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中国访谈> 官员访谈

陈昌旭代表:奏响“脱贫攻坚、毕节率先”最强音

发布时间: 2016-03-10 11:26:0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黄婉晴  |  责任编辑: 黄婉晴
全国人大代表、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 陈昌旭




中国网:陈市长您刚说的八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毕节市脱贫的决心和信心,对抓好脱贫攻坚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引领性。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五个一批”的具体脱贫路径,那么在工作推进中,毕节试验区又有哪些探索和实践呢?

陈昌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为脱贫攻坚开出了破题药方。我们认为,易地搬迁是“硬骨头”,必须坚决“拿下”;发展教育是“软实力”,必须积极“力挺”;统一战线推进社会力量扶贫是“强推手”,必须同心“发力”。

为什么说易地搬迁是“硬骨头”呢?原因有四:一是基础差。易地搬迁农户大部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深山区、石山区,都是贫困人口,自身拿不出钱来实施搬迁。二是数量大。今年全国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贵州省30万,我市计划7.5万。三是致富难。贫困群众多数无技术、无产业,搬出去后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四是选择多。按以往的做法,是由政府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群众只管“提扫把进门”。但我在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民族村果底组调研时,发现33户155名群众中有一半以上希望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群众要求按自己意愿搬到新疆、六盘水市、毕节城区和集镇、中心村等交通方便、人居环境好的地方生活。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省委陈敏尔书记“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解剖麻雀、分类指导、因户施策,毕节先行探索,做一次深入解剖”的指示,我们通过深入细致调研,提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政策导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突出“六化”推动易地搬迁工作深入落实,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一是搬迁整体化。对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一律整村整寨搬迁。如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女姑村牧场组,共有农户27户82人,贫困率发生达92.59%,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山区。对地质灾害点、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水源保护地的自然村寨,符合“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自然村寨”条件的优先搬迁。如赫章县安乐溪乡丰岩村丰岩组,山高坡陡,农民喂猪也要用绳子固定猪石槽,不然猪用嘴一掀石槽就要滚到山脚。

二是识别精准化。把“四看精准识别法”运用到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识别上来,用好“扶贫专线”和“扶贫云”,做到了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特别是通过精准识别,对农村家庭中因举债建房、娶妻结婚、严重疾病、子女入学导致的贫困等区别对待。如赫章县安乐溪乡瓦窑村大田组王林,修建房屋300多平方米,但因建房负债20多万元,父亲是癌症病人、子女在县城租房读书。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黄婉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互动留言

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changhy@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219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