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高度重视虚拟经济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把国内金融市场相对热络的现象归为“脱实向虚”。中国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还很不发达,这正是我们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原因。”
董少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期中国改革的概括性提法,其核心内涵是优化供给结构、满足和引领需求结构。改革的诉求是中国式的,要将化解短期难题、中期制度建设、长远预期引领统一起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理性实践、务实操作,目标是“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我们考虑、研究和落实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离开这个基本的全局观、长线观、历史观,否则,就很可能把事情办糟。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金融供给侧存在哪些问题
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对立和统一的。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从需求侧的不平衡反映出来的。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形成了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直接融资比例偏低,国有资本在大型银行里“独大”、非国有资本进入很少,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滞后,资本市场结构不优、稳定性不足的状况。
尽管伴随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国际市场和国际社会肯定中国金融体系进步、接受中国金融参与的力量越来越大,但总体上,质疑中国金融持续开放、怀疑中国金融不断规范、狐疑中国承担国际金融责任的心态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
因此,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满足上述市场需求和政治经济需求,要通过市场化改革和相应制度重构来达到目的。一是要满足产业公司的金融需求。对产业转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业态创新企业、涉农企业、涉老少边穷企业等,都应提供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二是要满足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需求。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要减少行政管制,允许各类金融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业务,依照市场规则自行承担风险。防范单个机构风险外溢,应主要依靠该机构依法“自治”,“外治”应定位于引导性、应急性选择。三是要满足居民的金融需求。居民金融需求包括工资等收入的管理、日常消费的金融服务、保障性金融服务、理财金融服务等。四是满足国家战略和安全需求。任何一国的金融体系归根结底是为这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服务的。金融绝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有颜色的。在谋划和实施新的金融制度构架时,必须整体考虑、切实遵循本国战略利益最大化、长期化原则。五是满足国际市场“联通”和全球治理合作的需求。我认为,“全球化”与“全球互联互通”是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前者将标准定位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治理模式,后者将标准定位于不同国家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整体合作治理模式。中国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诉求之一,是与国际市场相对接、互联互通,但不是要复制某一国的模式,不是放弃自己的利益和体系。
在满足和引领以上五个方面需求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坚持风险和效益的平衡,充分考虑和坚持各类创新与整体系统安全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