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颖彬:无影灯下架“新桥”

      心血管外科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高,挑战性最大的科室之一,被形容是在“在刀尖上跳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外科主任肖颖彬教授正是这样一位“刀尖上的舞者”。
      从医35年,他先后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军优秀教师、中国医师协会“金刀奖”,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等诸多荣誉。荣立个人二等功,被重庆网民评选为“最受市民欢迎好医生”和“感动重庆医者仁心奖”。肖颖彬始终恪守“不受尘埃半点侵,全心全意为病人”的行医理念,带领科室人员坚持做“适度检查”,开“透明处方”,动“阳光手术”。
      肖颖彬用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倾力关爱,不让医心蒙尘,不为名利折腰,靠坦荡和执着攥热了冰冷的手术刀,用细小的温暖燃起患者重生的火焰,让大家读懂什么是大爱。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访谈肖颖彬

活动描述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日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先后做出批示,要大力宣传肖颖彬教授的感人事迹。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批示,肖颖彬同志从医35年,成功实施大量心脏手术,依靠精湛的技术和认真负责的精神,赢得患者的信任,被誉为敢于担当,值得托付生命的好军医,事迹很突出,值得学习宣传。

    心血管外科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高,挑战性最大的科室之一,被形容是在“在刀尖上跳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外科主任肖颖彬教授正是这样一位“刀尖上的舞者”。从医35年,他先后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军优秀教师、中国医师协会“金刀奖”,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等诸多荣誉。荣立个人二等功,被重庆网民评选为“最受市民欢迎好医生”和“感动重庆医者仁心奖”。肖颖彬始终恪守“不受尘埃半点侵,全心全意为病人”的行医理念,带领科室人员坚持做“适度检查”,开“透明处方”,动“阳光手术”。作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以身作则,传播正能量,让学生们深切体会到过硬的思想、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是一名红色军医必备的三个素养。

    患者 曾婧:对于我们这些病患来说,肖医生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乐观面对病情的心态。我觉得他就像我爸爸一样,到现在我看到他,都会情不自禁地喊他“肖爸爸”。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政委 杨斌:肖颖彬同志是德技双馨的医学大师,他和他的团队用仁心大爱在当下饱受质疑的医患关系中架起了一座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心桥”。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院长 任家顺:肖颖彬教授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先锋模范,他以科为家,视病人为亲人,把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病人和他所追求的事业。

    有人说肖颖彬最让人动容之处就是他对医者仁心的践行,不是一时一事的表现,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用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倾力关爱,不让医心蒙尘,不为名利折腰,靠坦荡和执着攥热了冰冷的手术刀,用细小的温暖燃起患者重生的火焰,让大家读懂什么是大爱。

    2014-07-09 13:24:53

  • 中国网:

    欢迎肖主任做客我们的节目。首先,请您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2014-07-09 13:30:04

  • 肖颖彬:

    中国网的网友,大家好!

    2014-07-09 13:30:28

  • 中国网:

    我们从媒体的报道上了解到,在您的职业生涯中获得过很多荣誉,其中就有心血管外科行业最高奖——中国医师协会“金刀奖”。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获此殊荣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014-07-09 13:30:51

  • 肖颖彬:

    中国医师学会的“金刀奖”在各个专业的峰会每年评一次,规定了每年当选的人数在3到5人,因为每个行业从业的医生非常多,能获得这个行业的奖确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荣誉。

    2014-07-09 13:31:09

  • 中国网:

    需要哪些特殊的贡献?

    2014-07-09 13:31:26

  • 肖颖彬:

    这个学科必须在全国同行业中间,在技术、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到前列,大概才有这个可能。另外,包括学术成绩、发表的论文对于一个行业的进步有推动作用,这样才会得到全国同行业专家的认可。

    2014-07-09 13:31:42

  • 中国网:

    从医35年,您有没有统计过,一共做过多少例心脏手术?救治过多少患者?

    2014-07-09 13:32:00

  • 肖颖彬:

    我们科室从1964年开始做心脏手术,到1996年的时候,前面艰苦的创业阶段总共做了2200多例心血管手术。1996年我担任科室主任以后,科室快速发展,到现在我们做的心血管手术例数已经超过了35000例。到现在我主做的手术已经接近6000例。其中,最小的有出生12小时的婴儿,最大的有84岁的老人,救治了大量危重的心血管患者。

    2014-07-09 13:32:18

  • 中国网:

    现在这种技术水平,像这种手术成功率通常能达到多少?

    2014-07-09 13:32:35

  • 肖颖彬:

    我们科室最近十年左右,年手术成功率都在98%以上,手术死亡率1%左右,应该说心血管手术已经成为能够挽救众多危重心血管患者的一个比较可靠的手段。

    2014-07-09 13:32:55

  • 中国网:

    肖颖彬一直朝着敢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努力,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以创新精神勇攀技术高峰。他敏锐地捕捉到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这一前沿,与团队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心脏跳动下进行心脏手术的技术模式,在已进行的5600多例此类手术上成功率达98%以上,居国际领先水平。他带领科室先后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高原心脏不停跳,三尖瓣骑跨矫治等重大疑难手术,救治了3万多例病人。

    2014-07-09 13:33:12

  • 中国网:

    心脏手术通常都被形容为“在刀尖上跳舞”。面对这样复杂的手术,您还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在心脏跳动情况下进行手术的技术模式,并且成功地实施了世界首例高原心脏不停跳的手术,攻克这一手术难题,您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2014-07-09 13:33:30

  • 肖颖彬:

    应该说心脏不停跳做手术,并不是我们首先创立的,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们国家天津和广西一批专家又希望这个手术能够对一些复杂病例实施。但当时就碰到了一些非常困难的问题。一个是心脏不停跳以后,它不停地在切口上喷血,影响你对疾病的判断和手术操作。另外一个非常大的困难就是心脏打开它在跳动的时候,就有可能会造成气体跑到人的重要脏器形成栓塞,应该说手术视野显露的不佳和气栓的风险始终是困扰着我们这个行业开展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两个拦路虎。我们到现在已经做了接近5000多例的心脏不停跳手术,总的手术成功率在98.5%以上,也在2011年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好成绩。

    2014-07-09 13:33:48

  • 中国网:

    现在实施这个手术已经算是一个很普遍的技术了?

    2014-07-09 13:34:06

  • 肖颖彬:

    对,应该说这在我们科室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我们也把这种技术推广到国内很多家医院。特别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非常有幸和拉萨总院的李素芝将军一起合作,在拉萨3700米的高原上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例高原不停跳的心内直视手术,成功在高原心脏手术的禁区开展了这项新技术,特别是和李素芝将军一起合作促进了高原心血管外科的发展。

    2014-07-09 13:34:23

  • 中国网:

    那次手术是什么样的情景?

    2014-07-09 13:34:49

  • 肖颖彬:

    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李素芝院长到我们学校来讲学,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就想不停跳技术可以大大减轻心脏损失,对肺也有一定好的作用,我们一起来探讨能不能把这个技术应用到高原的心血管手术。这样刚好李院长他们在下乡到牧区行诊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个叫做拉巴次仁的藏族孩子,但他有非常严重的心脏病,又没有条件到内地来治疗。我们就派了个医疗队,全部人员带着设备和一些必须的药品,一起到高原和李素芝将军一起做了这台手术。

    2014-07-09 13:35:10

  • 中国网:

    带着披荆斩棘的锐气,32岁的肖颖彬成为了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心外科主任。他当主任18年,把只有5名医生,手术量不足120例的“娃娃科室”,发展到现有120多名医护人员,180张床位,年手术量3300多例,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的学科,形成了婴幼儿先心病,复杂先心病,重症瓣膜病、冠心病大动脉疾病四个优势领域,科室先后成为博士点、全军专科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和全军心血管外科研究所。

    2014-07-09 13:35:26

  • 中国网:

    您是如何做到这些成绩的?

    2014-07-09 13:35:45

  • 肖颖彬:

    之所以叫做“娃娃科室”,是因为我们五、六位大夫,平均年龄只有28.5岁。我的年龄最大也只有32岁,所以被大家戏称为“娃娃科室”。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局面,并不像现在说起来那么轻松。当时的手术量,我们一年做心脏手术也只能做110到120例,死亡率也偏高,因为做得少,一些重病人的救治技术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科室当时研究生导师有资格,但是已经连续三年没有招到一位研究生,没有科研课题,也没有实验室,学校对这个学科建设亮了黄牌,科室的处境也非常艰辛。大家人心也散,医生护士都希望能够离开这个不好的科室,这个学科处于一种发展非常低谷的状态。这时候我们要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凝聚人心,要让大家团结起来,对这个科室的发展有信心,把它团结起来。

    这时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就是把我的导师,已经离休的刘欲团教授从家里请回科室,让他给我们做个顾问和指导。再就是我们特别注意医德医风的建设。在我当科室主任的时候,社会上还是对医德医风反映也很多,我们坚持对病人不收红包,甚至也不收锦旗,尽量减轻病人负担,这样在病人中间产生了一个非常好的口碑。这样一步步的我们从一个非常低谷的状态走上了重振科室辉煌的道路。经过最近十几年,我担任科室主任十八年发展的历程,我们从100多例的手术到去年我们心脏手术总量已经突破了3300例。也非常感谢全国同行的支持,我们在去年的复旦排行榜上也首次上榜,科室的医疗规模和技术水平也跻身了国内前列。

    2014-07-09 13:36:12

  • 中国网:

    您刚才提到团队精神,是什么让您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2014-07-09 13:36:44

  • 肖颖彬:

    心脏外科是非常需要团队精神,任何一环出问题都没有办法成功的一个学科,牵扯面非常广。我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非常多的一些好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也是经历了很多波折,体会到一个团队建设非常关键的一些环节。当然,我觉得作为一个团队建设,非常重要的团队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好的信仰,如果一个团队没有一个非常高的信仰目标的话,这个团队不可能长久地团结起来,长久地发展下去。

    2014-07-09 13:37:00

  • 中国网:

    您刚才说您有很多关于团队精神方面的好的经验,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

    2014-07-09 13:37:19

  • 肖颖彬:

    有了一个非常好的信仰以后,这个团队一定要有一个非常高的事业追求,你要一直有一个非常好的愿景来激励这个团队向更高处进发,不能固步自封,一旦停顿下来这个团队就会出现问题。这些年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把我们的手术目标、创新目标不断地抬高,让我们的团队在事业上不断有发展的方向,这是我想第二点就是要有崇高的事业追求。第三,一定要坚持在团队中间创造一种团结民主的氛围,一定要实现集体的领导,不能树立绝对权威。我们科室到2001年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我一旦出差了,手术就会停下来,科室的人心再次出现了涣散的局面。当出现这个情况以后,我们仔细分析了,就把科室的技术发展分为几块,由不同的人来领衔不同的发展,我们分头负责不同的方向,这样使我们的学科再次焕发了活力,再次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正是这样一个启示,现在我们的学科技术发展进行深化分工,把一些新的技术方向分担给一些有潜力、年轻人,让他们勇于担当一些新技术的牵头人,给他们创造条件。从永远只是一个人领头干,让一群人来齐头并进的发展,竞相发展,这样让一个学科始终充满活力。

    2014-07-09 13:37:36

  • 中国网:

    提到医生,我们不得不提到医患关系,我们平时从报道中或者从影视剧中看到的医患关系,有的爆发激烈的冲突,有的是和谐包容的相处,您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医患关系是什样的?

    2014-07-09 13:37:54

  • 肖颖彬:

    这么多年,作为医生我们和病人患者交往的过程中,其实从内心来讲深刻体会到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魔,怎么和它作战,怎么战胜病魔。医患关系不好的时候,一定打不赢这场和死神的战争。当然,作为心血管外科的大夫、主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残酷的。我记得在1996年我刚当科室主任的时候,那一年应该说很顺利,做了190多例心脏手术,只有一例病人没有抢救过来,那个孩子叫黄进超,来的时候他的疾病已经非常严重了,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还合并了心脏瓣膜的问题,很大的室间隔缺损,但孩子因为家里条件不是很好,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手术以后,病情反反复复,治疗了一个月,但最后孩子还是没有抢救过来。但是那个时候,孩子的妈妈做了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举动,她跪在了我们面前,对我们表示感谢,其实我们的心情是跟她一样非常难受的,觉得也很抱歉,没给孩子救过来,但她却对我们长跪不起表示感谢。所以,我觉得这种医患关系真的是需要相互的理解,我们医生能够真诚付出,病人和家属他们又能非常理解医生的这种艰辛过程,我相信医患关系一定会非常的和谐。

    2014-07-09 13:38:14

  • 中国网:

    您与患者之间有没有发生过让您触动很大的事情?

    2014-07-09 13:38:38

  • 肖颖彬:

    我自己也面临过一些非常严重的冲突。我面对最激烈的一次冲突就是一位生病孩子的父亲,要拿凳子来砸我的脑袋,但是后来我才理解到这个孩子的父母非常不容易,他们都四十岁出头了,通过试管婴儿的办法怀了一个孩子,但这个孩子是非常严重复杂的心脏病,最后在手术以后没有抢救过来,这个父亲怪罪我没有参与这个手术。

    2014-07-09 13:38:56

  • 中国网:

    您是如何面对这些不理解或者误解的?

    2014-07-09 13:41:17

  • 肖颖彬:

    我在想任何一个医生在面临伤害自己的举动或者非常暴力的行动时都微笑不出来的,会觉得非常的伤心。其实每一个危重病人、救治不顺利的病人,医护人员花出的心血是最多的,也是最辛苦的。我在这里想讲的是医护人员非常能够理解病人失去亲人的痛苦,但一定要理智,因为只有我们同心协力去面对一些危难的状况时,病人才有生机。

    我也碰到过更大的误解,甚至在网上对我有谩骂的帖子。那个孩子是在2008年春天来就诊,孩子有非常严重的心脏病,现在来看是右心发育不太完善,三尖瓣膜发育也不好的情况。当时看了以后就觉得这个孩子的病情很严重,希望给他做分期的手术治疗。但这个孩子在家里又是几代单传的宝贝,家里对手术的期望值非常高,希望能够一期手术非常好地解决孩子的病情,这个要求我们真的是觉得非常能够理解。但家长救孩子心切,就到另外一家医院做了手术,这个过程我不是特别了解,但再次碰到这位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希望我给出一个我们原来手术的证明,因为我不知道做什么用,就没有出这样一个证明。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网上就出现了骂我的帖子,觉得我们耽误了孩子的病情。

    我觉得如果他们真的能够通过这个方式发泄一下,能够减轻他们的痛苦,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我们委屈一点也可以,我相信他逐渐会理解这样一个事实。毕竟医学是一门还没有完全被知晓的科学,还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有很多的疾病过程,我们还不能深入地了解,医生都还没有把它完全认识清楚的时候,一些病患家属不做这个行业,他对医生、对医学的一些知识的误解是可以原谅的。

    2014-07-09 13:42:01

  • 中国网:

    前年热播一部电视剧叫做《心术》,里面有一位医生这么说过,他说他有两把手术刀,一把是在手术上为病人给手术的,另一把是用来剖析自己内心的,您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2014-07-09 13:42:36

  • 肖颖彬:

    我想他这个话就是说一个医生应该做两方面的修养,一方面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用精益求精的技术来服务病人,医术要高超,这是一把手术刀。另外要拿一把手术刀来剖析自己,医生要不断的修炼自己,让自己提高自身修养,从学识、学术上、从品德上要做一个各方面更加健全、更加完整的人,这样你才能够更好地去应用娴熟的另外一把手术刀来挽救生命,来解除痛苦。我想这也可能就是德和技的完美结合。

    2014-07-09 13:42:56

  • 中国网:

    您平时是不是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2014-07-09 13:43:12

  • 肖颖彬:

    应该说我尽量这么做。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就是罗曼罗兰写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傅雷先生在翻译这本巨著的时候有一个序和这句话有异曲同工的妙处。他说,真正的战士要战胜外界的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内心的怯懦。我想跟这个话是一样的,你要想做出一点事情战胜外界的困难和敌人,首先要坚强自己的内心,完善自己的内心,他能够在翻译那么一本巨著之前发出这样一个感叹,和这两把手术刀应该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2014-07-09 13:43:31

  • 中国网:

    我们听说,您在自己刚做完颈椎病手术后不久,还坚持为病人做了4个小时的手术,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必须由您来完成这个手术?

    2014-07-09 13:43:45

  • 肖颖彬:

    确实是,因为医生有很多自己的职业病,特别是我们作为心血管医生,不光是我自己,很多我们的同行都是这样。我们做手术的时候要戴一个放大式的眼镜,这个眼镜相对比较重一些,还要戴一个头灯,大概接近一斤重吧。我们的体位是最不健康的体位,长期要处于紧张的状态,低着头,时间久了我们很多的医生都会出现脊椎的问题。我自己也出现了颈部的椎间盘突出,最后突出的椎间盘就压到神经还压到这边的供应小脑的椎动脉,所以有一段症状非常可怕,手会麻木,疼痛、刺痛,特别是晚上也没有办法入睡,睡觉的时候会特别难受,还会出现头晕的症状。

    2014-07-09 13:44:01

  • 中国网:

    那您为什么当时在自己刚动完手术的情况下还要选择给别人来做手术?

    2014-07-09 13:44:18

  • 肖颖彬:

    当时也是非常无奈的一个情况。

    2014-07-09 13:44:34

  • 中国网: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2014-07-09 13:44:52

  • 肖颖彬:

    因为这个病人来了是一个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稳定以后要做搭桥手术。那个时候可能就是觉得我做的话,这个病人活过来的机会就更大一点,家属也这么要求。我们下面的其他的教授他们也觉得真的是风险也非常大,病人也不能转到其他地方治疗,错过了那个机会又害怕病人出现问题,无奈之下去做了,当时我也咨询了我本人的主管大夫,他说时间短了还可以坚持。那时就是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戴着放大镜参与了这个手术。

    2014-07-09 13:45:15

  • 中国网:

    您有的时候做手术可能就是十几个小时,排到值班就一两天不回家,可能会疏于照顾您的家人或您的亲人,您觉得对他们愧疚吗?

    2014-07-09 13:45:33

  • 肖颖彬:

    是,非常愧疚。但是医生都这样,家人的付出也非常多,真的是这样,但他们都很理解,非常支持,这也是我这么多年能够取得一些成绩,也有家人的付出和帮助。

    2014-07-09 13:45:49

  • 中国网:

    您最对不起的人是谁?

    2014-07-09 13:46:06

  • 肖颖彬:

    应该说家人都跟着吃了很多的苦,确实对他们很抱歉。我更抱歉的就是我的父亲,他本人就是一个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人,常年受病痛折磨,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2004年4月份我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在我刚到美国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他在老家突然生病住院,病来得非常急。而我又刚到美国,军人身份的签证又只有一次的往返。打电话父亲说还可以,但是确实很难受,诊断也不是太清楚有什么问题,让我好好学习,不要担心。但非常不幸,在他入院第二天的凌晨就突然死亡了。原因都不太清楚。我不太愿意提起这个事情,觉得很对不起他老人家。

    2014-07-09 13:46:23

  • 中国网:

    如果让您再重新选择职业,您还会选择从医吗?

    2014-07-09 13:46:43

  • 肖颖彬:

    可能还是当医生,我觉得这么多年下来,非常热爱这个事业,我能从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成长为现在这么受人尊敬也好,受病人信任的大夫,证明我选对了自己的事业,如果再选择一定是做这样的事业,也可能我自己也比较适合这个事业。真的,觉得医学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业,它可以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帮助别人,给他们健康,给一个家庭带来幸福,给社会做一些非常多有意义的事情。

    2014-07-09 13:46:59

  • 中国网:

    您非常愿意为这个事业贡献出您全部的光和热?

    2014-07-09 13:47:16

  • 肖颖彬:

    是这样的,我很热爱医学事业。作为军队的医生,还有这身军装穿在身上,只要有战争的威胁在,都有军医应该在的位置。所以,不管是我们的一身白大褂也好,我们的一身军装也好,都让我感到自己的事业非常神圣,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的。

    2014-07-09 13:47:39

图片内容:

    图片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