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丽谈如何通过纪录片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时间:2015年5月6日10:00
嘉宾:良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监事长 徐秋丽
简介:2015中国文化跨界论坛”近日在北京举办,它围绕“文化、科技、资本融合之道”这一主题聚焦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热点和难点,共谋中国文化发展大计,中国网《中国访谈》记者在论坛对与会嘉宾徐秋丽就纪录片助推中西方文化结合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徐秋丽谈如何通过纪录片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活动描述

  • 时间:2015年5月6日10:00 嘉宾:良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监事长 徐秋丽简介:2015中国文化跨界论坛”近日在北京举办,它围绕“文化、科技、资本融合之道”这一主题聚焦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热点和难点,共谋中国文化发展大计,中国网《中国访谈》记者在论坛对与会嘉宾徐秋丽就纪录片助推中西方文化结合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2015中国文化跨界论坛”近日在北京举办,它围绕“文化、科技、资本融合之道”这一主题聚焦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热点和难点,共谋中国文化发展大计,中国网在论坛对与会嘉宾进行了专访。

    2015-05-05 16:55:58

  • 中国网:

    根据您的经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怎么样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更好地融合呢?

    2015-05-05 16:56:14

  • 徐秋丽:

    这次民族文化基金会为我们来做的这样一个“东西方文化握手”的项目,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因为我们原来很多时候,包括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或者是机构在做纪录片,或者是专题片,你往外输送的时候,有的时候会趋向于“我想告诉你中国是什么样”,但国外人认可不认可,他接受不接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一些外国媒体会说,这就是你们中国的宣传。其实我们也意识到,比如说我们“舌尖1”,大家觉得挺好的,净是中国好吃的,等我们“舌尖2”的时候,西方媒体就会觉得那你们这个是对你们中国文化的宣传。那所谓“宣传”,实际上它就已经带了一定的色彩,就是你们在宣导和推动你们的文化对外输出,我可以接,我可以不接。

    我觉得这次的好,好在他们说是一个“握手”,它是一个交流的状态,是友好的心态,而且这一份对话其实是非常平等的对话。他们在这次活动中,把我们邀请过来,谈《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这个片子,这个真的是我们蛮早做的一次东西方文化握手的片子,启动的时候是2008年,到2011年这个项目才全部完成。实际上我们一直在想用什么方式来做东西方文化的对话,我们从卢浮宫的六个大展馆开始谈,然后我们邀请了中国非常著名的一些学者和专家,面对不同展馆里面的文化内容去解读,因为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当我们紫禁城里头是“康熙农耕图”的时候,在卢浮宫里头是自由引导人民这样一幅油画,它是有自己不同的历史背景才会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这一份对话和握手,实际上是希望透过交流,双方能够彼此更了解,因为了解所以能彼此包容,所以我们可以一起携手面对未来,因为地球越来越小,人越来越多,我们遇到的问题慢慢都变得是一样的,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一样。大家怎么能够齐心协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不同文化之间要有了解,然后我们可以一起去共同面对,把每一个文化里边的精髓,把对我们现在有用、对我们未来发展有意义的东西都拿出来。

    所以我觉得他们这个项目特别好,包括他们说的西方的科技,包括它的设计,来拥抱中国的文化元素,都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2015-05-05 16:56:35

  • 中国网:

    在拍这个纪录片的手法上,怎么能让外国人更读懂中国,而不是觉得在宣传中国呢?在手法上有没有什么样的创新或者是中西结合?

    2015-05-05 16:56:56

  • 徐秋丽:

    其实没有太多的创新,更多可能是意识里头要打开,然后你不要去给人家讲,我中国这个有多好,但是你可以给他讲一个故事,我们用这样的东西,我们收获了什么;不管我们是传统技艺、手艺也好,还是守住那一份生活方式,我们这么做能够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比如说苗绣,它就是美,它非常美,这份美是非常生动的,手工的制造非常生动,但是大机器制造的时候就变得千篇一律,它就缺乏了那一份美。现在西方最贵的恐怕也是手工的,不是机械的。

    所以要讲故事,不是平白说就是好。

    2015-05-05 16:57:24

  • 中国网:

    这样反而不让人信服。

    2015-05-05 16:57:31

  • 徐秋丽:

    对。

    2015-05-05 16:57:40

  • 中国网:

    您认为咱们传统文化在传播上面,不管是对外国人,还对国内民众,效果如何?

    2015-05-05 16:57:48

  • 徐秋丽:

    总是一个好的现象,可能有些所谓传统文化发展到最后变成了只是对一个表面流程的传承或者学习。但是我觉得可能透过这个过程,你慢慢就会趋向那个最正宗最根本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说现在好多人学茶道,一开始你会发现学来学去学的都是茶艺,就是茶艺师的那个功夫,不管是怎么关公巡城,然后凤凰几点头,然后先冲再泡,然后怎么怎么样,你学一套茶艺师的本领,其实不是茶本身,但是你透过学茶艺师的本领,有一天你会发生一个质的变化,你会真的去问问茶到底是什么,茶跟我们生活的关系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喝茶,我们什么时候喝什么茶,不是我春天就一定要喝明前的,有可能雨前的比明前还好喝,因为明前的确太嫩了,你三泡就没味了。但是你真的理解那一份朴素生活的时候,你就会去追求那些真的东西了,比如说你就会强调这个茶不能上农药,不能有叶面肥,因为这样不仅危害我们身体,也危害环境。

    所以开始了总是一个好的现象,就像一个小孩子,有了总是好的,但是成长中总会有烦恼,我们怎么一起面对它,然后修正它,真正回到我们文化中最真髓的那一块去,可能是我们要面对的课题。

    2015-05-05 16:57:57

  • 中国网:

    其实不止是在技术上,最重要是在思想上,比如说这个茶道,更多是内心上的一种感悟,而不是在技艺上有多么娴熟。

    2015-05-05 16:58:09

  • 徐秋丽:

    对,没错,就是这样。

    2015-05-05 16:58:18

  • 中国网:

    好的,谢谢您。

    2015-05-05 16:58:32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5/5/5/2015551430814062393_347.mp4

图片大图:

  • 良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监事长 徐秋丽

    中国网

  • 徐秋丽谈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中国网 李虹霖

  • 徐秋丽:透过学茶艺师的一套本领,有天你会发生一个质的变化,会真的去问问茶到底是什么。

    中国网 李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