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光:打造“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新模式

时间:2015年11月19日17:00
嘉宾: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季光
简介:“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的目标。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正贴合健康服务的理念,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中医的健康服务需要怎样新的模式呢?中国网的记者就此专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季光。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季光:打造“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新模式

活动描述

  • 时间:2015年11月20日10:00 嘉宾: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季光简介:“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的目标。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正贴合健康服务的理念,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中医的健康服务需要怎样新的模式呢?中国网的记者就此专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季光。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的目标。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正贴合健康服务的理念,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中医的健康服务需要怎样新的模式呢?中国网的记者就此专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季光。

    2015-11-19 15:04:52

  • 中国网:

    季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访谈》的采访。慢性病的严峻形势对中国的健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的健康服务应该满足哪些新的需求?又面临怎样的问题呢?

    2015-11-19 15:05:09

  • 季光:

    这个问题非常好。从严格来讲,慢性病高发的形势不仅对中医健康服务提出了需求,还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服务都提出了需求。现在服务的模式主要是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再加疾病控制中心,这种“3+1”的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模式。目前这种医疗机构的服务模式虽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它没有遏制慢性病的高发。所以,需要一种新的服务的技术、手段来介入进去。

    在这种时候,我们依托学校优势就想到了,中医药是不是可以在老百姓的健康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中医两千多年来一直有治未病的理论、思想、基础和方法,在历史上,它对人们的健康包括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医治未病目前的模式也是立足于医疗机构的,还不能深入到社区里去。所以,要遏制慢性病飙升的局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中医参与到老百姓的健康服务当中去,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不能实现量大面广的老百姓的全覆盖。要实现这样一个以社区、家庭、居民个人为重点的健康服务,我们必须在技术手段上,在产品提供上下工夫,要去解决几个问题。

    2015-11-19 15:05:20

  • 季光:

    一要解决健康状态如何来辨识,我们用中医的办法怎样来辨识一个人是健康、亚健康、疾病的,这是需要提供一套系列的设备。

    二是要评估,这需要提供一些评估的技术。中医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优势。我们都说辨证论治,辨证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状态辨识的过程,我们只是要把医生思维中的辨证的过程落实到我们的产品上,解决一个技术的问题。

    三是增加产品的供给。因为健康服务不仅仅是吃药看病这么一件事,它有很多产品上的需求。比如养生保健、药疗运动,一些配套的产品。要解决这些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实现技术创新,怎么来实现技术创新呢?我们首先定位了目标人群,整个人在一生中大概会经历几个过程:一是健康的过程,二是亚健康过程,三是疾病过程,四是疾病之后的康复老年养老的过程。在疾病阶段我们把任务交给医疗机构去解决,在健康、亚健康、病后康复养老这三个阶段就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首先,第一步实现健康状态采集,我们首先做的第一个是实现了四诊的客观化,包括脉象客观化。从医生主观根据你的脉象变化判断病情,到现在我们可以用图谱把脉象变化记录下来。现在我们已经提升了一步,把图谱转变成数字,有了数字就可以实现职能化。

    第二步我们通过了面舌诊的技术,因为中医的面色舌象的判断对环境有要求,如果不能在技术创新上面实现突破,也不能深入到社区、家庭和居民。所以,我们改变了对光源的需求,从特殊光源到普通光源,同时我们提升了对面色舌象信息的识别能力,我们叫做精准识别,可以非常精确的识别。

    2015-11-19 15:05:48

  • 中国网:

    这个准确度能达到多少?

    2015-11-19 15:06:00

  • 季光:

    95%左右。所以是非常高的,在普通环境下就可以实现非常精准的识别。

    第三个技术的突破是脉象传感器的突破。最开始我们做脉象的客观化采集是一个点,我们讲中医诊脉叫做三部九候,寸关尺三个部位需要做九个脉象形式的判断。所以,一个点的传感器显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研发了多点式的传感器,三个点,我们还觉得不满意,我们现在推出的是24个点在寸关尺的部位进行采集,这样脉象采集的信息更加精准。

    第四步解决了信息采集技术以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让信息一起发挥作用,我们叫做信息集成,这是我们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起来做的。信息集成技术完成以后,就建立了一个健康状态辨识的模型,这些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我们就可以让老百姓觉得比较悬乎的中医有了客观的数字和形象来记录,而且也能比较客观的反映老百姓的健康状态。

    2015-11-19 15:06:11

  • 中国网:

    诊断需要的时长和真正的中医相比,时间有没有优势?

    2015-11-19 15:06:21

  • 季光:

    我们花的时间更短,三分钟搞定一次体检。通过面色、舌象和脉象,通过一些简单的人机对话的问诊系统,中医望闻问切四个要素全部包括。完成这一套健康的自我体检只需要三分钟,所以,我们说三分钟就可以搞定一次微体检。

    2015-11-19 15:06:32

  • 中国网:

    三分钟之后体检者拿到的是一份什么样的报告,是和我们普通的体检报告是一样的,有一些基础性的诊断吗?

    2015-11-19 15:06:41

  • 季光:

    它和普通的报告还不一样,中医四诊客观化系统的体检报告,告诉你的健康状态,你是健康还是亚健康,或者是体质分类,如果你有疾病,它会给你一个中医的症候诊断,三个层面。首先判断健康,第二是你是否存在亚健康,第三如果是疾病会给你一个症候诊断,比如你是肾虚,阴虚还是阳虚的。同时在给出你一个诊断结论的基础上,我们还会有增值服务提供给你。后面会告诉你,你的运动处方是什么,饮食处方是什么,营养处方是什么,你该听什么样的音乐,你可以尝试什么样的药疗和食疗。最近我们还请体育部的一位教授在开发不同术式的太极拳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我觉得这样一个在物联网大数据背景下面的增值服务,是我们健康服务提供给老百姓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和方法。

    2015-11-19 15:06:54

  • 中国网:

    在这项技术背后还有一项非常庞大的数据库建设的工作。这方面是我们邀请一些中医专家来参与建设的?

    2015-11-19 15:07:04

  • 季光:

    数据库建设主要是我们学校的教授自己来做的,其实从八十年代开始到现在,我们经过了三十多年的积累,现在在整个数据库里面,我们大概有15万人的这样一个数据量。这个数据量在中医四诊信息数据库里目前还是一个最庞大的数据库,基于15万人次的后台数据,我们才有可能对于一个居民做出它健康、亚健康或者疾病状态的这样一个判断。如果我们这样一个智慧中医的服务产品能够更大范围推广的话,我们这个数据库的积累会更多。所以,我们这样一个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的模式如果推出以后,未来我们可能会建立一个中国人特有的健康大数据,甚至包含了中医对健康的认识要素在内,这是我们能够给国家交的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2015-11-19 15:07:14

  • 中国网:

    如果这个数据库真的能够建立起来,相信对慢性病的预防能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创新中医健康服务方面,基于“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的新的服务理念,我们学校研发出了云中医智能系统,您认为未来中医健康的智能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又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2015-11-19 15:07:25

  • 季光:

    首先,我们所研发的智慧中医的产品,对云中医APP,智能镜、智能手表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它是面向社区、家庭和个人。而这样一个定位带来的我们对产品的性能上面提出要更高的要求。因为它是个人佩戴的可穿戴式的产品,或者是居家装配的这些产品,比如我们的镜子装配在家里的卫生间。

    2015-11-19 15:07:35

  • 中国网:

    它有各种规格,大的小的。

    2015-11-19 15:07:44

  • 季光:

    它要求这个镜子既要有日常的用途,又要相对来讲美观,所以在产品的外观上我们希望能够更具有亲和力。产品的性能要更加稳定。所以,第二个发展方向是稳定性要更高。

    第三,服务的精准度要更高。给出的一个结论是我们老百姓能够切身体会到的,凭他掌握的一定的中医的知识,他能够认识、理解、接受这样一个结论。这里面除了中医采集的四诊信息之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我们要把这些老百姓日常的基本的医疗信息能够结合起来。为了做这件事情,我们跟上海的万达信息做了一个合作。因为万达信息是上海80%医院的卫生信息网络的提供商,我们就把这些老百姓在医院里日常疾病的信息、生化信息等诊断信息都搜集在一起,把这些信息和中医的信息进行结合,这样我们就能给老百姓一个更加精准的检查或者是诊断的结果。

    2015-11-19 15:07:55

  • 中国网:

    未来如何更好的推广智能中医的研究成果,让它普及更多人呢?

    2015-11-19 15:08:05

  • 季光:

    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我们首先要布点,我们有一整套的计划。今年年内我们完成十个社区的布点,到明年我们可能会做三个区,长宁、徐汇、浦东三个区的覆盖。在五年内,我们在全上海完成覆盖。接下来就是在五到十年间,我们希望能够在长三角全覆盖,这是我们整个智慧中医布局的一个时间表,但是我觉得更加重要的一点,要拿出实效出来。你这样一套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的服务模式,它确实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实际的效果,我们从一些试点社区的情况来看,对这个前景我们是乐观的。

    2015-11-19 15:08:14

  • 中国网:

    老百姓有一些怎样的反馈呢?

    2015-11-19 15:08:24

  • 季光:

    比如我们在徐汇和浦东做的高血压糖尿病两类人群的健康服务。从我们现在干预两年的效果来看,第一个是老百姓对疾病的认识率100%,大家都知道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危害。第二个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疾病人群,通过我们的健康服务以后,他们的血压和血糖控制达标率,比我们对照组,就是没有使用我们服务的提高了20%,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效果。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实际的效果,上海的糖尿病联盟主动邀请我们这样一套健康服务的模式参与到上海300万糖尿病的管理中,我们的目标是要降低糖尿病对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所以,大家都看到了这样一个服务模式潜在的效果。

    2015-11-19 15:08:34

  • 中国网:

    实现医院到家庭最后一公里的跨越,才能让智能中医惠及更多人。那您认为这一步的关键点是什么?

    2015-11-19 15:08:44

  • 季光: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政产学研用这五个不同的群体,要紧密的联合,我们现在只是走通了产学研的结合,学校通过技术创新,然后企业进来把它作为一个产品来实现,产学研这条路走通了。但是这样一个健康服务的模式,要能够大范围的推广,取得更好的效果,一定要政府满意,用户满意,政府来主导。我们通过服务的效果,后台推送的这样一个增值服务来培养我们的忠诚客户,最终是政产学研用一条链,这条链建好了,整个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模式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就可以发扬光大。

    2015-11-19 15:08:55

  • 中国网:

    现在这条链条的运行状况是怎样的?

    2015-11-19 15:09:04

  • 季光:

    我觉得政府对这块很关注,老百姓觉得很新奇。我们在试点区域的十个社区的布点,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不可能完成这样一个布点,我们整个产学研结合过程中研发的费用基本上都是依靠政府的资金来做的研发。所以,我觉得政府高度关注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这种新的模式。

    从试点区域的老百姓来看,这样一个服务的模式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平时到社区去量个血压测个血糖,测完之后看到我们中医的服务工作站,把面色、脉象、舌象信息采集传递给我们,当积累到一定的数据时,我们就会给这个服务的对象反馈一个健康服务的报告,还是很受欢迎的。

    2015-11-19 15:09:14

  • 中国网:

    这也是对老百姓健康保护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服务。谢谢季校长。

    2015-11-19 15:09:24

  • 中国网:

    (责编/记者:佟静 摄像/后期:刘哲)

    2015-11-19 15:09:34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5/11/19/201511191447920512709_347.mp4

图片大图:

  • 季光:慢性病高发的形势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服务提出了需求

    中国网 刘哲

  •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季光

    中国网 刘哲

  • 季光:打造“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新模式

    中国网 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