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展望“十二五”:加强社会建设
活动描述
- 嘉宾: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
时间:2010年10月29日9:00
简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8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案已于27日晚正式公布,其中第8条是“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如何正确地理解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中国访谈请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并在27日正式公布。建议当中特别明确: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决策。当前,如何正确地理解这一决策,如何全面领会“十二五”的精神,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和大家共同探讨。
2010-10-29 08:48:50
- 青连斌:
各位网友大家好,主持人好。
2010-10-29 09:04:43
- 中国网:
我们注意到,“十二五”规划把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提到新高度,也是这次规划的亮点。对于这一决策的提出,您怎么理解?
2010-10-29 09:28:17
- 青连斌:
五中全会我看了以后,觉得有两个亮点:一个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另外一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思路非常明确,提出了几个思路:第一,要坚持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经济方式的方向。第二,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重要支撑。第三,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经济方式干什么非常清楚。第四,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样动力就出来了。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么去转变,提出的非常明确。另外一个就是怎么样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这个问题,这次五中全会规划应该说比以往的一些文件都更加具体,更加细化,或者说把一些具体政策措施讲的非常明确,可能这是大家认为它是一个亮点很重要的原因。
2010-10-29 09:28:41
- 中国网:
现在这种提法和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
2010-10-29 09:32:35
- 青连斌:
关于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问题,五中全会建议和过去以往的提法有很多不同,或者说有很多新提法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在以往是没有的。
第二,在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里,提出了社会建设要明显加强,而且提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纳入到未来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之中,而且非常明确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什么样的?前面四个基本要求,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还要可持续。这是非常明确的。
第三、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些政策措施方面,也就是说,我们以前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很多政策措施,但是这次有些新的东西在里面,或者说有一些新的提法,就是必须要在促进就业方面,这是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2010-10-29 09:32:53
- 青连斌:
这个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今后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重点,一个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一个是农村的就业,还有就业困难的问题。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我们企业发展的成果应该要和职工共享,这都是新提出来的。并且在商业分配方面,要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而且这次特别强调要加强税收调节作用。
2010-10-29 09:36:25
- 青连斌:
健全覆盖城乡保障体系里面,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而且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这次提出要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我们知道在去年颁布的《国务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里面,要在2020年实现这个制度的全覆盖。这次五中全会规划提出在未来五年我们要实现这个制度的全覆盖,比以往提前了五年,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一个新的提法。
还包括要实现城乡社会救助的全覆盖,这都是新的提法。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管理、社会创新方面都有很多新的提法,值得我们关注。
2010-10-29 09:38:45
- 中国网: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解决起来比较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这些年在发展过程当中还发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刚才说到的就业问题、养老保险问题等等。您觉得我们国家当前在又好又快向前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困难有哪些?
2010-10-29 09:39:32
- 青连斌:
应该说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困难或者主要难题,在这次五中全会当中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且问题讲得很清楚,最主要问题还是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是非常突出的。
具体来讲,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在强化,投资消费关系的失调还在加剧,收入分配差距还在持续扩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我们产业结构尽管进行这么多年调整,但是仍然不合理。农业基础地位人均比较薄弱,尤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还很严重。就业压力也很大,还要看到现在社会矛盾比较多,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我们现在面临主要问题、主要困难比较多,集中讲就是一个发展不平衡性、不协调性、不可持续的问题。
2010-10-29 09:41:06
- 中国网:
您觉得过去的发展模式存在哪些弊端,对于我们社会发展存在着怎样的阻碍?
2010-10-29 09:42:25
- 青连斌:
这涉及到我们过去的发展方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我们现在讲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要加快,因为我们过去那种发展方式已经非常难以为继。过去的发展方式是什么方式?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力大量投入或者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我们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主要靠物资资源大量消耗构成,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主要靠高碳和环境被污染为代价。我们还是以GDP经济增长方式第一为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从过去大量使用劳动力这样一种增长方式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管理创新;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从主要依靠出口或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转变;要从高碳生产方式向低碳生产方式转变。所以我们讲要实现这个转变,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
2010-10-29 09:42:44
- 中国网:
说到了经济发展,说到了GDP的增长速度,我们通过30年的努力,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现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经济发展如此快速的同时,我们的社会建设的步子似乎没有迈的像经济发展脚步更大一些。您觉得在未来五年,我们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现在不协调性的问题?
2010-10-29 09:46:21
- 青连斌: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不动摇,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我们确实也在一定时间里不太重视社会建设,所以造成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批评过的一种现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这样的情况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所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社会两者协调发展。
可能也有人会讲,能不能把经济速度发展放慢一点,社会建设速度增快一点。实际这种思路不行,只能把社会建设加强,不能把经济建设速度下降为代价。
2010-10-29 09:46:55
- 中国网:
在民生问题方面,您觉得在未来五年有哪些难题能够得到解决?
2010-10-29 09:47:53
- 青连斌:
“五中全会”提出了解决或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很多政策措施,这些措施落实了,对我们解决当前迫切民生问题肯定有很大帮助。有些民生问题有望在未来五年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可以在未来五年得以缓解。未来五年我们有四个迫切的民生问题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缓解:
2010-10-29 09:48:09
- 青连斌:
1、努力实现两个同步。也就是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两者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和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同步。这两个同步应该说会使我们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从而会使那些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有比较大的扩大,而且贫困人口会大幅度减少。所以居民收入会得到普遍的、快速的增加。这是有可能得到破解的。
2、通过健全覆盖城乡居民保障体系,有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对于我们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这比原来提升了五年。
3、通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望使我们全体人民能够享受到更加均等化的、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4、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望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因为我们这些年在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在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方面我们确实采取很多措施,这次“五中全会”出台了一些非常好的政策措施。
2010-10-29 09:48:56
- 青连斌:
这四个问题有望得到破解。但是有两个问题可能只能够得到缓解或者得到加强,不能够完全得到解决。一是就业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就业压力很大,尤其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困难就业人群就业。我们劳动力处于供大于求整体局面没有改变,所以未来五年要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个有所缓解的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现在收入差距还是很大,在短期要想完全扭转过来,或者缩小到很小的差距是很困难的。
2010-10-29 09:51:03
- 中国网:
您觉得在今后民生领域的改革会迈出怎样的步伐?
2010-10-29 09:52:55
- 青连斌:
关于民生领域的改革,随着我们政策措施的落实,肯定会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我想在未来五年里面,我们有两个方面的改革可能值得我们去关注。一个是提高政府的保障能力,另外一个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这两方面的改革可能会取得比较大的进展。
2010-10-29 09:53:35
- 中国网:
说到民生问题,可能大家最能够直接受益的方式就是“涨工资”。但是现在社会工资分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工资收入水平不一样,不同行业,比如像IT行业、金融领域和体力劳动者收入水平又是不一样的。您怎么看待中国分配收入不均衡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收入差距在一步步扩大?
2010-10-29 09:54:30
- 青连斌:
实际上我们国家的收入差距扩大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我们在很长时间里面都存在这个问题。改革开放30年,我们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收入都增加了,但是整体上来讲收入差距也拉大了。收入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经常讲到的经济系数,更直接的感受就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之间差距都在扩大。这个差距为什么会持续扩大?我们不是不想缩小这个差距,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缩小差距,但是差距还在扩大。为什么?要搞清楚这方面的原因是不容易的。实际上这个差距的扩大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地区的原因,还有体制不完善的原因,还有我们政策不完善、不配套的原因,实际上我们就业分配手段也不完善,正是这一系列原因造成我们现在收入差距还在持续扩大。
2010-10-29 09:55:27
- 中国网:
“十二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让成果惠及到全体人民,我们收入分配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对策?
2010-10-29 09:56:33
- 青连斌:
去年到今年以来,很多地方纷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一些省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幅度达到了10%甚至25%,有些省份还提出了在未来一段时间要工资倍增。是不是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就靠“涨工资”?我想“涨工资”是一方面,但不可能完全靠“涨工资”缩小这个差距。“涨工资”只能够解决现在有工资这部分人的收入能够提高,没有工资那部分怎么办?
2010-10-29 09:56:55
- 青连斌:
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应该说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思路,主要有两个方面:1、更好贯彻我们分配政策。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个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分配政策都是很好的。但是我想现在有一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好贡献大小的问题,贡献大小怎么衡量?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普通劳动者在收入分配里面只有劳动要素。劳动要素的价格如果被低估,劳动者的收入就提高不了,差距只能是越来越大。贡献大小衡量标准问题一定要解决,一定要有一些配套政策措施。
2010-10-29 09:57:44
- 青连斌:
这次“五中全会”提出很多非常好的思路,并且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两个比重要提高。还有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因为我们经济发展的成果应该是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经济发展,老百姓或者我们职工工资也应该同时增长。
2010-10-29 09:59:43
- 青连斌:
另外一个方面,应该要加大收入分配的调整力度,今天执行的分配制度还不够,分配调整力度还要加强。这次“五中全会”建议里面提出一些非常好的思路,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力提高同步;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我们今天讲要有效的调节收入,怎么去调整。包括我们国有企业的高管过高的收入,怎么调节?我们现在企业管理者的收入绝大多数都是合法的,但是是不是合理?是不是需要调节呢?这都需要我们去研究,这是我的看法。
2010-10-29 10:00:13
- 中国网:
对于收入分配方面,一直存在着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问题,学术界对于这两者孰轻孰重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010-10-29 10:01:24
- 青连斌:
第一次分配,按贡献大小来分配,生产要素在创造财富过程中按贡献大小的分配,国家一般不进行干预。生产要素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在初次分配里面会出现比较大的差距。我们讲初次分配要注意公平问题,怎么通过初次分配缩小差距。
二次分配,主要通过政府对初次分配以后出现比较大的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在二次分配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并且通过税收手段调整收入差距,通过社会保障,通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等办法来缩小收入差距。所以两次分配理论在解决收入分配里面提出一些非常好的思路和政策。
2010-10-29 10:02:00
- 青连斌:
我个人有一个想法可以和网友做一个交流。实际上我们现在收入差距的扩大,靠传统意义上两次分配能不能解决问题?我前一段时间写了《公平分配的实行机制》,我们收入分配,包括四次分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曾经提过三次分配理论,第三次分配是慈善事业。我认为还要加一个,在初次分配、再分配后面还要有一个基本公共服务的分配。因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分配事实上也是政府财政为基础,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手段,或者间接分配。第一次分配按贡献大小分配,第二次分配按照缩小差距的原则分配,第三次分配应该按照均等原则分配,第四次分配就是成思危曾经所讲的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怎么分配?按照个人能力大小来分配,有能力的人应该积极从事慈善事业,为社会作出贡献,献爱心。
2010-10-29 10:05:40
- 中国网: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这里所说的公共服务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2010-10-29 10:08:45
- 青连斌: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公共服务,每个国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政府公共财政能力大小不一样而有区别。各个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都包括这几个方面: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交通、公共通信。这些公共产品,公共基础设施也包括就业服务公共制度建设内容。我们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到底包括哪些内容,目前学术界还有争议,但是我想这些内容应该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安全、公共制度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现在很多人不太重视公共基础设施,实际上公共基础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2010-10-29 10:15:18
- 中国网:
政府要如何提高自身保障能力,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010-10-29 10:16:16
- 青连斌:
现在我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我们老百姓对公共服务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服务需求,要求我们政府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尤其加大公共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安全方面的投入。也就是说政府必须增加投入。政府要建立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很大一块应该投向基本公共服务。
另外我们要看到公共服务的分配是很不均衡的,城乡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区域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同社会群体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讲现在必须优化公共服务结构和布局,要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要更加注重向农村、向基层、向欠发达地区、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现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享受的很少,或者基本没有享受公共服务的人能够享有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2010-10-29 10:18:29
- 中国网:
您觉得是哪些原因造成现在的公共服务不均衡现象?我们要采取哪些方面措施能够把这种不均衡变成均衡,变成公平、均等?
2010-10-29 10:20:31
- 青连斌:
现在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复杂,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但在很长时间里,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履行的不够,甚至在某一段时间里,政府自己的职能都不清楚,没有履行好。
二、公共财政建设。我们国家财政长期是一种经济建设型财政,国家财政资源更多或者很大一块投入经济建设领域,忽视投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现在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
三、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说公共服务更多的投向城市,农村是在我们视野之外,或者我们不大重视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农村的各种公共服务,农民的公共服务靠自己提供。
四、经济发展阶段。国家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应该说和经济发展是有关系的,国家经济发展没有达到一定的时候,要给老百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心有余力不足的。
怎么样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第二、公共服务的投入一定要均等。政府给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是基本职能,是给老百姓提供均等、大体一致的服务。
2010-10-29 10:20:50
- 中国网:
这次规划中提出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为什么要把社保提到如此高的高度?
2010-10-29 10:21:30
- 青连斌:
社会保障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实行的一项经济社会政策,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国家肯定要重视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有四个基本功能: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享、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四项基本功能决定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如果比较一下现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可以看到一种趋势,或者我们也可以叫做“规律”,凡是社会保障健全的国家,通常都是经济社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国家,也是国际竞争力比较强的国家。凡是追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国家,他们都很重视社会保障建设。但是反过来不重视社会保障的或者社会保障残缺不全、社会保障比较低的国家,他们的社会矛盾会很多,是社会问题多发的国家。从当前我们国家所处的这个阶段,我们现在处于新世纪、新阶段,出现很多阶段性特征,现在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我们要实现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所以社会保障体系确实很重要。
2010-10-29 10:21:49
- 中国网:
当前我国低保制度实施状况怎么样,您觉得还有哪些不足?
2010-10-29 10:22:56
- 青连斌: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国是1999年在城市进行起来,农村是2007年,这项制度发展的还是不错,截止到2008年底,我们全国农村有低保对象4305万人,城市有2335万人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所以这是一项对民生非常好的制度安排。
从目前来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不是不存在问题,我想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现在救助标准太低。以2008年为例,我们城市平均低保标准是205元/月,低保是一种补差性质的。205元要扣除你应有的收入,你有多少收入,要减掉那个收入,政府给你补差,实际上平均补差城市是144元,农村就更低,农村平均低保标准只有82元,平均补差只有50元。不管这205元在城市,还是82元在农村,要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这个标准是明显偏低的。
第二,现在我们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业激励机制不健全。我们现行制度里面只有家庭收入低于政府确定的低保收入的人才能得到救助,救助的标准减去实际获得的收入,换句话说通过就业获得了多少收入,要从低保收入里面减去这个收入。这样一种激励机制对受助者通过就业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所以我们讲要进一步完善这样一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10-10-29 10:23:12
- 中国网:
在这次规划中,我们特别注意到特别强调要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安排?我们政府要如何转变职能,改革管理方式来保证这个制度的完善实施?
2010-10-29 10:24:18
- 青连斌:
这个制度安排是一个非常好的表述,也是文章里面的一个亮点。为什么要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安排?我们可以想到邓小平当年就讲到:还是靠制度,制度是可靠的。因为我们现在取得了大量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些政策、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政策是不是一种制度化的,能不能够持续。随着情况的发展,政策会不会变来变去,所以还要建立制度。
现在我们讲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为什么我们要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们靠以前对老年人救助制度解决不了问题。现在还是有一些居民、人口没有能够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比如城市居民有些没有就业,也没有养老保险的城市居民,没有制度把他们覆盖进来,所以有关方面在考虑要适时建立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所以制度是可靠的。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确实要看到现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还有一些制度没有覆盖到所有的居民,所以一定要把这个制度覆盖到所有的居民,这也是加强制度建设。
2010-10-29 10:26:59
- 中国网:
感谢您今天来到中国网做客,为我们解读了“十二五”规划的精神。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完)
2010-10-29 10:34:21
图片内容:
-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青连斌
- 中国访谈请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做客中国访谈
- 五中全会有两个亮点:一个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另外一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 “五中全会”提出了解决或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很多政策措施
- 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解读“十二五”的精神
- 关于民生领域的改革,随着我们政策措施的落实,肯定会取得很大的进展。
- 访谈现场
视频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0-10-29qlb.wmv
相关新闻:
- 十二五规划建议:把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提供
- “十二五”规划建议: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 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写入十二五规划建议
- 十二五建议公布 居民收入增长将与经济发展同步
- 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图表)
- 十二五规划建议:收入增长与经济同步
- 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正在确定 明年人大通过后颁布
- 工信部:"十二五"将全面推动下一代互联网部署
- 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全文公布
图片大图:
-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青连斌
中国网 赵娜
-
中国访谈请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中国网 赵娜
-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赵娜
-
五中全会有两个亮点:一个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另外一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国网 赵娜
-
“五中全会”提出了解决或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很多政策措施
中国网 赵娜
-
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解读“十二五”的精神
中国网 赵娜
-
关于民生领域的改革,随着我们政策措施的落实,肯定会取得很大的进展。
中国网 赵娜
-
访谈现场
中国网 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