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大选后的美国与世界(上):特朗普2.0将带领美国去向何方?
 

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嘉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中国网:当地时间11月6日凌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宣布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获胜,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非连续任期的总统。在他的上一个任期内,特朗普就因其特立独行的执政风格而经常处于舆论风暴的中心。那么,如此有争议的特朗普为何会再次当选美国总统?这位极具个性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总统重返白宫后,将会在未来四年带领美国去向何处?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进行分析解读。以下为访谈实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专访  (摄影:郑亮)


中国网:杨老师您好!首先今天很高兴能够邀请您做客我们的演播室。

杨希雨:谢谢邀请,我也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中国网:前不久,美国大选刚刚落下了帷幕,特朗普获胜。对于这个选举结果,您之前有没有预料到?您觉得特朗普再次获胜是情理之中还是意料之外?

杨希雨:坦率讲,我是预料到了,无论在讲课还是研讨发言中,我一直认为,虽然民调显示哈里斯略高于特朗普,但是最后赢的一定是特朗普。因此,你要说特朗普赢了是出乎预料我倒不这么认为。但确实有出乎预料的成分,民调那么胶着,包括我在内(很多学者认为),特朗普肯定会赢,但是他会以微弱多数取得胜利,但这次看恐怕不能用微弱多数来形容了。因此,也就是说从整个结果并不出乎预料,但选举中红蓝的政治分野结构确实是让人出乎意料。

而这种出乎意料反映的是什么呢?首先,我为什么说特朗普会赢?就像2016年那次选举,原本我认为希拉里·克林顿肯定会赢,但是后来到美国考察了一圈回来我就感觉不对了,因为美国人心思变。那么人心思变的时候,能提出新主张、新诉求的人往往要占上风。事实上,美国社会人心思变不是始于特朗普,当时奥巴马在竞选的时候,就很聪明地提出了一个口号——“Change”,用很短的一个词鼓动了很多人。

那么从特朗普的讲话,大家都知道“MAGA”,就是“让美国再伟大”,其实就是特朗普比奥巴马更近了一步,源于奥巴马,高于奥巴马。而他高明在哪儿呢?他高明的不是让美国变,而是美国必须变,因为美国已经不伟大了,只有变了才能再伟大。因此,从这两个口号已经能看出来,这十几年来,美国就是由“极化”到“分裂”,由“分裂”到相互仇恨。这种过程其实反映的是美国正在左突右冲,寻求一个社会的变革。而特朗普无论是上一次选举还是这一次的选举,他都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个问题,他的一些主张迎合了人们要求改变(的愿望),无论以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但是起码他给人带来一种改变的希望。这是我断定他会赢(的原因)。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原来看来民主党的基本盘有相当一部分投向了特朗普,那么你要是仔细分析起来也是反映出,在人心思变的过程当中,美国社会、民众的主流的政策诉求和政治观念也在发生转向,就是从自由主义的潮流开始转向保守主义的潮流,而这是非同小可的,就是说特朗普不是一个改变历史的人,但他确实代表了美国历史改变的方向,就是总体上(美国)社会正在从自由主义转向保守主义的方向。

中国网:您也提到了改变。其实很多人也在说,这一次的美国大选有可能会历史性地改变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我们知道,特朗普再次回到白宫,他的强势回归可以让他拥有更大的权力和自由度,那么在您看来在这样一个充满个性又极具不确定性的领导人的带领下,美国在未来四年会去向何处?

杨希雨:我们一般说民主党上台美国“向左转”,共和党上台美国“向右转”,那么这个国家原来没有极化的时候,就是无论是民主党的总统(还是)共和党的总统,它的区别并不大。但是随着极化,左右的分野就越来越强。

那么,特朗普这次在国会当中的普遍胜利,反映的是美国的主流民意,无论是哪个阵营的,无论政治光谱当中是哪个颜色,它其实都越来越倾向于保守主义的方向。因此,特朗普他本来作为非传统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一定首先会根据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诉求,同时又会利用当前整个社会向保守主义转向的潮流,一定会在未来四年给美国带来变化。

而这个问题其实不是特朗普有多大本事,实际上是几十年来,美国道路、美国模式、美国梦想的破灭导致的。你比方说以前吧,人们还讲“美国梦”,现在不要说我们,连美国人自己都不好意思讲“美国梦”了。那么我们能看出来,美国模式在美国已经行不通了,所以才人心思变。而特朗普恰恰是在人心思变的历史关头,站在了总统的位置上,可以利用不仅是自己的行政权力,还有包括你刚才提到的在国会取得的优势以及利用任命的权力,大法官席位当中他也占优势。所以,三权分立,行政、司法、立法三个部门他都占有一定的优势,这确实更有利于他把美国推向他希望的那个方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  (摄影:郑亮)


中国网:那您觉得他希望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杨希雨:应该从内外政策两个方向讲。从对内的方向看,不光是美国社会,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始终有一个悖论——公平第一还是效率至上。一般而言,民主党人更强调公平第一,共和党人更强调的是效率至上,而特朗普他就更倾向于效率至上。所以,从美国国内的公众政策而言,他更强调的是通过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让所有的人受益。他是这样一个逻辑,你不能说他的逻辑不对,比如说减税这个事儿,共和党一般主张减税,那么(要提高)穷人的福利,钱怎么来呢?共和党的逻辑是,减税以后,企业家、富人少交税就能把省下的钱用于投资,扩大再生产。有了工作机会,穷人就可以依靠劳动致富,这不就解决了吗?

那么从民主党的角度,就是讲公平,不能随着国家发展,(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或者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所以要加税。为什么加税呢?因为你们(富人)收入太多了,加税之后,用税收来补助穷人,那么这也有道理。

所以,这两个(党派)原来的差距不大,现在差距就大了。从特朗普的角度(来讲),他更注重效率和效益,这就包括我们现在特别关心的气候变暖什么的,你看他上一任期就是鼓励化石能源、传统能源,这次他还会进一步地鼓励化石能源产业。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不相信气候变暖,而是因为化石能源确实效率更高一些。总而言之,他在各项公共政策上会更加注重效率,这才是他的精髓所在。怎么让美国再伟大呢?就是效率高了,美国才能再伟大。因此,他未来四年对美国的改变是什么呢?实际上就等于是向着保守的方向会迈进得更快一些。

但同时,在对外政策上,他的改变恐怕比对内政策改变要大。为什么呢?因为对内政策的改变涉及的矛盾更多,难度很大。但就对外政策相对而言,美国公民对对外政策的关注要低得多,那么特朗普就是利用了这一条。在对外政策问题上,特朗普代表了一种思潮,美国人管它叫“新孤立主义”。

美国在对外政策上,始终有两种政治思潮,一种叫“国际主义”,一种叫“孤立主义”。国际主义,就是美国应该当世界警察,应该管世界的事儿,这是美国霸权地位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

另外一种思潮是孤立主义。其实美国外交当中一直存在着孤立主义思潮,那么基本上可以说,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外关系就是以孤立主义作为主导的。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打赢以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主导的国际联盟,最后在国会上给否掉了,把整个美国主导建立的国联都给干掉了,美国都没有加入国联。那个时候就反映出美国对外关系政策、决策的基本思维是孤立主义主导的,就是外面的事情不要管,就管自己家的事儿。那么这个思潮一直到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把美国人弄急了,这才开始介入二战。二战之后大家都知道了,美国在全世界独步天下无敌手了,享受了领导世界的红利。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国才有了国际主义思潮主导对外政策。

而到了特朗普时期,客观地讲,因为美国的国力下降,国内越来越糟,所以,他的主张就是国际上的事情少管,如果要管的话,得根据美国的利益。所以,特朗普所谓的“新孤立主义”,更准确地讲,它是一种机会孤立主义。因此,就是在未来的四年,特朗普会把(美国)搞了半个多世纪的以国际主义为主导的对外政策带领到新孤立主义或者机会孤立主义的道路上来。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中国人特别关心的台湾问题,记者曾问特朗普,拜登总统说要保卫台湾,当然拜登表示这是口误,但是不管是不是误说,他说出来了,所以记者也就抓住这个,问他现任总统说要保卫台湾,作为前任总统你怎么看待他的主张,他就用了一个字“Nonsense”——胡说八道。我发现特朗普地理学得挺好,他说台湾离我们8600英里,他就在大陆跟前,台湾给我什么好处了,让我把美国的姑娘们、小伙子们送到8000多英里以外的地方流血牺牲。所以,你看他的逻辑,应该说任何一个政客,不要说总统,都不会这么表述的。但他就这么表述,很直白的就是利益。这段表述应该讲很典型地透露出反映他价值判断的那种逻辑。

所以,包括乌克兰问题,以色列问题,他都会以美国的实际利益为坐标。这个应该讲在未来四年,会在美国的对外政策当中有越来越深刻的体现。如果未来四年形成这样一个趋势,应该讲那是对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外政策的一种颠覆性的改变。

中国网:所以我总结,对内会更加注重效率,对外采取新孤立主义,本质上其实就是“美国优先”。

杨希雨:对,“美国优先”更准确地讲叫“美国利益优先”,就是把美国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管别的国家的利益。


本期人员:编导/采访/文字:白璐;摄像:王一辰、刘凯;后期:刘凯;摄影:郑亮;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收起>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采访/文字:白璐;摄像:王一辰、刘凯;后期:刘凯;摄影:郑亮;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