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之:做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

时间:2012年3月14日
嘉宾: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卢德之
简介:在现代社会“慈善”似乎成了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我们在探讨慈善事业、慈善现象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应该创造什么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事业呢?今天我们的演播室就为您请来了一位嘉宾,他是来自华民慈善基金会的理事长卢德之先生,和他一起来探讨关于慈善事业的一些话题。[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中国网:你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我是方悦。在现代社会呢,“慈善”似乎成了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我们在探讨慈善事业、慈善现象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应该创造什么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事业呢?那么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今天我们的演播室就为您请来了一位嘉宾,他是来自华民慈善基金会的理事长卢德之先生,和他一起来探讨关于慈善事业的一些话题。卢先生,您好!

卢德之:您好!

中国网:那我们一般说到慈善,可能很多朋友会比较熟悉。但是可能您还不知道慈善也有一些分别,比如说我们现在提到的现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那到底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的慈善呢?您能先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卢德之:中国特色,所谓中国特色慈善,它是与西方慈善相区别、相对应的。这个慈善在西方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欧洲,欧洲是应该说现代慈善的元素发育的最早的。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之中,形成了富族把钱交给国家,国家把钱再分发给老百姓的这样一个所谓福利国家的制度。那么这样一个制度中国要学习很困难,我们也不应该学,因为看起来这个福利国家制度某种意义上导致了现在欧洲的种种危机。在美国,我们知道上一个世纪的初,有一批企业家他们大多都是上一世纪的上世纪末,从欧洲乘着”五月花号”到美国去创业的。这一批企业家创造了财富以后,他们大量地把它捐献给了社会。在美国呢,随着这一代富人的成长,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比尔•盖茨、巴菲特这些大富豪,它初步形成了一个氛围,很多的富人都希望把钱捐献给社会,与社会来共同分享财富的盛宴。在这个基础上,美国的政府就制定了一整套相关的慈善的制度。在我看来中国慈善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以缩小贫富差距作为基本的目标,以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扶贫等等作为一种基本的方式的这样一个慈善体系。我认为这种慈善应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它的质量越来越高,它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企业家在这个慈善体系中间会发挥着巨大的中坚力量的作用。说到现代慈善,我认为更多的是跟传统慈善做一个比较。

中国网:对。

卢德之:因为中国慈善的道德元素应该是很古老、很古老,应该说是很浑厚的。所谓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事业,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既有着中国的文化特征,特别是我们几千年的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在里头得到充分体现的,又能够结合欧美的一些优秀的先进的慈善理念和制度的这样一个体系,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体系,我个人认为应该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中国网:可能我们现代化的这种慈善事业的发展应该到了一个迫在眉睫,应该去树立一个行业规范的时候了。包括目前,比如说正好是人大,还有政协会议召开的期间,那么很多委员、很多代表就提出一些建议建言献策,说慈善事业应该如何地去发展。其实面对慈善事业,尤其在2011年的时候,真的是会在社会上出现很多事件,例如说像陈光标事件、郭美美事件等等,那本身慈善是一个善良的,真的是如它的名字所表现一样,慈悲、善良的这么一个事业。但是正是因为有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的出现,让我们对它心有余悸,心里面会有多一层的看法。作为一个慈善方面的专家,您能不能跟我们说说您的看法呢?

卢德之:上一年中国公益慈善界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我看来,应该说慈善事业还是在大发展,还是在大进步。比如说大众的这种慈善意识,别看大家都在讨论或者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这说明大家都在关心慈善,都在参与慈善,这说明慈善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不能光看到问题,应该说这是一种社会进步、慈善发展的好现象。当然,确实对,您刚才说到的这些问题,我们也要有正确的认识。我是这么想的,这个慈善事业你不管说高调也好,还是低调也好,这都只是每一个慈善人的一种性格、一种爱好的一种表达。在我看来,不管是高调还是低调,关键看是不是唱的真调,如果是真调就是好调。如果他偶然间唱了几句不着调的,我觉得社会也应该有一个包容的态度。

1   2   3   4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