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林改是再造秀美山川的不竭动力

中国网 | 时间: 2010-11-17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马鞍山山地综合治理工程。
 

三、林改为沙区林业带来新的变化

林改的深入推进,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促使我旗的生态建设再次迸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具体体现在四个“新”上:

(一)现代林业建设呈现新气象。林改进一步激发了农牧民建设生态、发展林业的积极性。群众在林业上敢于投入、也舍得投入,大大缓解了营造林资金紧缺的矛盾。2004年以来社会各界累计投资1.1亿元,完成造林36万亩,改造低产林2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特别是近两年,通过先治后卖、先卖后治、产权到户的方式,年治理沟道3万亩以上,找到了向生态建设要效益的又一个突破口。科技兴林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生根粉、保水剂、地膜覆盖、机械作业等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平整土地、打井配套、中耕抚育、嫁接改造等集约经营措施迅速推广,撩壕整地、筑坝治沟、草灌乔结合等生态治理模式不断完善。

(二)生态成果保护开创新局面。林改激活了农民自觉护林的意识,以前是靠山吃山不护山,现在家家有林地,人人都是护林员。林改后,全旗村村组组都自发成立了护林防火队,林业案件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病虫害防治专业组织也应运而生。牛古吐乡浩雅日哈达村支书李国香对此感慨万端:“林改就是好,分林到户各管各,纠纷少了,护林防火任务轻了,我们村干部也变轻松了”。更为重要的是,在林下资源利用上,林改避免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较好地解决了生态成果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促进了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牧民增收开辟新渠道。目前,全旗活立木蓄积量616万立方米,林木总价值34亿元,产权到户使农牧民增加了一笔财产性收入,人均占有13立方米,相当于人均在绿色银行存有保值储蓄7800元。北部沙地林改后,一批家庭治沙林场蓬勃兴起。敖润苏莫苏木荷也勿苏嘎查通过林改每人分得林地40亩,现金1000元。该嘎查牧民暴常付在林改中承包了3500亩荒沙,通过几年治理,年家庭人均收入超万元。南部山区林改后,许多闲置的沟头沟脑成为群众眼中的“香饽饽”。四家子镇热水汤村两年来治理沟道10000亩,均分到户后,人均分得沟道林地2.5亩,年可增收700元。全旗农牧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超过30%。

(四)农村牧区发展跃上新台阶。在林权改革的推动下,木材深加工、林副产品加工、林木质能源开发、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拉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以来,全旗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400元。农村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农业机械普及率大幅提高,汽车、电脑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广播文化等公共事业长足发展,一些偏僻的乡村都通上了小油路,许多农牧民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昔日辉煌靠改革,未来远景在改革。我们将始终坚持生态建设这个立旗之本,继续发扬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林业改革,不断创新生态建设模式,为把我旗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家园而努力奋斗。(中共敖汉旗委员会 敖汉旗人民政府)

科尔沁沙地风光。




 



   上一页   1   2   3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