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战为战的军校名师



教学是个良心活

“我送他们走上战场,不能让他们倒在战场上;我教他们学会打仗,是为了让他们活着回家。”这是胡坚几十年教学中一直坚守的信条。

“您上课为什么总是喜欢看着我们的眼睛?”有学员这样问胡坚。

“其实刚当教员那会,我也特别怕与学员的眼睛对视,学员渴求知识的眼神每次都像针一样扎着我的内心。”胡坚直率地回答道。“现在我之所以敢看学员的眼睛,是因为我特喜欢也很享受在讲台上与学员目光交流的感觉,因为学员的目光总能给我担当和自信。”

每次听胡坚讲课,讲台上的他从来不念讲稿,仿佛都是在发表战斗演说,时刻充满着热血激情与蓬勃朝气。

“教学是个良心活。上课不能对付,学员不能糊弄。”这是胡坚常说的一句话。

“每当走上讲台被一百多双眼睛注视的时候,你会看到信任与期待,但更多感受到的是责任与敬畏。”在胡坚眼中,讲台下坐着的,不只是百十名普通的军校学员,而是要在未来战场上带兵打仗的指挥员,他们的身后,带有千军万马,连着国家安危,系着家庭牵挂。“不学而教是为害之,不教而战是为弃之。”今天课堂上的放松,就是明天战场上的溃败。正是有着这种强烈的使命感,胡坚才以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每一堂课,演绎出了句句是诤言、堂堂是精品的课堂佳话。

今天的胡坚,已经年近六旬,却依然声如洪钟,站如青松!

(柯结明 撰写 路江山 编辑)

 

训练场的“活字典”

 2005年4月,南京军区某部举行教学法观摩示范活动,特地邀请胡坚教授担任指导专家,辅导训练理论,把关审定规范和观摩的教学法课目。

在看到某分队军官训练课目时,胡坚对课目里规范的官兵分训时机和要求提出疑问。由于对这些问题吃不准,部队领导立即让参谋去找刚刚下发的《陆军军事训练指导法》。

这边,胡坚先说了开来:“官兵分训是我军训练领域里的一项重大改革,……”正当他针对官兵分训中的问题一一进行讲解时,参谋拿来了《陆军军事训练指导法》,部队领导发现教材里的内容与胡教授讲的并无二样、非常准确到位。

“这还是您主编的呢!”当部队同志打开扉页才发现,负责编写这本指导法的竟然就是胡教授,不禁平添了几分敬意,纷纷称其为部队训练的“活字典”。

近10年来,胡坚教授始终追踪军事训练发展前瞻性问题进行研究,作为院校专家参与了20余次全军训练改革活动。从科技练兵到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从联合训练到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他的多项教学与训练方面研究成果被吸收进军委、总部颁发的重要训练文件和纲要中。他牵头完成的《陆军军事训练指导法》,与我军第七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配套使用,在全军部队影响非常广泛;主持编写的首部《部队联合训练指导法》、《复杂电磁网络训练指导法》,充实完善了我军军事训练法规体系。

在胡坚的脑海里,几乎塞满了“未来仗怎么打、训练内容怎么改、训练方法怎么变”等问题;“联合训练”、“指挥对抗”、“实兵检验”等训练单词,构成了他特殊的“话语体系”。难怪“活字典”的称号在部队中这么广为流传。

如今,他正忙着牵头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陆军部队实战化训练问题研究》,这可是当今部队最关注的一个话题。

(孙冬 撰写 李大华 编辑)

 

授课中的“联合”

 一堂课由多个不同学科的专家教授一起讲,这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并不多见。

2008年底,我军第一次派出海军担负亚丁湾护航任务,胡坚敏锐地意识到,这一行动是我军履行使命的一次新实践,是军事力量运用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对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一次新检验。应该通过这一行动,引导大家加深对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理解。但是,如何从多角度解读亚丁湾护航,既要把国际安全形势讲透彻,又要把海军军事行动讲清楚;不仅把武装冲突法讲明白,也要把联合保障讲到位。胡坚来回踱步,频繁挠头,先后准备了几种方案都不满意。

一天晚上,胡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样当老师的妻子。

“现在电视里有许多访谈节目,几个人在一起谈一个话题,挺受欢迎。”妻子的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是啊!我也可以联合不同学科的专家一起来解读这件事啊。胡坚马上打开电脑,设计授课方案,从背景解读、行动定位、法理依据和任务样式等方面一一梳理。

“《海上出征启示录》,题目就这么定!”有些兴奋的胡坚,显然进入了状态。“亚丁湾在哪?舰队如何护航?周边有何反应?海上如何交往?”一个互动访谈式授课框架初步形成。当他合上电脑,天已放亮。

第二天一到学校,他就分别给学院军事理论专家王伟教授、国际关系专家张政文教授、军事法学专家付池斌副教授打电话,还特意约了来院代职的海军刘教官,请他们一起研究授课内容和方案。

2009年1月6日,是护航编队远航到达亚丁湾担任护航的第一天。与此同时,一堂别开生面的讲座课正在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办。尽管室外已十分寒冷,而室内气氛却异常火热爆棚,就连过道里也站满了人。专家多角度解读,学员争相提问,不时爆发出由衷的掌声。讲座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这堂课开创了学院多学科联合教学的新模式,至今仍是学院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生动范例。

(姜梦尧 撰写 宋红群 编辑)

1   2   3   下一页  


互动留言

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chinatalk@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56 88828057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