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官眼中的公共外交

    时间:2012年3月21日 14:00
    嘉宾:前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前中国驻新西兰大使 陈明明
          前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前中国驻比利时大使 张援远
    简介:公共外交的概念在欧美等国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在我们国家,人们对公共外交的意义仍不够了解,外交部门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有待加强。两位中国外交官做客本期《中国访谈》,帮助公众深刻体会我国外交政策的内涵。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中国外交官眼中的公共外交

活动描述

  • 时间:2012年3月21日 14:00 嘉宾:前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前中国驻新西兰大使 陈明明      前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前中国驻比利时大使 张援远简介:公共外交的概念在欧美等国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在我们国家,人们对公共外交的意义仍不够了解,外交部门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有待加强。两位中国外交官做客本期《中国访谈》,帮助公众深刻体会我国外交政策的内涵。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您好,我是高江南,在北京的中国网演播间向您问候。中国网隶属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旨在向世界各地传播关于中国的信息。目前,中国网通过10种语言向遍布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受众传播信息。今天我们有两位非常重要的嘉宾,他们是陈明明和张援远。陈明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前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另外他还是前中国驻新西兰大使。第二位是张援远,也曾是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前中国驻比利时大使。

    2012-03-13 13:46:41

  • 主持人:

    欢迎两位大使做客中国访谈。

    2012-03-13 13:47:06

  • 陈明明、张援远:

    非常感谢。

    2012-03-13 13:47:22

  • 主持人:

    首先我们将会探讨中国的公共外交问题,然后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还想谈论一下即将到来的2012年换届问题。好,现在开始,什么是公共外交,定义是什么?

    2012-03-13 13:49:19

  • 陈明明:

    首先我认为,公共外交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词。广义上而言,是指由一国政府采取的一些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对内或者对外,旨在传递一种信息、政策或者是国家利益或一国所希望达成的目标;从狭义来讲,就是指一国外交部,在中国而言,就是中国外交部所采取的行为,旨在对外树立中国形象,提高外国公众对中国、包括中国利益和中国目标等的理解。

    2012-03-13 13:49:31

  • 张援远:

    首先我非常赞同陈先生所言的,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就是,中国背景下的公共外交所特有的含义。在我看来,中国是众多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有很多故事可以讲。这种特殊背景下的公共外交就具有了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特殊含义,当然,我们自己的人民也是我们公共外交的对象,因为中国如此之广袤,并非所有的人都清楚中国发生了什么,中国成就了什么,或者中国将要做什么。这就是我想说的公共外交对中国而言的功能。

    2012-03-13 13:49:48

  • 主持人:

    您二位都谈到了“公共外交”既可对外也可对内,这里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公共事务”,您二位如何区分这两者的不同?传统意义上而言,“公共事务”这个词一般是对内的,但“公共外交”则是对外。

    2012-03-13 13:50:04

  • 陈明明:

    我认为,“公共事务”更多的是为那些非政府实体使用,比如说企业,经济组织等,但“公共外交”这个词汇几乎可以说是排他的属于政府使用范畴。这是两者的不同。

    张:如果公共外交主要是指国家对国家之间关系的话,公共事务可以是任何机构的行为,比如学校或者企业想树立一种公共形象,那么他们可能就会从事一些公共事务方面的事情。

    2012-03-13 13:50:20

  • 主持人:

    好的,两位都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公共外交”和中国实施这些行为时的细微差别,是不是说,中国习惯于特立独行,比如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您二位可否为我们提供一个小的例子来证明中国在实施“公共外交”时和美国或者西欧有所不同?

    2012-03-13 13:50:35

  • 陈明明:

    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事实上,公共外交这个概念源于西方,而非中国。

    2012-03-13 13:51:02

  • 主持人:

    是的。

    2012-03-13 13:51:18

  • 陈明明:

    公共外交就是要提升一国的公共形象。中国从西方借用了这个模式,本质而言,(中国与西方)并不存在明显的区别。这是一种传递信息,进而获取公众理解的方式,简单来讲,就像一个工具,和互联网、Iphone一样,在性质上而言是中性的。

    2012-03-13 13:51:52

  • 张援远:

    我同意。任何国家和政府都有树立形象的需要,都希望自己的政策能够获得支持,这就是为什么政府要从事公共外交,因为你不仅仅希望你的政策能在国内获得支持,也希望在国际层面获得广泛理解和支持,这就是为什么“公共外交”对政府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工具。

    2012-03-13 13:52:05

  • 主持人:

    二位都将“公共外交”比作工具。那我想问下,在中国的公共外交工具箱里,还有其他哪些工具?

    2012-03-13 13:52:15

  • 陈明明:

    有大量的工具,我刚说过,“公共外交”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提供了政府和公众交流的方式。在公共外交这个大工具箱里有很多工具,对于我们这些外交官,我曾先后任驻新西兰和瑞典大使,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公开演讲,接受当地媒体采访,参观各种学校,参加各种研讨或者会议等等。

    2012-03-13 13:52:24

  • 张援远:

    我们有的时候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我自己就经常参观一些媒体的编辑部,和编辑、记者们交流,而不是像我们现在这种非常正式的采访,我们就聊聊当前的一些事件,他们可以随便问我什么问题,我们甚至会交换笔记,从而达到彼此对一个事件的理解,当他们写成新闻时,他们会想想中国大使说过什么,然后考虑下中国的立场。

    2012-03-13 13:52:33

  • 陈明明:

    提供一些背景性的东西。

    2012-03-13 13:52:49

  • 主持人:

    嗯,我明白。2009年10月份,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表示,孔子学院是中国在国外很好的宣传机构,他这种说法中,您觉得“宣传”和“公共外交”有什么区别?

    2012-03-13 13:52:59

  • 陈明明:

    坦白来讲,我个人并不喜欢“宣传”这个词,这个词通常传递的含义不是很积极。李长春其实是要说,通过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来树立中国的文化形象,旨在提升海外民众了解中国过去与未来的兴趣,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价值。这才是孔子学院设立的目标。

    2012-03-13 13:53:11

  • 张援远:

    说到孔子学院,在新西兰有三所,在比利时有两所,瑞典有两所,全球范围内是300多所,他们都做些什么呢?从现实意义上而言,这些机构为当地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了平台,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到中国来亲自看看,但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到孔子学院,通过这个平台来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甚至是中国的日常生活习惯等等。他们也可以学一些中国的传统工艺,比如说陶瓷制作工艺等,逐渐的他们就可以在脑海里逐渐形成对中国的印象,慢慢知道中国是什么,不是什么。因为,他们原来的很多印象是来自于当地的媒体。

    2012-03-13 13:53:48

  • 陈明明:

    海外的孔子学院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在于教当地人学习中文,通过教授中文可以将当地人和中国以及中国文化联系的更加紧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以及中国的发展历程,所以说,教授中文其实是孔子学院的一个核心任务。这并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输出,并非要从中国输出什么意识形态,而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促进海外了解中国的桥梁。

    2012-03-13 13:53:58

  • 主持人:

    这里有个问题我非常好奇,就是为什么选择“孔子”作为这些海外机构的名字?

    2012-03-13 13:54:05

  • 陈明明:

    孔子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其核心思想与当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所以我们都觉得选择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非常合适的。事实上,我认为,孔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孔子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就好像是基督对于西方世界。

    2012-03-13 13:54:17

  • 主持人:

    张先生要补充什么吗?

    2012-03-13 13:54:27

  • 张援远: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历史人物中最杰出的一个。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孔子生活在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年代,并且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历经几百年、几千年的沉淀,已然成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代表,所以这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中国的领导层自然会选择“孔子”作为这么重要的海外机构的象征。

    2012-03-13 13:54:36

  • 主持人:

    彭博社2月27日有一条新闻说,中国最富有的70个人大代表资产同比增长的速度比美国500名议员和总统以及内阁的财富增长的总和还要多。这70个人大代表的资产总和是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亿美元,每个人的平均增长额度为4200万,不知道中国政府对于财富在政治当中的角色是怎么看的?

    2012-03-13 13:54:46

  • 陈明明:

    首先我认为这个说法很空泛,坦白来讲,我很怀疑这个数据的出处和算法,应该澄清的是,在中国政治中,金钱没有任何角色,当然企业家有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比如说企业家协会和政协,这是他们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但并不意味着钱权的非法交易。而且有一个有趣的发展就是给对于私营部门更大发展空间的广泛呼吁,这种呼吁在网络在媒体上非常强烈,也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讨论,这是非常健康的,我并不认为这里有金钱交易或者是非法行为的影响。

    2012-03-13 13:54:56

  • 张援远:

    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中国一直在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正常结果就是产生一批富人。而他们有权利知道政府是如何运行的,政府是如何对这个国家进行管理的。而执政者也有义务将这些人吸收到政治进程中来,比如以政治协商的形式。我想,那些对中国改革开放非常感兴趣的人都能够发现,最近几年来,那些富人,甚至说那些雇佣了几千几万雇员的老板们也是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这些人有权利表达他们的诉求,有权利通过合法渠道和身份充分保护他们的利益。当然也是要经历各种的讨论,在决策过程中也是要经历很多讨论。

    2012-03-13 13:55:13

  • 主持人:

    是在近期才开始允许这些企业家入党的么?

    2012-03-13 13:55:34

  • 张援远:

    是的,也不是很近期,是最近十年才开的。

    2012-03-13 13:55:45

  • 主持人:

    也就是胡锦涛主席主政期间?

    2012-03-13 13:56:02

  • 陈明明:

    其实允许企业家入党的提议是胡锦涛的前任,也就是江泽民主席在90年代末的提议。事实上,中国的富人在中国政坛上的声音和政治影响力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小的。

    2012-03-13 13:56:26

  • 主持人:

    我们继续,既然二位提到了最近的一些事情。 “公共外交”其实是包括政策和外交官两部分的,我有个问题就是,您觉得外国领导人应该如何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也就是如何与2013年以后的中国领导人打交道。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么?

    2012-03-13 13:56:37

  • 陈明明:

    换届之后肯定会有不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嘛,每个个体在性格上肯定是不同的,我一般将这些变化归因于不同人的性格因素上,而不是大的根本的政治上的变化,我认为会有微调。但在中国的外交和内政政策方面不会出现大的方向性的改变。实际上,我认为中国在内政方面发生大的调整是在2003年SARS爆发的时候,这种传染病的爆发暴露了中国经济体系,公共卫生系统以及社会保险网络的缺陷和不足,使领导层意识到必须重新平衡经济增长模式,在这个领域,中国也的确采取了很多措施,而且这已经成为全体中国公众的共识,所以下一代中国政府领导人应该会继续进行这些领域的改革,因为这些改革是赢得了绝大部分人的支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认为会有大的根本上的变革。只有微调和个人执政风格上的改变。

    2012-03-13 13:56:52

  • 张援远: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和张大使都是去年退休的。

    2012-03-13 13:57:25

  • 主持人:

    恭喜二位。

    2012-03-13 13:57:34

  • 张援远:

    因为我们到了60岁,之前,国家领导人都是比我们年纪更大一点,但这次换届之后,这一代的国家领导人都比我们年轻,可以说是年轻的一代领导人,他们有不同的经历,这些人中很多都在文革期间上山下乡,而且也都是邓小平改革开放受益的第一代人。

    2012-03-13 13:57:43

  • 主持人:

    说到邓小平,这是第一代没有一个非常传统的核心人物影响的换届,这次换届应该是完全不受邓小平的影响了吧?

    2012-03-13 13:57:55

  • 陈明明:

    的确,邓小平是中国政坛上和中共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位领导人,不过他在文革期间并不在决策圈内,他实际上走上领导岗位实在上世纪70年代末,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我还是接下来讲我刚刚的话题,就是当前的政策背景问题,我认为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和议程其实都没有很大改变,这样的话,做事的方法就不会有太大变化。比如,尽管我们看到世界在经历着变化,但是一些最基本的挑战还是没有太多变化的,比如,我们经济还是相对来讲还不是很发达,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对于生活条件改善的需求仍然很大,世界还是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很多原来存在的困境还是存在,所以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没有这些改变的话,中国政府的政策就不会有根本上的改变。

    2012-03-13 13:58:12

  • 张援远:

    邓小平的确是一位对中国有持续影响的人,但我认为,他最重要的政治遗产是中国持续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这是他最重要的政治遗产,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整个中华民族。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决策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现在30多年过去了,邓小平是1997年去世的。中国社会和普通百姓都确实地从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相信下一代领导人也必将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

    2012-03-13 13:58:25

  • 主持人:

    二位如何看待文化在塑造中国软实力方面的作用,我们知道中国一直在努力提升在海外的软实力?因为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很多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影响,二位如何看这个问题?

    2012-03-13 13:58:34

  • 张援远:

    我认为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有那么辉煌的过去,但这个过去正面临着危机,因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我认为政府应该在这一方面更加有所作为,以北京为例,北京在这方面有很多负面的例子,因为没有严格的政府监管,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被拆除了。

    2012-03-13 13:58:48

  • 主持人:

    您说的是东城?

    2012-03-13 13:59:05

  • 张援远:

    是,就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他夫人的家。所以政府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力气,要在国家层面予以立法进而来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并且能够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进行保护。我希望即将召开的两会期间,会讨论这个问题。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独特性的最好方式。中国在历史上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并不了解这一点,包括中国人可能对自己的文化遗产都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要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能够自觉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其实这也是使人类自身受益的行为。

    另外,我曾经用google earth搜索过我从小生活的村庄,这个地方离西安市中心40公里,现在已经是西安市的一部分了。这里的农民被告知,开发商会来买他们的土地,然后他们就可以成为城市居民了,我并不认为这真的就是好事。我觉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应该保留,现代化不仅仅是修建更多的基础设施,修建更多的告诉公路等等,年轻一代必须了解他们长辈曾经的生活方式和谋生方式等等。

    2012-03-13 13:59:15

  • 陈明明:

    文化交流是外交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代表了中国过去的历史,在树立一国海外形象方面是最有效的,在增强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有效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快速的城市化使我们失去了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但他们之间几乎没什么区别,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完全不能代表中国特色。比如北京吧,这是一个庞大的城市,但你很难在这里找到中国1000多年前的影子,只有那些都藏在高楼大厦后面的小胡同里可能还能依稀看到一些过去的影子,所以我们必须认真保护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政府和公众现在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危险性,正在竭力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比如,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各级政府都开始倡导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确保我们悠久的文化得到应有的传承和保护。比如,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对古代画卷、残迹等的保护和拯救行为,所以总体而言方向是正确的。但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以确保我们的文物不彻底消失。

    2012-03-13 13:59:36

  • 主持人:

    我们知道中国为世界生产了很多高质量的产品,但在文化产品输出方面好像一直乏善可陈。您二位觉得应该如何在海外推广这种非物质产品?

    2012-03-13 13:59:51

  • 陈明明:

    首先来回答你第一个问题,这就要提到媒体的作用,媒体有几个功能,首先,是宣传告知公众信息,二是要为大众提供娱乐,三要教育和宣传价值导向。这几个功能之间需要平衡一下。但现在有些电视台过度倾向于娱乐大众,尤其是向年轻人提供低俗的文化产品,这让父母非常担心。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媒体是否应该担当社会责任。答案是肯定的,媒体不应该太过利润主导性,不管文化产品低俗与否,只要赚钱就行。

    2012-03-13 14:00:01

  • 张援远:

    我完全赞同陈大使关于媒体责任的看法。在中国,媒体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要教育公众,引导价值导向,而不是去迎合一小部分人的低俗需求。所以这里就应该有个很好的平衡问题,尤其是随着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至少要确保主流媒体不随波逐流,要继续担当引导公共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的作用。

    2012-03-13 14:00:13

  • 陈明明:

    而且我认为,西方政府也不支持媒体的过度娱乐化吧。

    2012-03-13 14:00:21

  • 主持人:

    中国如何在海外开展自己的公共外交,尤其是在世界外围内都存在政府失信于民的情况下?

    2012-03-13 14:00:31

  • 陈明明:

    我认为,政府非常重视这件事。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和个体直接互动,而不是通过传统的媒体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您可以直接将信息发给个人或者公众,也可以直接回应一些个体的需求和不满,这种信息传递的个性化特征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能有效的和公众沟通,你可能就会在这种背景下失败,中国政府对此认识的非常清楚,也正在调整自己与民众的沟通方式以适应这种时代背景。

    2012-03-13 14:00:41

  • 张援远:

    但很不幸的是,政府所做的努力并不是很成功。据我所知,现在很多机构或者公司都有自己的新闻发言人,我们的新闻发言人系统成立了,但是他们的工作还是很程式化,有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网站几周甚至几个月都没有任何更新。但是外交部的网页还是更新很快的,如果你看的话,还有我们驻世界各地的使馆和领事馆的网站信息更新都很快,内容丰富,提供大量事实信息,以及相关信息的链接等等。我觉得我们这么做是非常好的一种尝试,当然这跟外交部的重视分不开。

    2012-03-13 14:00:49

  • 陈明明:

    我认为我们应该下更大力气去回应一些更个人的问题,现在网络很发达,网友基本上提出的都是一些个人问题,我们必须对这些个体问题做出回应。据我所知,温家宝总理也会定期查看网络,看下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我认为中国政府在回应个体或公众关心的问题方面正在进步,逐渐实现以个人关注为基础的与公众的沟通。

    2012-03-13 14:01:01

  • 主持人:

    二位都提到互联网已经日益成为一个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工具,人们在公共舆论以及政府事务中的发言权也更大,您认为中国还会继续阻止一些外国社交网站在中国的使用么,比如Facebook, Twitter,他们在海外都已经成为发表和解决个人问题的极为重要的渠道,是否会将这些社交工具作为公共外交中综合的一部分?

    2012-03-13 14:01:15

  • 陈明明:

    在中国已经存在一些非常有效的沟通工具,比如说新浪微薄,所以我不认为在近期内有可能对Facebook, Twitter开放。另外,这里涉及到一些敏感事件,国家安全考虑以及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一些反动信息颠覆信息所引发的大规模群体事件等等。所以这里需要慎重考量,因为要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你不可能想发什么就发什么。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存在,在英国美国也同样存在。比如,在英国的网站上就有反对奥巴马的威胁信件,你必须得采取一些措施。当前这个社会还不是很稳定,比如有恐怖主义存在,你必须保证你的国家是稳定安全的。

    2012-03-13 14:01:24

  • 张援远:

    我再补充一点,从商业角度而言,社交网站或者门户网站都是商业行为,他们都希望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2012-03-13 14:01:46

  • 主持人:

    中国是个大市场。

    2012-03-13 14:01:53

  • 张援远:

    对,当你进入一个市场时,你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就像中国企业进入其他国家市场一样,要考虑这些规则然后考虑你要不要进到这个市场当中。

    2012-03-13 14:02:02

  • 主持人:

    说到规则,我有个问题,中美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如果我说的不对,请纠正我,比如,越来越多的公众认为中国正在威胁美国的经济安全,很多美国政客也不断指责中国政府“偷走了美国的就业”;还有人说中国虽然早就加入了WTO,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具保护主义的市场。

    2012-03-13 14:02:09

  • 陈明明:

    我认为这些指责都是不合理的。中美关系的本质是相互依赖。美国很多消费者正在受益于中美贸易,因为美国从中国进口了物美价廉的产品,我这里有个数据,每个美国家庭因为进口廉价产品而节省2000美元的开支,但不幸的是,政客们都不提这个,所以我认为我们要提高彼此的理解。第二个关于中国加入WTO的问题,我认为,中国一直是严格遵守WTO规则的,我认为中国已经兑现了对WTO的各种承诺,而且WTO也是对此很承认的。至于中国是否是最不开放的市场,这也是错误的指责,有些国家的市场开放程度远不如中国,我不具体说是哪些国家,是个发达国家,而且离中国不远。所以我认为片面的指责是不合适的,以中国的汽车部门为例,美国通用在中国大陆卖的车比在美国还要多,你觉得这是一个封闭市场的特征么?再看飞行器市场,波音在中国的飞行器市场占了很大的份额,你觉得这是一个封闭的市场么?另外还有信息科技领域,比如苹果的产品,Iphone手机,中国已经成为很多产品的最大海外市场,您觉得这是封闭市场么?

    这些片面的指责非常不好,变成了政治事件,只会妖魔化中国,是为了保护某些部门利益。

    2012-03-13 14:02:34

  • 主持人:

    还为了赢得选票。

    2012-03-13 14:02:53

  • 陈明明:

    而且整体上来讲这并无益于美国民众。

    2012-03-13 14:03:04

  • 张援远:

    刚才听到你说的这些指责,我笑了,因为又一年美国大选战拉开的时候,我正好在美国。大选期间,美国人都希望打败对手,都会用些极其夸张的言辞指责对方,这个过程中,中国就成了一个替罪羔羊,很容易被拿出来作为指责对手的原因。另外,在中国也有很多人对外国也很不满,对他们也有很多指责,其实这都不对。中美关系的本质是相互依赖,是双赢局面,否则无法解释为何中美关系30年来的历程,有哪个国家会容忍所谓的不公平关系,既然已经发展至此,就说明是对双方都是有益的。但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发表各种声明,美国需要中国的帮助,中国也需要美国的帮助,这样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更加顺利的进行。我们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必须着眼长远,而不能目光狭隘。

    2012-03-13 14:03:14

  • 主持人:

    公共外交和软实力是携手并进的,所以中国如何说服一些国家或者这些国家的民众,进而实现中国在海外的国家利益?现在国际上有一种说法,而且越来越强烈,就是中国越来越多成为国际事务的主导者,您对此怎么评论?

    2012-03-13 14:03:28

  • 陈明明:

    我认为这有些夸张,中国远没达到那个地步,估计永远也不会。现实是,中国已经越来越紧密的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当中,中国经济越来越开放,进口越来越多,出口也是,同时对外投资也在增强,这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例如,通过刺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可能需要做的更好,比如要让更多的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让他们了解中国做了什么,让他们看到这的确是个双赢局面。随着贸易和投资的增加,受益的不仅是中国还有其贸易伙伴。比如,前段时间,习近平访问了美国,访问期间签了很多大单,大概是3000亿美元的规模,单爱荷华一州就签订了20百万吨的谷物购买合同。

    2012-03-13 14:03:38

  • 张援远:

    中国的确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大多投资于美国国债,但说中国处于一种操控或者主导地位是夸张,事实上,美国官员一直在向中国保证投资安全问题,其实中国的投资仅占到美国国债规模的不到10%,绝大多数美国国债是在美国老百姓手里,所以,只听一些选战过程中的吓人言论是不靠谱的。

    2012-03-13 14:03:47

  • 主持人:

    所以那种所谓“把你的船从南太平洋撤出来,否则我们抛售你们的国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是么?

    2012-03-13 14:04:14

  • 陈明明:

    不会。其实中国是被美国的赤字给劫持了?事实上,中国需要对美国出口以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出口后得到的是美元,那这些美元怎么用呢,买美国国债。所以中国与美国经济联系非常紧密,对美国经济也非常重要。但美国的政客不怎么提这种积极影响。

    2012-03-13 14:04:26

  • 张援远:

    中美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两国领导人在会晤的时候也会谈,但一般会一起谈,不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分开谈。换句话说,中美之间有一个史无前例的问题,就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

    2012-03-13 14:04:35

  • 主持人:

    谁是第一?

    2012-03-13 14:04:43

  • 张援远:

    美国一直是第一,可能之后的几十年也还是第一。当然第一是不想被第二超过的,所以这是两国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我们已经把这个挑战坦白跟美国谈过,比如习近平主席访美的时候就谈过这个挑战,而且表示我们要有所作为,他说:“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纳两个国家共同发展,不一定是谁要超过谁。”

    2012-03-13 14:04:52

  • 陈明明:

    中美两国存在的信任赤字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双方认真对待解决。一方面美国要降低他们对我们的不信任,当然我们也要做同样的努力。双方都要想想应该做什么。

    2012-03-13 14:05:01

  • 主持人:

    那美国应该做什么,释放什么样的信号?

    2012-03-13 14:05:23

  • 陈明明:

    要降低两国的信用赤字。美国在一些事件上,比如涉及中国国家安全的敏感问题上要谨慎处理。比如在中国南海问题中,这完全是双边问题,是中国与相关国家就岛屿所属权的分歧,跟美国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这根本不涉及自由通行问题。但是美国还是自己卷入到这个问题中,而且选边站,说中国不对,但这根本不涉及自由通行,在南海也根本没有发生过任何自由通行受阻的问题,所以美国这个举动自然会引起中国内部的烦感和意见。这也无助于改善两国信用逆差的问题,所以需要美国严谨对待。

    2012-03-13 14:05:31

  • 主持人:

    多谢两位的坦诚。您二位从中美关系一直谈到了2012年甚至以后的外交政策,最后一个问题?随着中国向海外提供越来越多的消费品,中国企业如何在海外设立品牌,这里的品牌是指要生产质量优异耐用的产品?

    2012-03-13 14:05:45

  • 陈明明:

    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需要传递,就是中国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伙伴,是个可以做生意的伙伴,一个与人合作的伙伴。

    2012-03-13 14:05:56

  • 张援远:

    我也赞同,中国将会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一直如此。中国会继续和平发展,中国是个友好的,喜欢合作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在你遇到任何困难时总会伸出援手的国家。

    2012-03-13 14:06:08

  • 主持人:

    多谢二位的合作。

    2012-03-13 14:06:19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fgy/2012_03_15_yingwenfangtan_1332230732.mp4

图片大图:

  • 访谈开始

    中国网 胡迪

  • 陈明明谈中美贸易

    中国网 胡迪

  • 陈明明谈“公共事务”与“公共外交”的区别

    中国网 胡迪

  • 镜头中的访谈

    中国网 胡迪

  • 张援远谈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网 胡迪

  • 张援远谈文化软实力

    中国网 胡迪

  • 两位中国外交官谈他们眼中的公共外交

    中国网 胡迪

  • 前外交官陈明明和张援远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