    2014-06-11 15:37:18

  • 王振民:

    目前,香港很快就已经回归17年了,回归这17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非常成功。对未来,我希望香港社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和内地融合发展,就是和内地协调发展。因为香港的市场很小,国际市场又非常复杂。香港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市场在哪里?就是在内地。13亿人的市场,就是香港的市场,祖国就是香港的主场。要更加解放思想,开阔思路,香港700万同胞不能说就盯着香港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要放眼祖国,看到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3亿人,中国就是你的主场,真正是按照《基本法》规定的,能够和内地人民共同去管理我们的国家,在参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这个伟大事业当中,为香港寻找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要老是把眼光局限在香港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要老是局限在中环,要看到更广大的祖国,看到更广大的祖国的人民。这些就是香港发展的永远的、坚强的后盾。所以,要很好地思考,香港的经济发展和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2014-06-11 15:37:33

  • 中国网:

    再一次感谢王教授做客《中国访谈》,我们也感谢网友朋友们收看,下期节目再见!(责编/文字:韩琳;主持:朱烨;摄像/后期:王一辰;图片:郑亮)

    2014-06-11 15:37:41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4/6/11/20146111402468656117_351.mp4

图片大图:

  • 王振民教授说,希望香港社会能够更好地和内地融合发展,也就是和内地协调发展。

    中国网 郑亮

  • 王振民教授表示,白皮书的发布就是再次重申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民主、实行普选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中国网 郑亮

  • 王振民教授表示,普选的依据就是《基本法》,《基本法》明文规定,香港要实行立法会和行政长官双普选。

    中国网 郑亮

  • 王振民教授说,“一国两制”既是香港的优势,也是国家的优势。

    中国网 郑亮

  • 王振民教授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非常成功的。

    中国网 郑亮

  • 王振民教授说,白皮书的发布,一方面是回顾总结“一国两制”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对“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进行明确,为普选指出方向。

    中国网 郑亮

  • 王振民教授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接受了中国访谈记者专访。

    中国网 郑亮

  • 王振民院长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接受了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 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