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庆:微笑在无癌的天空下

中国网 | 时间: 2013-04-01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刘同庆与癌症治疗后健康带瘤生存10多年的患者于某合影


刘同庆与癌症治愈患者邓某合影


刘同庆与癌症治愈患者李某合影
 


刘同庆与癌症治愈患者曾某合影 


刘同庆与癌症治愈患者周某合影
 


刘同庆与原北京大学校长张龙翔合影


 

刘同庆兄弟二人的研究成果,一时间成为许多报纸、杂志、会议、报告等传媒和活动的“宠儿”。1988年1月7日,一篇题为《蚌埠刘氏兄弟研制癌症饮誉京华首都,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和著名专家教授认为疗效显著,北京东方医疗保健中心为他们召开成果汇报交流会》的文章,内部参考第1期(总第414期,安徽日报社总编办公室编)发表;1988年9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西医结合克癌药物见成效》的文章,文中清楚地记载了刘氏兄弟的研究成果“克癌7851”;1988年10月29日,健康报刊登了《刘同乐刘同庆治癌另辟蹊径,克癌7851经动物实验证明有效》的文章;1988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中西医结合,主辅药兼施,刘氏兄弟长期探索制成抗癌新药克癌7851有较明显的抗肿瘤作用》;1988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再次刊登了以《微量元素可能成为癌症克星,癌症专家探讨刘氏兄弟的驱邪扶正方》为标题的文章;1988年12月20日,安徽日报头版头条,称赞《二刘治癌受到首都医学界关注,北京三单位联合举办刘氏兄弟治癌成果研讨会:一些著名专家教授认为,他们创出一条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癌的新路子》。

1989年11月2日,光明日报再次登出了《“克癌7851”对肺癌肝癌有良效》的文章;1989年11月8日,中国人才报的《中日友好医院与“二刘大夫”密切合作两年结硕果,四百例癌症患者百分之六十七从死亡线上挽回》的文章,为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1989年11月9日,中国医药报:《探求微量元素与癌症的内在关系,克癌7851治疗肺癌肝癌显奇效》;1989年11月11日,健康报:《微量元素与癌症的防治》;1989年11月19日,经济日报:《北京召开刘氏兄弟治癌成果研讨会,克癌7851经多种实验证明有效》;1989年11月30日,健康报头条:《克癌7851临床研究获阶段性成果,辛育龄教授希望继续探索研究》;1989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载文《中西医结合克癌药物见效》。

1990年5月11日,中国妇女报刊文:《克癌7851通过鉴定》;1991年10月31日,健康报:《辛育龄周舒教授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克癌7851抗癌作用明显》;1992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刘氏兄弟创立新治癌理论方法,细胞缺氧时致癌的重要因素,微量元素铜铁抗癌效果显著》。

“你们知道吗?在我治疗的患者当中,治愈之后又活了20多年,现在仍在世的大有人在。这对于一个致力于研究攻克癌症的医者来说,那是无以言表的呀!而且,又是世界医学所攻克的难题,并且能挽救那么多患者的生命,让他们重获新生,让他们的家庭看到希望,这是最让我欣慰的。”看到刘同庆手舞足蹈、眼睛闪烁着欣喜和骄傲的表述,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医者已入古稀之年。

继续跟随记忆的脚步,回到抗癌7851临床试验期间。或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当时“抗癌7851”在治癌方面有那么大的成效,为何没有推广开来?为何没有投入市场大量生产,以为人类造福,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这正是刘同庆老师无可奈何的事情。这个理论对于当时而言,可能太过于超前,尽管他的研究已经从理论到实践,都反复得到了证实。但是由于他的超前理论和不可思议的临床效果,颠覆了传统的治癌方法,等同于对主流医学界癌症和医疗实践的彻底修正,完全推翻了主流学者已经固化的陈旧癌症知识概念,这是主流学者们现有的思维方式、知识水平和领悟能力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我国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曾说:‘科学上的东西,太超前了,就会被视作异端邪说。’我的理念和研究成果,也因此受到了主流医学界本能地反对和冷落,以至于到现在为止,深化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困难重重。”刘同庆无奈地说。

回顾60年来,我国没有一个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大奖,难道是因为没有这样水平的人才?或许答案并非如此。对此,刘同庆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是因为我国缺少对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有人说这就是“刘同庆现象”。即许多具有超前思维、勇于探索的先行者,往往被时代所制约和挤兑,甚至冷嘲热讽。像刘同庆这样对社会、医学等领域有着很大贡献的人很多,但不少人的命运却同他一样,沉落社会、无声无息、自生自灭。真可谓民族之悲哀、国家之损失。

记得那英有一首歌,叫做《不管有多苦》。是的,虽然刘同庆的研究成果并未获得审批而投入市场正式使用,但是他却凭借自己的双手挽救了无数保守癌症患者的生命,让无数个家庭重新获得了幸福。因为刘同庆不是为名,亦不为利,只为患者治愈后那嘴角的一丝笑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