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之:做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

时间:2012年3月14日
嘉宾: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卢德之
简介:在现代社会“慈善”似乎成了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我们在探讨慈善事业、慈善现象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应该创造什么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事业呢?今天我们的演播室就为您请来了一位嘉宾,他是来自华民慈善基金会的理事长卢德之先生,和他一起来探讨关于慈善事业的一些话题。[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中国网:没错,而且我想这种精神,很多的精神、很多的思想是共融、共通,并且有前瞻性的。比如说像马克思、恩格斯这样,他们在很多年前写出来的著作,那对中国的革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说现在卢先生写的这本《资本精神》,就拿这本书来说,西方这些无论是媒体也好,专家界的人士也好,认为它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什么地方?

卢德之:您说的是特别对的,其实人性是通的,我们既然是人类,实际上我们就有共同的这样一些基本的价值观,这实际上是一致的。他们之所以重视这本书,就是因为我在书里头描述了如果西方社会不改变当时的发展模式,它很有可能导致这个社会步履艰难,很难走下去,可是他们现在尝到了这个滋味,这是第一。第二,我讲到了一个最普遍的一个道理,那就是说作为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精神,也就是说没有这种灵魂,他在社会里头是很难成为这个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的。而在欧美,特别是在美国,企业家的这样一种状态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比尔•盖茨、巴菲特他们这新的一代的富翁,还是过去洛克•菲勒、卡耐基那一代老富翁,实际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而这些人恰恰就是也有这种精神的人。这个时候反过来启示了中国,中国的这一代企业家们应该怎样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才会使得中国经济和社会有一个更快更和谐的发展。

中国网:那您觉得它对比如说拿国内的这种精神也好,政治也好,包括我们看到一些现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意义?

卢德之:我觉得西方社会它经历了这么一个发展的反复,应该说在六、七十年代以前,它的发展相对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后,更多地形成了一些民粹主义的这样一些倾向,这样就……比如说高福利、多休假、少做事,这些我想人都有惰性的一面,多数人都喜欢这样。但是如果一个社会丧失掉了那种勤奋工作的态度,或者说只贪图一种享受,那这个社会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当然中国在发展过程之中,中国人有勤劳、勇敢这样一个传统的美德,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的优势。

中国网:对,我们觉得肥沃的土壤必定能够培育出良好的种子来。

卢德之:当然我是这么看的,资本精神不光只是企业家的精神,它是一种全社会的精神。

中国网:对。

卢德之:因为企业家作为种子,它是需要土壤的。

中国网:对。

卢德之:就是您刚才说的土壤和种子的关系。你有好的土壤,再加上有好的良种,这个种子就可以生根、开花、结果,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所以资本精神不仅是企业家的精神,它应该是一种全民族的精神。

中国网:对。

卢德之:我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因为我认为这个地方的土壤,虽然我们缺少一些营养,但是另外一些营养是别的地方不具备的。

中国网:对。

卢德之:比如说我刚才说的勤劳、勤俭。

中国网:一种传统的理念、传统的思想,还有传统的精神是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那拿近些年来说吧,中国有很多的企业其实在慈善事业当中也是贡献出了他们很大的一部分力量,而且会成为慈善事业不可或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力量。但是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慈善和商业之间这个关系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也想听听卢老师的看法。

卢德之:实际上任何一种社会活动,包括慈善活动,也是不能跟经济、跟商业截然分开的,一分开了,它就发展不好,因为现在我们是处在商业社会里头,所以商业和慈善一定是有着某种密切的关联的。当然慈善和商业在一起的时候,我认为至少应该注意这么几点:第一点,从筹资的角度来说,无论你这个钱是别人捐的还是你以慈善的目的赚的,这个钱都应该交给慈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当这个商业行为里头有某种慈善元素来结合的时候,这一点要说清楚,我们绝对不能允许的是打着慈善的牌子来搞欺诈,这是绝对不行的。

中国网:其实有的时候我们提到关于信任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们对一些事情的不信任,他的怀疑是因为我们不够了解,比如说像慈善基金会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在很多发达国家呢,这些基金会是体制很健全的,比如说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拿洛克•菲勒基金会来说,它是一个家族型的企业的基金会,那它的发展对于社会起到的作用就非常大。

卢德之:美国的公益慈善基金会,特别是家族基金会,它在整个美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之中应该说起了很重要的甚至关键性的作用,对整个美国的社会发展,乃至对全球的发展都起了很多作用。基金会的作用就相当于社会的“针灸”,当社会出现某种毛病的时候,找到某一点,基金会发挥作用,整个社会系统就改变了,有时候整个全球就改变了,所以基金会的作用确实是很大的。这就像中医针灸的原理,一针扎在某一穴位上全身状态就改变了。

中国网:我们国家对于这种无论是非公募基金会,还是说民间组织的这种投入来讲的话,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体制的完善。那在体制完善的方面您觉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或者说我们可以再去提高的地方?

卢德之:当然,我觉得第一点,创办非公募基金会和家族基金会的这个门槛确实低一点好,太高了很多人就关在门外了,这一点现在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当然我这里特别要提出来的是相关的税收制度,我认为,目前的基金会的税收制度是制约非公募基金会或者说家族基金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瓶颈,我觉得各方面一定要呼吁,你与其让这些钱流到国外去,或者是挥霍,一定是不如把它们引导来一起做善事,这样对社会、对家族、对企业家个人都是有百益而无害。

     1   2   3   4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