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预期目标是GDP增长5%左右,经济学家怎么看?
 

时间:2023年3月8日
嘉宾: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徐洪才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何亮点?对未来的政府工作又做了哪些重要安排?本期节目,我们就此专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杨佳 摄)

中国网:徐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徐洪才: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一组数字特别引人关注,那就是对经济增速的设定,今年的预期目标是GDP增长速度为5%左右,您怎么看待这个数字?

徐洪才:首先这个5%的数字不低了,尽管看起来,去年是5.5%,前年是6%,再往前是6%到6.5%、7%,好像是逐年下降的。其实这是在一个很大的基数的基础上实现5%。我觉得这个数字是不低的。因为去年是121万亿人民币,今年如果5%左右再考虑通胀,那么名义GDP,我觉得到今年可能,就是非常可能达到130万亿。这是一个不低的数字。这是第一。

第二也是从实际出发,是可行的,可以实现的一个数字。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过去多年整体的趋势是逐渐回落的,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是客观的一个现实。我们保持了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考虑到去年受到疫情冲击,基数比较低。所以今年有一个比较高的反弹,我觉得是可行的。而且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已经肯定了这一点,它的预期是今年5.2%。我估计不久,就是它的春季报告大概率可能还要上调,可能要到5.5%。保守的估计5%以上,它讲5.0%左右,这个是有回旋余地的,是可以实现的。

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更多的把精力聚焦于质量的提升,效益的改进,不要太在意这个经济增长速度,如果我们再努力一把,我觉得6%甚至更高的速度也有可能,但没这必要。所以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发力的力度来看,我觉得是把控了这个力度和节奏的。

中国网:那您认为今年经济增长的优势和动力是什么呢?

徐洪才:优势呢,我觉得首先就是疫情已经几乎过去了,所以现在从近期的表现来看,春暖花开,咱们人山人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过去压抑得太久了,所以这种潜在的需求释放出来。那么传统的一些产业,像交通运输、旅游、餐饮业很快就起来了。这一块潜力是很大的,是一个日常性的消费,也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所以你看从1月份、2月份起,我们中国制造业PMI这个数据来看,已经很明显了。2月份已经达到了52.6%的水平,在全球那是一枝独秀,全球制造业PMI这个数据整体来看也是有回升,依然只有49.9%的水平,而且主要经济体美国、欧洲、日本表现还是比较弱的。相比之下,咱们中国是一枝独秀。

那么这些数据,其实也预示着未来的预期已经形成了,我们的经济强劲反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再赶上了换届,大家看得出来,新一届政府的重点工作还是要推动经济恢复常态化,把过去遭受的疫情冲击,我们把它整个的给它找回来,规整、理顺经济循环的体系。那么拼经济呢,实际上是成为新的一年大家一个共同的目标了。

因为经济发展还是基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以呢,我觉得新的一年,有政策的支持,前提是疫情结束,那么再加上我们二十大提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目标,释放了积极的信号,那么提振了国际社会的信心、市场的信心,我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外商投资企业的积极性得到恢复,那么咱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新的一年,我觉得这个经济增长肯定是比去年要好很多。

中国网:我们刚才分析了未来的一年,我们可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动力和优势,那还将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徐洪才:困难和挑战也是明显的。首先呢,第一条,大家关注的就是近期的外贸数据回落得比较厉害一点。我觉得这也是必然的。因为一年前,这个基数比较高,那么同比数据必然会低一点。今年的走势一定是前低后高,这一点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

另外的话,应该看到过去的高通胀对我们的成本的推升,特别是最近这些年劳动力成本的推升;还有我们追求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这个目标,实际上对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也是有所推升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些低端的加工贸易制造业可能就面临着淘汰、转型升级,这也是必然的嘛。再加上外部有这种所谓“脱钩断链”的这样一种表现,这个尽管很难形成气候,但是这个对我们也有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美国近期从中国进口的订单是明显减少的,我们也注意到这一点,尤其是在高科技这块,卡我们的脖子。另外的话,在加工贸易、中低端制造业产品的进口这块,它希望替代,希望印度、越南,别的一些对它所谓友好的国家来替代中国。这个对我们也是有负面影响的。

但是呢,我认为我们中国经济的韧性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动摇的。而且工商界、企业界、金融界的想法,不一定和那些政客完全一致。所以呢,外需这一块,还有就是世界经济今年增长也是疲弱的,所以订单肯定会有所减少,我们也不要不切实际地像过去那样,期望有10%、20%、30%的增长,那是不现实的,要回归常态,这是第一。

第二呢,就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我们自身的房地产领域,这一块呢正在筑底回升的过程。因为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对投资、对消费、对就业,都有系统性的影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杨佳 摄)

中国网:是,影响范围比较大一些。

徐洪才:非常大,牵一发动全身。这一块近期虽然有一些交易活跃的表现,这主要还是在一线城市,那么二三线城市整个行业整体的回暖,现在还需要时间。随着我们整个政策暖风频吹,我相信今年房地产市场应该说有一个回升。因为去年一年整体上它是处于谷底,那么今年同比数据慢慢回升一点,它肯定会影响预期的,尤其是一些改善性需求,刚性需求还是存在的,而且积累了很多,很长时间了,它必然要释放。那么这一块,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拖累我们的经济增长,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呢,我觉得还是人口老龄化加快来临,这是中长期的影响,这不是当前的。那么这个呢,会持续地影响我们未来的经济增长,一个是就业,还有城镇化的人口进程,也包括房地产。那么更重要的是就是我们的储蓄率会下降,因为干活的人少了,坐吃山空的人多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及时做出政策调整,特别是引导资金,加大对养老健康产业、服务体系的投入。那么其实这也是一个机会,不仅仅是挑战,也是一个机会。我们如果抓住机遇的话,其实这种产业的转型,包括劳动力的转型,就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了。

另外还有一个中长期的挑战,可能还是创新。创新呢,这个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同时呢,也是我们一个短板。咱们在外部压力之下,我们推动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块还要持续地发力,我觉得这四个方面,这个挑战还是比较大的。

中国网:我们来看一下国际社会,过去一年,很多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但是人民币保持了一个相对的稳定,那过去我国在货币金融政策的运用上,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呢?

徐洪才:我觉得呢,我们央行以及金融监管部门是做了大量工作的,首先是兼顾了经济的内外平衡。因为去年一年比较突出的就是我们中国的货币政策是相对宽松的,是积极的,是要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美国它是要严格地控制通货膨胀的,是收紧的,出现了背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对我们人民币汇率、金融稳定是造成了巨大压力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看到的实际表现,欧元、日元贬得一塌糊涂。一些新兴经济体、一些脆弱性的国家,像阿根廷、土耳其,通胀也好,贬值也好,那都是空前的水平。而我们中国相对稳定,虽然也贬,但我们贬的幅度也小很多,而且外汇储备保持相对稳定,金融体系相对稳定。这个是来之不易的,说明我们整个政策,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宏观审慎的政策,还是金融监管的政策,都是符合实际的。比如说我们的货币这一块,广义货币增长的速度看起来有点高,去年是百分之十点多,咱们经济增长只有3%,再加上通胀。好像要不了这么多货币,实际上这也是需要的,因为去年大家看到有很多中小微企业,还有一些像房地产的一些头部企业,它的资金链是紧张的。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适当地逆周期调节,宽松一点,也是可以的,也没有出现金融危机、金融风险。

但是我们结构性的政策,我觉得用得是比较到位的。比如说普惠金融这一块是鼓励发展的,对小微企业资金的投入增长,这是比较明显的;对制造业、高科技领域的资金支持增长速度也是比较快的。

另外的话,就是我们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的调整,比如说我们对低碳绿色这块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金融工具——央行的再贷款,专款专用,资金用在这些方面;还有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运用,开发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它可以以基金的形式投资到政府的一些公共工程当中,充当资本金。所以政府的资本金哪来,项目的资本金哪来呀?它的自我积累去年是入不敷出的,那么发行专项债,提供15%,然后开发佣金,然后开发性银行又提供15%。这30%凑齐了,其他的70%呢,我们各家银行,咱们银行贷款,分散了提供一下,那么这个资金到位了。重大项目一落地,自然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复苏。所以呢,这些结构性的金融工具,我觉得也用得还可以。但是在防控风险方面,咱们也是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一些小微企业确实存在资金的紧张,咱们在税收政策,在社会保障,还有融资利率、融资便捷性这些方面,我们也提供了一些政策支持。针对个别的一些大型的头部的房地产企业出现了资金链的紧张,那么我们也定点支持。

这样的话,其实是化解了一些局部性的一些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所以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整个的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金融政策,我觉得还是应该点赞的。

中国网:那未来的五年,在新的国内及国际形势下,我们如何继续用好我们的财政金融政策,一方面规避国际的金融风险,另外一方面也提振我们的实体经济和民生经济的发展?

徐洪才:这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包括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的一年,我觉得可能在未来几年,大体上都是这样一个政策取向,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针对性。

那么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实际上是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我们的财政赤字率要保持一定的规模,财政支出要保持一定的强度和力度。那么今年的财政赤字率提出保持在3%左右,地方政府的专项债是3.8万亿。看起来好像跟去年相比,这个力度并不大,但是实际上要考虑到今年经济的恢复,我们的财政收入肯定要好很多,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赤字3%,还有3.8万亿的专项债的发行,我觉得这个支出的力度可以了,也没有必要过多地寅吃卯粮,就是发力也没必要太猛,我们要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几个方面发力,一个就是预算的硬约束,要从严把关,精打细算。这个铁算盘,我们要给它掌握好。第二个呢,花钱要用在紧要处,也不要超标准地突破,乱花钱,资金使用的效率要提升。第三呢,每一个季度进行一次动态评估。这个动态的监管很重要,对一些违法违规的乱花钱,我们绝不手软,要进行处罚。

中国网:及时发现,及时制止。

徐洪才:及时制止,等等,就是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呢?宏观上,流动性,整体的流动性还是保持相对稳定,我觉得还是要稍微宽松一点。因为中国目前的通胀率并不高,我们有这个底气,适当地宽松一点无妨。我看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提出这个建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体上还是保持宏观流动性,就是广义货币供应量还有信贷资金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大体上和经济增长同步,我觉得可以适当高一点,今年保持在11%到12%之间,没问题。

第二呢,就是结构性政策要优化,甚至要有一些创新,还是引导资金流到一些重点领域短板环节,高科技呀、创新领域呀、民生领域呀、普惠金融呀、小微企业呀等等这些领域,还有低碳绿色发展的领域等等,我们还是有很多手段的。传统的降准降息这种政策还有一定的空间,那么未来的话,这个降准可能空间小很多了,那么未来的话,再贷款甚至公开市场操作呀这些政策工具,包括利率的工具都可以综合地使用,为经济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因为今年我预期通胀率大概2.5%左右,比去年略微高一点,去年2.0%,但是问题不大。所以咱们有这个政策的空间。另外的话,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业政策、科技政策、产业政策,还有社会政策之间,产生联动协同效应,打好政策的组合拳,这个也很重要。

中国网: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中有一个章节的标题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那么在对今年的政府工作建议方面也提到了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那么您是怎么看待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呢?

徐洪才:14亿的饭碗要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手里。过去这些年,我们保持了粮食的生产相对稳定,1.3亿万斤吧,保持了1.3亿万斤这样一个产量,这是很不容易的。那么新的一年,我们依然提出这样一个政策目标,当然我们每年还有大量的进口,像大豆、玉米,还有小米呀,这些都有一定的进口,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总体上看,我们的产量要稳定,价格也要稳定。那么前提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先是耕地,基本农田要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要保住。当然未来的新兴城镇化、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土地制度也会变革;同时呢,农村农业整个的生产经营的方式也会有重大的变化。我觉得未来土地要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经营,大型农机装备大量地使用,市场服务体系要逐步形成,要打破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手工作坊这样一种农业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那么未来的话,我觉得除了咱们自己,自身要守住农业,粮食的安全以外,也还要加大对外合作,不仅是进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一些地方它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咱们也可以开展农业的合作,在海外发展一批农业的基地,比如在非洲,比如在中亚,都有这种可能;还有中南半岛,东南亚都有这个可能。就是还有要注意,我们中国的未来农业发展要增加它的技术含量,现代化的大农业,而且要扩大开放,扩大国际合作。因为我们现有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是不足的,就是在有条件情况下,我们可以开展农业的国际合作,比如说在非洲,比如说泰国的香米就非常好,咱们能不能够在越南,在中南半岛,咱们整一块地,咱们搞点农业的生产基地,还有哈萨克斯坦等等吧。这也是一个思路,乃至这个拉丁美洲、南美洲,都有很多好地方。我觉得思路不妨开阔一些。就是农业的自然灾害,这种风险的管理,我们也应该要加强,比如说金融服务,特别是巨灾保险,农业保险这一块也是一个短板。最根本的,我觉得还是土地,土地这一块的话,就是基本农田要保证。同时呢,在土地改革的过程当中,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这种集约化经营、高效利用这一块,要提到议事日程上,要鼓励。

总而言之呢,粮食的安全也好,能源的安全也好,这是“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提出来的一个目标,没有这两项安全,咱们整个产业安全、经济的稳定、社会的稳定,都无从谈起,所以这两块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网:那么“十四五”时期也是我国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徐洪才:我觉得咱们全国一盘棋吧,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但是要巩固这个小康社会的成果,同时要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各地情况其实表现不一,自然禀赋、现有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差异也是很大的。我觉得呢,从政策层面,还是要鼓励东西部地区、南北地区——不同地区的这种合作,这个资金的合作,还有整个市场的合作、人才的合作。

比如说我们在中西部一些偏远地区落后地区的一些土特产,我们在东部地区大城市里面找到它的市场和销路,有订单,可以促进当地规模化生产。当然这个规模化生产需要资金、需要技术、需要人才,那么我们东部沿海地区就可以提供这些支持。还有城市和乡村之间,也加快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好很多了,村村通公路,还有农村电商发展也很快。未来的话,我觉得资金、人才这个双向的流动很重要。过去是一种虹吸现象,农村的人才流到城市,回不来了;资金吸到城市,回不来了。另外土地制度也制约了我们这个要素的流动。所以未来要靠改革,我觉得呢就是城市里面过剩的生产要素,无论是人才、资金、技术,可以下乡。当然这种下乡不是行政命令式的,应该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让大家有利可图,到乡村去投资兴业,能够挣到钱,实现互利共赢,那么我们整个这盘棋就搞活了,我觉得这块潜力很大,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等等等等,这些如果能够及时推进,那么改革的红利一定会进一步地显现。

中国网:好,谢谢徐教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解答,谢谢您!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佟静;摄像:王一辰/刘凯;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系列访谈之一】专家看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保障和科技创新是两大亮点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系列访谈之三】如何释放消费潜力,如何提升投资质量?专家解读来了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佟静;摄像:王一辰/刘凯;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