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2008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中国网 | 时间: 2009-12-03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二、第四季度地区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008年,东北地区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正确性,反映出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社会、经济发展发生的深刻变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也脱离不了国际国内的大环境,特别是从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尤其是第四季度,东北地区经济运行态势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影响相对滞后并呈逐渐蔓延趋势。

(一)地区经济增长放缓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前三季度(1-9月,下同),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3.8%、16%和12.2%;全年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1%、16%和11.8%,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增速比前三季度分别下降了 0.7 个和0.4个百分点,吉林省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减弱。前三季度,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7.6%、45.8%和26.2%;第四季度,三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4%、29%和30.9%,辽宁省和吉林省低于前三季度7.2个和16.8个百分点,黑龙江省高于4.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增长放慢。前三季度,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2.1%、24.7%和21.4%;第四季度,三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7 %、23.3%和22.6%,辽宁省和吉林省低于前三季度0.4个和1.4 个百分点,黑龙江省高于1.2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出现滑落。前三季度,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9%、39.5%和12.1%;第四季度,三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28.7%和97.3%,辽宁省和吉林省低于前三季度26.6个和10.8个百分点,黑龙江省高于85.2个百分点。从东北三省投资、消费和外贸来看,辽宁省和吉林省都呈现下降,黑龙江省仍保持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前三季度,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3%、29.3%和40.6%;第四季度,三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8%、13.1%和5.9%,低于前三季度14.5个、16.2个和34.7个百分点,增速下降较快。

(二)工业经济增长下滑

前三季度,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45.8%和25.5%;全年三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7.5%、18.6%、13.1%,比前三季度下降了1.5个、27.2个和12.4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工业经济增长出现下滑。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东北地区工业增长下滑从7、8月开始露头,由最初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下跌,逐渐传导至加工业,到第四季度工业增长出现下滑。9-12月,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分别为16.9%、15%、9.1%和9%,同比回落7.6个、4.0个、9.5个和4.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个、1.9个、5.9个和0.1个百分点;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分别为17.4%、13.2%、16.4%和9%,同比回落0.2个、 8 个、7.5 个和 17.7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7.2个、4.2个,上升3.2个和下降7.4个百分点;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分别为17%、9.5%、11.2%和8.9%,同比下降1.7个,上升4.7 个、2.7 个和8.5个百分点,环比升降互现,降幅高于增幅。

(三)主要行业效益下降

由于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产能过剩特别是重化工业低端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以及受原燃料动力价格变化影响,主要行业经济效益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能源行业。原油价格大幅回落,煤炭价格普降500元左右,焦炭价格下降60%;全年累计用电量增长下降,进入第四季度,部分地区逐渐出现负增长。炼油石化行业。以10月为界,炼油企业前亏后盈,后期盈利不足以弥补亏损,如辽宁省五大炼化企业累计亏损超过320亿元;化工企业前盈后亏,面临市场需求不足,价格平均降低40%左右,骨干炼厂限产维持低水平需求平衡。钢铁行业。市场需求持续萎缩,9月份以来钢材价格下跌40-50%,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如吉林通钢7座高炉停产6座,鞍钢集团11-12月份预计亏损40亿元,拖累全年实现利润;东北特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59%,企业全年盈利水平下降。有色行业。7月以来铝锭价格大幅下跌,订货严重不足,价格持续走低,东北轻合金和抚顺铝厂生产经营陷入危机,部分生产线停产。汽车行业。一汽产销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下半年减产20万辆,增速放缓,盈利水平逐季下降,全年效益下降15%;华晨轿车减产近50%,处于亏损状态;哈飞等自主品牌汽车产销受阻,效益不佳。农产品加工业。年底影响初现,部分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停产限产。国家对东北粮食托市收购,使东北粮价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以后外调外销及加工将面临问题。吉林省农产品深加工尤其是乙醇加工出现问题,一是市场需求不旺,开工不足,部分深加工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二是国家政策托市一定程度抬高玉米价格,却导致企业增加原料成本,生产陷于亏损;三是国家出口政策调整,乙醇出口受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由于企业销售回款不畅,预付款减少,多数企业资金周转趋紧。如一重集团回款下降40%,新增流动资金借款5.2亿元;大起大重集团流动资金缺口达12亿元。因汇率变化部分企业损失更大,如大连船舶年汇率损失超过10亿元。

(四)企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

沈阳机床厂普通、经济型机床和中高档数控机床订货分别下降45%和15%左右。瓦轴集团汽车、冶金和机床轴承需求分别下降60%、30%和30%。受冶金、石化、矿山、港口物流等行业不景气影响,装备制造业出现订货合同撤销或暂缓执行现象。一重集团暂停执行轧机项目合同近30亿元,北方重工集团暂缓执行火电、钢铁、水泥等领域的设备生产合同19亿元,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暂停或取消合同30亿元;东北轻合金每月正常订货在6000吨以上,10月份净增订货仅为300多吨,11月份撤销大于新增合同,净订货为负。精煤市场需求急转直下,龙煤集团月销量由最高140万吨减少到不足60万吨。10月份以来,船舶行业全行业没有新接订单。大连船舶重工等大型船厂手持订单充足,而中小型民营造船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五)地区金融环境趋于严峻

截至2008年底,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差分别为6430亿元、1542.3亿元和3688.8亿元,比上年增加1511亿元、267.6亿元和39.2亿元。辽宁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795亿元,比年初增加1885亿元,比上年增加599亿元;贷款投放减少加剧贷款难度,50%以上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吉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891亿元,比年初增加766.9 亿元;一些企业流动资金困难,部分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全省中小企业30%开工不足,一些大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矛盾。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532.6亿元,比年初增加705.4亿元。中小企业、县域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不足、融资难、贷款难,融资担保机构发育滞后等问题日益突出;中小企业完成初次固定资产投入后,面临再融资成为发展瓶颈。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股票市场和房地产持续低迷,大部分上市公司资产大幅缩水,资金缺口不断增大。

(六)农民增收问题日益突出

2008年,东北地区粮食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而农资等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较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效应,粮食收购价格较低,收购量及收储能力不足,国际粮食价格下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问题突出等都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如近期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大幅回落,国产大豆与进口价格严重倒挂导致严重滞销,东北地区一些豆油加工企业限产、减产甚至停产,对种植大豆的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农民工进城就业困难,回流返乡增多,务工收入受到影响,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除了上述不利因素外,也有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能力增强,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第一,地区经济支撑能力较强

2008年,东北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4%,高出全国4.4个百分点。其中,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高出全国4.1个、7个和2.8个百分点;辽宁省占全国总量上升,吉林省增速位居全国第二,黑龙江省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东北三省经济仍然在快车道上运行,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东北三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不减,辽宁省首次突破1万亿元,吉林省高达40%,黑龙江省增速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高于全国4个、11.7个和14.6个百分点,辽宁省直接利用外资首次跻身全国三甲,沈阳、大连两市直接利用外商投资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两位;地区社会消费市场比较活跃,增长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为可喜的是,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财政收入稳定增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高出全国9.5个百分点。不仅投资、消费和外贸具备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而且东北三省财政也具备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第二,地区经济发展十分活跃

2008年,东北地区农业、县域和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302亿元、916.7亿元和1289.1亿元,同比增长6.3%、12.7%和8.2%,高于全国0.8个、7.2个和2.7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增势强劲。辽宁省44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吉林省42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黑龙江省68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8%,分别高于本省5个、3个和1个百分点。民营和非公经济发展壮大。辽宁省、吉林省民营经济实现生产总值分别增长20.3%、23%,占本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5%、42%;黑龙江省非公经济增长18.2%,占本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0%,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重要力量。

第三,扩大内需拉动市场需求

国家实行内需政策,启动重大基础设施、调整结构和创新能力项目、民生工程建设,给东北地区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东北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东北地区一批水利、能源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或即将开工建设。如引嫩入白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哈尔滨磨盘山水库洪水二期工程、卓尔河航运工程、引绰济辽工程、尼尔基水库下游灌区工程,锦州热电联产、九台电厂、哈尔滨第一热电厂、牡丹江二电厂、辽宁红沿河核电工程、蒙东和东北两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东北地区电网建设,哈大和哈齐客运专线、长吉城际铁路、东北东部铁路通化至灌水段、伊敏至伊尔施、北京至沈阳、沈阳至丹东、哈尔滨至牡丹江、哈尔滨至佳木斯、吉林至图们、牡丹江至绥芬河、白城至阿尔山等铁路,东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和国省干线改造、跨省区通道的连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现代港口集群建设、大连大窑湾集装箱码头、新30万吨进口原油码头建设等;以及加快发展沈大工业带、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经济区、铁西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等,也将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仍有较大潜力。

第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

东北地区在国家振兴政策支持下,通过国企改革、调整改造和扩大开放,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产业集中度提高,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如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一重集团自主研发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百万千瓦级核电、大型铸锻件订单已占2009年订货的60%;其中,承接核电主设备锻件16套,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大起大重集团的先进兆瓦级风电机组订货高达6200套,已排产到2010年以后;船用曲轴在手订单70多根,覆盖了从50级到90级全系列。哈电集团的先进高效发电设备,齐齐哈尔两大机床厂的重型机床,大连机床的组合机床和柔性制造线,沈鼓集团的大型石化动设备,北方重工集团的大型盾构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海洋工程设备、高档船舶,瓦轴集团的大型风电轴承、高精专用轴承等产品,市场需求强劲,企业在手订单饱和。伴随国内铁路和城轨发展,长客轨道交通设备产值和利润分别增长50%和110%,实现双增长;大连机车、齐齐哈尔车辆手持订单充裕。沈阳铁西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研发重大技术装备10余项,填补国家和市场空白,铁西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沈阳外贸出口增长22%,其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70%;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37%。

2009年东北地区仍然是全国经济运行及发展较为稳定、最有潜力和保持活力的地区。近期有迹象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以来,东北地区国内市场需求有所上升,燃动力及原材料价格下跌趋稳,企业手持订单逐渐增加,而且东北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产业、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具有战胜危机的产业基础和综合实力。地区经济走势从目前情况来看,2009年初及一段时间内,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不振,以及承上年经济下滑惯性和春节假期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经济将继续趋势性下滑态势,不会伤害到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经济增长有望得到较快恢复,预计全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仍将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