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伟:培养“融通中外”的高端翻译人才

时间:2014年7月29日 9:00
嘉宾:中国外文局局长 周明伟
简介: 2014年7月29日上午,中国翻译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它将从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翻译工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两个国家战略服务的高度,研究解决翻译工作面临的现实和紧迫问题,落实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任务,加快中译外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网《中国访谈》邀请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针对中国翻译学院的成立背景、主要工作职能和任务等情况做详细解读。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周明伟:培养“融通中外”的高端翻译人才

活动描述

  • 时间:2014年7月29日 9:00 嘉宾:中国外文局局长 周明伟简介: 2014年7月29日上午,中国翻译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它将从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翻译工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两个国家战略服务的高度,研究解决翻译工作面临的现实和紧迫问题,落实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任务,加快中译外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网《中国访谈》邀请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针对中国翻译学院的成立背景、主要工作职能和任务等情况做详细解读。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周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中国翻译研究院即将成立了,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这个研究院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2014-07-28 15:23:17

  • 周明伟:

    中国翻译研究院的建立主要依托于两大背景,首先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需要,特别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需要,国际社会对中国各方面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也随着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本身的需求,对翻译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论是数量、质量上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2014-07-28 15:23:42

  • 周明伟:

    第二大背景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建立起我们自己的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这对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声音和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因此,基于这两个大的背景来解决好中国话语权的问题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对外翻译是一个关键环节,这是我们建立这样一个研究院所面临的根本的需求和意义。

    2014-07-28 15:24:29

  • 中国网:

    中国翻译研究院的成立是我国对外传播领域的一件大事,请您介绍一下它的主要工作职能和组织机构是怎样的?

    2014-07-28 15:24:43

  • 周明伟:

    因为翻译研究院是依托于外文局这个主体,也依托于外文局所关联的一些事业范围和工作关系,目前主要想构建六个方面的业务板块。

    第一,要扮演一个智库的角色,就是对国家翻译事业的发展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规划性的和顶层设计方面的建议,这事关外语教育、外语人才的培养、翻译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中译外”人才的培养。其中翻译人才和翻译作品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涉及到翻译事业发展本身,即针对事业和产业发展需要制定规则与规范,对国家的相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议。这是担当智库的角色,希望我们能够发挥一些作用。

    2014-07-28 15:24:56

  • 周明伟:

    第二,要为国家策划一些重大的翻译项目,这就涉及到重大的时事政治类和经典中国文化类的题材。集全国之力,重点攻克事关中国文化走出去、话语权建设的一些重大翻译项目,并提出一些规划性的建议。

    第三,我们希望建立两个“库”,为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一是“翻译人才数据库”,不仅是国内的人才,也包括国际社会上从事“中译外”事业高端人才数据库。二是翻译字库。对一些字典里有,但是有不完善、不准确之处,应该有中国特色和赋予我们本身定义和解释的,这是我们字库首先要列入的内容。字库的另外一部分内容是涉及到中国特色语境环境下的特别表达,涉及到我们的价值观念,涉及到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涉及到我们的经典文化的对外翻译,比如说中医中药,比如说经典中国文学作品里面一些比较经典词语的翻译,或者是约定俗成,或者是经我们特定研究以后有特定翻译方式的。建立这样一个字库,使得翻译同行在一些关键词、重要词汇的翻译中有一些参照的标准,使它能够标准化、规范化。因此,我相信这两个“库”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会有一些基础性的帮助。

    2014-07-28 15:25:39

  • 周明伟:

    第四,要研究特别是“中译外”翻译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比如说刚才提到中国特色重要表达,比如说对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的价值观念、中国文化和历史方面的一些特定表达的翻译,还有很多目前的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目前语言翻译转换本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历史文化传统,涉及到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本身的一些特征、特质,涉及到我们对一些已有定义,但又需要赋予新定义和意思的需求。也包括要解决长期以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比如说诗词、中医中药、中国经典文化、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翻译难点问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着力加强研究的问题。

    第五,借助翻译研究院集合小语种对外翻译的力量,特别是那些需求量很迫切,但关注度不一定高的小语种翻译力量(这里也是指“中译外”的翻译力量)。希望翻译研究院成为培养、用好小语种高端翻译人才的平台,集聚他们的力量解决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对小语种本身的需求。

    第六,借助翻译研究院搭建一个高端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培训基地。因为有一个好的培训基地对于高端人才水平与能力的保持与提高是极其重要的,它既是一个培训基地,也应该是国内外高端翻译们一个共同交流、研究和探讨的平台。我们想每年通过一些机制化的方式,集聚国内外的高端“中译外”翻译人才,共同研究除了语言翻译问题之外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补充他们对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重大举措和重大成就的了解与认识,让这些高端翻译人才能够进一步深化他们“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水平。同时也要开拓一些新的方式,集聚社会上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高端翻译,使翻译研究院在提供培训的同时,能成为他们之间研讨交流“中译外”翻译经验与问题的一个平台。因为这些翻译高端人才也需要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成就,了解我们在文化发展、文化进步当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在解读翻译中国文化、中国时政当中面临的问题。能够让他们在语言翻译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大的中国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发展背景,使得这些高端人才有一个既补充知识和能量的基地,也能够交流和研究的平台。

    因此,总体上设想这个翻译研究院能够构建以上这六个业务板块,使它在整个文化“走出去”当中,特别是中译外的工作中发挥它的作用。

    2014-07-28 15:28:53

  • 中国网:

    中国翻译研究院的成立是在国家发展的新时期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平台,这个学院成立以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近期即将开始的工作有哪些?

    2014-07-28 15:29:39

  • 周明伟:

    我们当然首先要构建翻译研究院的基本职能。我们要集聚目前有影响力、有经验的中外高端翻译专家,使他们成为我们翻译研究院各项事业板块的领军人物,并依靠他们做好研究院本身的规划,使得研究院的起步具备一个较高资质和必要的要素,配备好研究院建设上的基本需要,能够尽快地开展相关工作。

    2014-07-28 15:29:47

  • 中国网: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我国的对外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外部世界对于中国的误解和偏见还是大量存在的,在您看来,当前对外传播工作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那些呢?

    2014-07-28 15:30:00

  • 周明伟:

    这是个比较大的问题,我觉得中国对外信息的传播,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能力,这些年有了巨大的发展,这是应该值得充分肯定的。也正是因为这种交流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充分。但一个客观的情况是目前主导对中国形象的舆论环境还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我们的传播能力目前还是有限的,这既是西方主流媒体影响的存在,也在于我们本身的一个发展阶段。我们这个发展阶段既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种矛盾、新老问题聚焦的过程,发展过程中本身有很多不完善、不平衡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对外传播中面临的一个挑战。

    单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环节之一——翻译环节来说,也存在着很多与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现在总体翻译水平有提高,但就“中译外”和“外译中”来说,“外译中”的水平相对来说要更好一些,产量要高一些,总体市场和适应能力相对来说矛盾少一些,主要的差距是在“中译外”。“中译外”,首先难度不一样,生产周期不一样,它所需要的知识积累和跨文化能力往往是语言翻译背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时候甚至超过对语言了解的本身,或者绝对不弱于语言本身。因此这方面实际的难度和水平有些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2014-07-28 15:30:16

  • 周明伟:

    再者,因为目前在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翻译界本身也存在着一些浮躁情况,很多粗制滥造的东西比比皆是,忙于应对产量上的一些需要,忽略基础性的一些研究和基本品质的把握。有些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单靠翻译能解决的,需要同中文原作者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从外语教学上来说,我觉得也还是有一些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比如目前的外语教学依然存在着对翻译应用的教学实践重视不够。这使得外语教学的课时不少,但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不相符合的地方。从翻译人才的培养来说,一般性的人才已有大量增加,但主要是缺高端、大师级、能够定稿的人才。现在向世界说明中国、解读中国、展示中国的要求同以前是不一样的,它的深度、广度和受众需要的内容形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所从事的翻译工作经常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没有一个扎实的“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能力,扎实的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的社会背景,某些专业知识的积累,要胜任这个工作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种种因素,大的舆论环境和我们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缺失,也包括语言、翻译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使得目前国际传播能力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主观的问题,也有客观的问题。有些必须客观看目前对外传播的力量强弱和效果好坏的原因,不是说你能不能说、会不会翻译的问题。国际社会的舆论竞争过程中有方式方法、能力水平的问题,但也有它的政治属性和利益取向的问题,不管你翻得怎么样、不管你说得怎么样、不管你呈现得怎么样、不管你的事实如何,最后竞争、实际较量的焦点是实际的利益,是这些交流、交融、交锋背后的利益竞争。因此,他接受不接受你往往跟你的水平能力不一定直接有关系,它就是一个斗争,这是竞争和交锋,这也必须客观看。但应该有信心的是,随着我们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和能力不断地提高,我们向世界说明中国过程中语言和跨文化能力不断地加强,我相信这个情况会越来越好。

    2014-07-28 15:30:59

  • 中国网:

    您认为当前国内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现状和需求是什么?

    2014-07-28 15:31:29

  • 周明伟:

    我刚才已经说了,目前主要短缺的是”中译外”的高端人才,能够融通中外,有比较扎实的中国文学、文化、历史、哲学和当代时政知识的。我觉得目前的翻译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时事政治,有许多新的挑战,因为这涉及到我们话语权的构建,需要融通中外。总书记提出的“融通中外”,这个要求是非常明确、非常高的,是融通中外的话语权和话语体系。因为我们说发中国声音、讲中国故事、呈现中国形象主要要别人能听得懂,能看得明白,能理解,能欣赏,最后能够接受、认同、喜欢。要逐步解决每个环节里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就翻译这个环节来说,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

    2014-07-28 15:31:44

  • 周明伟:

    我们目前“内知国情”的水平还需要大大提高,相比于那些翻译大师来说,他们融通中外的水平和能力是我们很多人还需要花大功夫才能企及的。当时翻译《红楼梦》、《水浒》、《三国》,翻译儒家文化的一些大师,他首先根据本身对中国文化精深的了解和理解才有再创作的能力。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很重要一个板块是中国传统的中医中药,中医中药是中国科学发展、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的、应该为世界了解和欣赏的内容,但它的翻译难度相当高。我们现在很多涉及到经典中医中药的翻译作品不少,但还有很多关键环节翻了以后别人看不懂,直接影响到它为别人所理解、所认同和普及。加上一些形势和事业快速发展以及新的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现在对很多词的定义不完全是一家说了算,很多情况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为这个互动过程给翻译带来了很多挑战,所以很多形式上看起来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要想创造有份量、有影响的定义,没有扎实的功夫是不行的。

    我们看到的一些翻译内容,如果对照字典去看没有问题,是完全正确或者基本正确的,但它译成外文后往往并不完全是我们想说的意思。有的时候大相径庭,但对着字典看似乎没错误。我们中国文化多大程度能走出去,不仅仅是翻译的内容和语言,也在于我们对别人文化的了解。我觉得不了解别人的文化,我们很难做出能够适合别人需要的翻译作品来。因此,中国的翻译作品多大程度能走出去,能走多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别人文化的了解,取决于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也是我觉得目前明显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2014-07-28 15:33:30

  • 中国网:

    对于外文局来说,在组建翻译国家队工作中的优势有哪些呢?

    2014-07-28 15:33:47

  • 周明伟:

    我琢磨了一下,翻译这项事业和医院的大夫有类似之处,医生的水平往往是和你经历的病例有关系,你处理过多少案例,你往往就积累了多少经验,因此,你办的案越多,你的经验越丰富,你的遣词造句、能够翻译它原意的能力就越强,这确实需要经验的积累。

    融通中外的很多过程也是你经验体现的一个方式,因此你的经验就是你的实力,外文局的第一个实力是我们积累了60多年的、中外专家共同积聚构建起来的翻译经验。因为外文局参加翻过《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翻过几代领导人的重要著作,翻译过《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经典中国文学作品,翻译过《本草纲目》这些反映中国经典医学和中医中药的经典巨著,翻译过鲁迅、巴金当代文学的一些作品,这些经验,我觉得是非常宝贵的一个资源,也是我们需要依托的最重要的一个资源。

    2014-07-28 15:34:04

  • 周明伟:

    第二,同这些经验有关的人才。外文局积聚了一些人才,尽管对我们来说高端的、能够定稿的多语种的人才还是缺乏,但相对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第三,我们外文局这些年发展过程中所关联形成的一些优势,比如外文局所管的中国翻译协会,中国译协有多达数千翻译的基础数据,有同他们的关联和同他们的沟通合作的基础,应该说是很宝贵的资产。第二个关联优势是外文局有一个全国翻译资格考评中心,这是同国家人事部合作建立的、目前唯一的全国外语人才资格水平考试的认证考试机构,也是唯一国家级标准化、符号化的一个机构,因为翻译考试中心的建立和它本身的运作,既是对中国翻译人才标准的确定和测评,也是对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一个导向。你考什么?实际上是你需要什么就考什么。你薄弱什么就考什么,你需要加强什么就考什么,这是翻译资格考评中心的一个指导思想。因此,这也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国翻译队伍,特别是高端翻译队伍资格的评价和培养的取向,这些都是外文局能够办好翻译研究院的一些基本优势。当然,中央的重视和现代事业发展的需求是我们办好这个研究院的大环境和根本的力量,对此我们能够积聚传统行业和历史上形成的一些优势,并且依托目前事业发展形势和大环境的支持,我相信我们有信心办好这个翻译研究院。

    2014-07-28 15:34:33

  • 中国网:

    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

    2014-07-28 15:34:52

  • 周明伟:

    谢谢。

    2014-07-28 15:35:04

  • 中国网:

    (责编:齐凯 主持:李虹霖 后期:董超 摄像:刘哲 图片:董宁)

    2014-07-28 15:35:17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4/7/28/20147281406530440242_358.mp4

图片大图:

  • 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 董宁

  • 周明伟:有些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单靠翻译能解决的,需要同中文原作者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中国网 董宁

  • 周明伟:借助翻译研究院搭建一个高端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培训基地。

    中国网 董宁

  • 周明伟:借助翻译研究院集合小语种对外翻译的力量。

    中国网 董宁

  • 周明伟:要特别研究“中译外”翻译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中国网 董宁

  • 周明伟:我们希望建立两个“库”,为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中国网 董宁

  • 周明伟:集全国之力,重点攻克事关中国文化走出去、话语权建设的一些重大翻译项目。

    中国网 董宁

  • 周明伟:现在向世界说明中国、解读中国、展示中国的要求同以前是不一样的。

    中国网 董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