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2008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中国网 | 时间: 2009-12-03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2008年,国内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家几度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中央适时提出了"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调控措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优势和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节能减排,重视社会民生,老工业基地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总体看,2008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积极转变,结构性矛盾逐步缓解,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由于东北地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经济外向度较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等在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所下滑,但是影响相对较弱,东北地区全年经济增长依然基本保持了实施振兴战略以来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2008年东北地区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地区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2008年,东北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196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全国GDP的9.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07.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75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935.2亿元,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12.5%、52.3%、35.2%。分省来看,辽宁省GDP完成13462亿元,增长13.1%,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吉林省GDP完成6424亿元,增长16 %,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黑龙江省GDP完成8310亿元,增长11.8%,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民营和非公经济发展壮大,占据地区经济半壁江山。其中,辽宁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407亿元,同比增长20.3%,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5%;吉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465亿元,增长23%,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2%;黑龙江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3360亿元,增长18%,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0%。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达到8925万吨,比上年增加671万吨,增长8.1%,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9%,对全国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其中,辽宁省粮食产量达到1860万吨,比上年增加25万吨,增长1%;吉林省粮食产量达到2840万吨,增加386万吨,增长15.7%,高于全国10.3个百分点;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到4225万吨,增加260万吨,增长6.5%,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势不减,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8年,东北地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85亿元,同比增长35%。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10016亿元、5600亿元和3669亿元,增长34.7%、40 %和 28.1 %,高于全国9.2个、14.5个和2.6个百分点。其中,三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8879亿元、4687亿元和 3370 亿元,增长35%、40.3%和28.5%;三省引进内资分别为2052亿元、1200亿元和618亿元,增长104.3%、60%和42%。

东北地区房地产投资3136.7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房地产投资分别为2058.1亿元、625.4亿元和453.2亿元,增长37.4%、27.6 %和18.5%,高于本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个和低于12.4个、9.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柱产业仍然是拉动工业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4762亿元、2571.7亿元和1457.3亿元,增长35.4%、48.2%和32.6 %。辽宁省装备、冶金、石化等支柱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0.8亿元,增长43.7%,占全省工业投资的55%。吉林省汽车、石化和农产品加工三个支柱产业投资866亿元,增长29.8%,占全省工业投资的31%。黑龙江省装备、石化、能源和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投资1194.3亿元,增长 32.9%,占全省工业投资的82%。

(三)地区社会消费比较旺盛,通货膨胀压力缓解

2008年,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40亿元,同比增长22.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4%。其中,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917亿元、2484.3 亿元和2838.6 亿元,增长22%、24.3%和21.8%,都高于全国增长水平,地区消费比较活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4.6%、5.1%和5.6%,低于全国1.3个、0.8个和0.3个百分点。

(四)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外商投资进一步增加

2008年,东北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1086.9亿美元,占全国的4.2%,同比增长25%,高于全国7.2个百分点;外贸出口633.9亿美元,增长23.6%,外贸进口453亿美元,增长27.2%。其中,辽宁省外贸进出口总额724.4亿美元,增长21.8%,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外贸出口420.5亿美元,增长19.1%;吉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133.4亿美元,增长 29.5 %,高于全国11.7个百分点,外贸出口47.7亿美元,增长23.7%;黑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额229亿美元,增长32.4%,高于全国14.6个百分点,外贸出口165.7亿美元,增长35.1%。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实现110.6亿美元,增长3.1%,占全省外贸总额的48.3%;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达到39.2亿美元,增长76.7%;从俄罗斯等国进口能源、原材料呈上升势头。

2008年,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175.8亿美元,同比增长 30.7%。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20.2亿美元、30.1亿美元和25.5亿美元,增长32.1%、32.5%和22.2%,高于全国2.4个、2.8个和低于7.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外商投资核准限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共有672个,其中辽宁省616个,吉林省29个,黑龙江省27个。

(五)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加,金融运行基本平稳

2008年,东北地区财政收入稳定增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57.3亿元,同比增长27.9%,高出全国9.4个百分点。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1356.1亿元、422.8亿元和578.4亿元,增长25.2%、31.8%和31.4%,高出全国6.7个、13.3个和12.9个百分点。

地方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能力增强。截至2008年底,东北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49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1833亿元,三省存贷差11661.1亿元,比上年增加1817.8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辽宁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778亿元,增长19.8%;各项贷款余额12348亿元,增长14.7%。吉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433.3亿元,增长19.2%;各项贷款余额4891亿元,增长17.6%。黑龙江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282.8亿元,增长9.5%;各项贷款余额4594亿元,下降0.8%。东北三省累计引进外资银行27家。其中,辽宁省23家,吉林省1家,黑龙江省3家。

(六)工业仍然呈现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2008年,东北地区工业经济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虽下半年生产增速逐月下滑,但仍保持相对增长,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539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利润2280.6亿元,下降了2.5%。其中,辽宁省完成工业增加值6603亿元,增长17.5%;实现利润489.8亿元,下降了34%。吉林省完成工业增加值2491亿元,增长18.6%;实现利润353.8亿元,下降了17.9%。黑龙江省完成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润分别为3445亿元和1437亿元,增长13.1%和12.0%(实现利润主要源自于高原油价格)。

2008年,东北地区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辽宁省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四个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润5783亿元和400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87.6%和81.7%;虽然石化行业因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工业增加值增长只有7.2%,利润由上年盈利37.5亿元转为亏损215.6亿元,但支柱产业整体表现不俗。吉林省汽车制造、石化和食品加工三个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500亿元和实现利润237.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60.2%和67%。黑龙江省能源、石化、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四个行业共完成工业产值6540.9亿元和实现利润1381.5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89.2%和96%,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其中,能源完成工业产值3115.6亿元,实现利润1404.6亿元;石化完成工业产值1254.5亿元,全年亏损119.3亿元。

(七)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地区发展环境趋好

东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重点公路建设得到发展,截至2008年底,东北地区建成国家高速公路里程超过4000公里。辽宁省新增高速公路790公里,其中铁岭至朝阳等路段已建成通车。吉林省新增高速公路382公里,在建高速公路达1289公里,江密峰至延吉高速公路等部分路段竣工通车;长双烟铁路、东北东部铁路白河至和龙铁路建成通车。黑龙江省新增高速公路426公里。东北东部铁路、巴辛铁路、长吉城际铁路、沈抚城际铁路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哈大和哈齐城际客运专线、大庆、鸡西机场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长白山机场、漠河机场建成投运。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辽宁省大伙房一期水利工程建设进入最后攻坚阶段,营口港务集团大件专业码头正式投用,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绥中电厂二期、阜新风电二期等工程开工建设。吉林省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引嫩入白、大安灌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项目开工建设,华能九台电厂建设进度加快。黑龙江省开工建设东西部9项大型水利控制性工程,完成了19处大型灌区和45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开工建设25个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项目,水利投资比上年增长70%;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按期交工并投入使用。

(八)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会展业有新突破

2008年,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935.2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辽宁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47.5亿元,增长11.2%;吉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2442.7亿元,增长16.7%;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增加值2845亿元,增长11.8%;东北三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分别高于全国1.2个、6.7个和1.8个百分点。

2008年,东北地区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规模总量扩大,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大连、哈尔滨、大庆被国家认定为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城市。辽宁省服务业及软件外包发展加快,软件外包营业收入达到4.65亿元,增长75%。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加,金融机构盈利水平提高,东北地区外资银行85%落户辽宁。吉林省软件产业外包势头良好,对日本、韩国业务出现较快增长并扩展到欧美市场;吉林银行增资扩股和股权多元化改造进展顺利,韩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吉林;全年服务业增长16.7%,居全国前列。黑龙江省服务外包和软件研发新增企业7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营业收入达到80亿元,增长54%。中小企业担保分公司发展到43家,累计提供贷款担保70多亿元,省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也在积极组建中。

2008年,东北地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751.3亿元,同比增长 31.9%,实现快速发展。其中,辽宁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741.5亿元,增长33.2%;吉林省旅游总收入450.8亿元,增长28.7%;黑龙江省旅游总收入559亿元,增长30.2%。辽宁省推进旅游精品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省入境旅游者241.9万人次,增长20.9%;旅游外汇收入15.3亿美元,增长24.3%;国内旅游收入1635.5亿元,增长34.6%。吉林省会展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举办各类会展120多次,会展经济直接收入达1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收入100多亿元。黑龙江省旅游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年旅游创汇和国内旅游收入可分别达到8.7亿美元和500亿元,增长35%和32%。

(九)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东北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2008年,辽宁省万元GDP能耗1.635吨标准煤,下降了4%;关停治理小钢铁、小水泥企业285家,造纸、印染企业477家;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6.97%和8.36%,减排比例由上年的后10位,分别跃居到全国第三位和第五位。吉林省万元GDP能耗1.45吨标准煤,下降了4.5%,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21种,91个工业节能降耗项目竣工运行;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38%和3.91%。黑龙江省万元 GDP能耗1.29吨标准煤,下降了4.3%;全省县级以上城市新增集中供热2400万平方米,普及率达到45%,加大了对污水、废气、垃圾等污染治理力度,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8%和0.93%,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辽宁省全面推进辽西北边界1000公里防护林工程和1400公里滨海大道绿化工程建设,两条绿带将和东部青山相连,形成合围全省的绿色屏障。吉林省继续实施西部治碱工程、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等工程,全年完成"三化"草原治理面积54.3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34万公顷,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加强。黑龙江省制定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保护规划,确定了生态保护和恢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三大工程。积极推进以治理水土流失、草原"三化"为主的生态建设,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80万亩,退耕还湿4500亩,治理碱化、沙化、退化草原140万亩。

(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8年,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3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576元,增长10%,分别高于全国3.7个和2个百分点。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9.45元,增长13.7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51.4元,增长28.6%,分别高于全国5.3个和26.1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81元,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56元,增长17.5%,分别高于全国4.6个和9.5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成果得到巩固。截至2008年底,辽宁省实名制就业11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全社会从业人员1281万人,实现历史最高水平,10万个公益性岗位规模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2.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125%;城镇登记失业率3.98%。辽宁省和吉林省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黑龙江省实名制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119.5%;城镇登记失业率4.23%,有所下降;清除零就业家庭5.5万户。

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辽宁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0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18%。基本解决企业历史拖欠工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提高到10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0万人。吉林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加95元,农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分别增长50%和53%。重点推进民营企业和煤矿、非煤矿山和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25多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2.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提高到7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86%。黑龙江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标准分别提高了102元和88元,历史拖欠职工的126亿工资全部完成补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年2328元和1100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到91.7万人,五保户集中和分散供养达13.7万人,城乡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到1351.2万,参合率达95.5%,基本实现全覆盖。

民生工程建设得到加强。辽宁省完成5万平方米以下城市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新建经济适用房335万平方米和廉租房55万平方米,财政安排3亿元重点解决城市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冬季取暖问题。新建农村公路黑色路面2920公里,重点解决1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2000个行政村文化共享服务点,提前两年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45所,全省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吉林省改造农村泥草房14.7万户、城市棚户区1300万平方米,率先开展林业棚户区改造试点。开工建设城市廉租房81.8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3万户。解决农村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以工代赈示范项目下达国债资金近1.2亿元,解决城乡10.5万低保户看电视问题。全面完成68所乡镇卫生院、30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黑龙江省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1.7万户、854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21.8万户、1715万平方米;为27.7万户低保家庭提供廉租住房保障,成为全国第一。建成农村道路2.48万公里,解决了1940个村屯、92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基层综合文化站馆55个,新建村级文化服务站2624个。完成6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医疗保险定点覆盖面达80%.按新建设标准改造中小学危房100多万平方米,全省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