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中国访谈> 观点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个问题


二、金融改革要提供“硬供给”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新的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但也必然包含思想理论等方面的供给。我把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称为“硬供给”,把思想理论等方面的供给成为“软供给”。


“硬供给”包括:1、产权结构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大型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改革,适当降低国家股比例,扩大社会资本持股比例。可以考虑分拆部分业务板块。要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开放程度。建立更多混合所有制金融企业。允许纯民间资本组建各类金融机构。取消所有制歧视性政策,代之以依法监管和安全性审查。鼓励中小微金融机构创新发展,为其提供行业风险指引。2、融资结构改革。要适度加快扩大直接融资的步伐,降低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中心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监管体系。鼓励优质上市公司兼并收购,做大做强。加快债券市场改革,建立起集中统一、多层次互通的债券市场。要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前不久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试点金融机构依法持有企业股权。我认为,在试点基础上,可以逐步扩大金融机构直投范围。3、产业公司治理改革。无论产业公司还是金融公司,其治理的核心都在内部。要建立健全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管理班子,完善内部治理和制约机制。公司管理团队要按照法律规范办事,要为全体股东利益负责,要按照市场需求决定经营策略,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要强化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能力,强化其执业操守,发挥好这些中介服务机构的约束作用。产业公司自身治理良好,是金融服务提质的基本前提。4、净化和优化市场环境。要下大力气,减少直至消除产业公司运营的各类灰色成本,为企业减负、松绑。要从政府做起,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取消干扰企业运营的各类评选、检查,取消不合法的费用摊派。还要规范各类协会、商会组织的行为边界。对因用地用电用气、垃圾清运、三废排放等形成的灰色“设租链”予以清理,让企业把费用花在阳光下,使企业经营行为更纯粹、更干净。同时,政府和社会力量要在市场监管上提供足够的服务。


上述四个方面是解决好金融与实体经济矛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矛盾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这些“硬供给”跟不上,制度、产品、服务等创新活动就会扭扭捏捏,拖泥带水,反反复复。


三、金融改革要提供“软供给”


“软供给”的第一要务是人才和干部供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美好的设计规划都需要一个个具体的人去实施。从一定意义上说,实施比设计规划更具挑战性。


组织起一批坚定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同时具备专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并在不同组织层面形成合力,并非易事。有一些金融人士一谈改革就眼睛向外,懒得研究本土企业、产业、市场以及社风民情,认为“从外面拿来先进的东西”简单的很;还有一些金融人士把金融看成单纯的市场工具,认为金融市场的具体工具、具体行为与国家发展利益和整体安全相去甚远。这种认识是很糊涂的。选拔、培训出一批坚定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金融人才和管理干部,使其发挥好组织带动作用,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分迫切的任务。


“软供给”的第二个方面是信息供给。推进金融改革需要先进的信息供给系统。信息的原始质量、传播速度、解析能力决定着改革成败。为此,需要改革针对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既要采集发达经济体发布的金融、经济信息,又要及时发布本国的金融、经济信息,提高解析发布能力。要将改革总体部署、不同阶段的改革策略、具体的改革方式方法与公众信息供给密切结合起来,改变单纯强调舆论引导、忽略公众信息供给的做法。要提高政策透明度,参与构建公共认知链条,管理好社会预期。


要提升金融系统内部信息分析、信息合成、信息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对全球公共信息和特定信息的解析能力,加强对重点国家金融信息发布、金融信息战略的研究,提升预判能力。实现金融信息工作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大局无缝对接,互为子母。


“软供给”的第三个方面是监管供给。监管供给本质上是“系统性信任供给”。要通过健全的市场监管增进所有市场参与主体的相互信任,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本土市场的全球竞争力。为此,要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彰显监管公正。要完善金融市场征信体系和信用共享体系,强化信用约束效应。要改革监管体制框架,将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协同监管与条块监管、本土监管与跨国监管、常态监管与应急处置等机制完善起来。


监管供给还涉及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以及交易、清算、支付、登记、托管体系,跨境交易支付体系等的安全管理。


“软供给”的第四个方面是理论供给。


无论从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进程看,还是从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任务看,无论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看,还是从金融体系自身的逻辑看,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撑。我国金融改革要兼顾总量与结构、效率与公平、创新与安全、国际参与与国家战略等的平衡,总体上是要提升中国金融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为此,要着眼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也要放眼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金融创新发展理论上拿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互动留言

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chinatalk@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56 88828057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