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满是历史的味道

安放着拿破仑灵柩的巴黎荣军院沐浴在夕阳下。

2007年11月17日至11月28日,应法国外交部的邀请,广州日报、广州日报大洋网、中国网、东方早报、中国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记者一行6人前往巴黎和里昂,采访法国的非政府组织和社团生活,尤其在卫生、环保及经济领域的非政府组织活动。12天里,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渗透在法国人生活每一处的历史的味道。

11月18日至24日,我们穿行在巴黎街区,拜访各大非政府组织的总部。作为一个文化记者,我这次关注的重点当然更是法国文化古迹基金会披露的法国从政府到民间组织对文化遗产不遗余力的保护,他们的一些成熟经验相当值得同样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广州借鉴。

法国为保护文物立法世界最早

11月23日上午,我们采访了法国古迹基金会——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私人组织。

古迹基金会的办公室在巴黎PARC ROYAL路10号,本身就是一处受保护的建筑遗产,采访进行的会议厅曾经是主人的卧室,天花上富丽堂皇的壁画显示了当年主人的富有和气魄。基金会总经理FREDERIC NERAUD先生和外联部主任AUDREY GUERIN女士侃侃而谈,介绍了基金会的概况、运作方式和典型案例。

要了解这个基金会,先得了解法国人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渊源。今天的法国人更亲近历史,他们的文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法国政府有文化部建筑遗产司专司遗产保护管理,民间有6000多个基金会等组织专事大大小小的古迹修缮保护,并且有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保驾护航。160多年前,法国就开始对文物保护立法——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性建筑法案》颁布于1840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典。此后,1887年又颁布了历史文物建筑保护法,即《纪念物保护法》。这部法律明确重申了作为法国文化遗产的传统建筑的保护范围与标准,并组建了一个由建筑师组成的古建筑管理委员会,负责法国文化遗产的选定及保护工作。1906年,又通过了第一部《历史文物建筑及具有艺术价值的自然景区保护法》,除建筑外,树木、瀑布、悬崖峭壁等极具艺术价值的自然景观也被纳入到了法律保护范围之内。现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所遵循的法律规则,基本是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和1930年颁布的《景观保护法》。1962年的《马尔罗法》颁布后,不仅规定中心城市在城市规划中要逐步恢复旧貌,而且最近两个世纪以来的特色工业和景观,如废弃的煤矿、火车站、剧场甚至妓院,如果有代表性都要列入保护名单。从1980年以来,已经有45000多座建筑物被登记入册。

巴黎里昂火车站 卢米埃尔博物馆一景。

保护古迹资金来源多样

FREDERIC NERAUD先生管理的古迹基金会的宗旨主要是鉴定和保护那些没有得到政府关注而日益损毁的古迹,并提升其价值,这部分古迹大约有50万件。基金会的总部设在巴黎,总共有60名受薪工作人员,300名志愿者。基金会2007年投入遗产保护的资金总共有1700万欧元,资金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政府资金,二是各大企业的捐赠,如保险公司、银行以及著名企业如欧莱雅、达能、壳牌等;三是民众的捐助,有几千欧元的,也有几十欧元的。最有意思的是政府资金这部分, FREDERIC NERAUD先生笑着介绍说:“我们不知道财政部每年会给我们多少钱,因为这部分钱的来源不确定。像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法国也是对无人继承的财产实行国家继承,其中的50%划归基金会,我们无从知道每年死多少个人,并且其中有多少人的遗产无人继承,所以每年拨款都不同,大约500万到700万欧元不等。”

FREDERIC NERAUD先生说,古迹基金会其实是半官方性质的,最特殊的地方是可以直接为捐助人、维修人减免税收而不须经过税务局的批准,相当于在行使国家税务局的职能,这在法国是唯一的一个,相当于税务派出机构。对于捐助人,每捐赠100欧元,可以减税66欧元,对于自行维修的私有建筑遗产(必须通过基金会的审核),其施工费的50%可以从所有人缴纳的税收中退除。由于税收优惠,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数字逐年上升,根据基金会的统计,从1999年到2007年,社会捐赠的数字从开始的每年3万欧元增长到今年的1000万欧元,同期援建的古迹项目从零开始,到2000年的11个,再发展到2007年的400个左右。

7年投入5.2亿欧元

保护历史遗产

除了得到税收的优惠,大企业踊跃捐助古迹维修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可以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加深企业与地方的良好关系、为所在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并有助于企业发展,还可以增强对员工的吸引力。“遗产保护的观念在法国是超越政治,得到所有人认同的观念”,FREDERIC NERAUD先生如是说。捐助项目最多、投入最大的典型的例子是法国最大的石油企业多达尔(TOTAL)公司,公司计划在2006年到2008年,在法国7个省的16个古迹保护项目中投入800万欧元,项目包括马赛南部考古现场、巴黎100多年历史的室内马戏场、蒸汽机车停车修理场旧址、里昂近郊罗马时代的水渠等等。

FREDERIC NERAUD先生告诉我们,古迹基金会从2000年到2007年10月底,共运作了7800个项目,投入5.2亿欧元,提供了15000个就业位置。凡得到古迹基金会的援助的项目无一例外要取得基金会的遗产标识,现在每年基金会认定的合资格遗产项目是每年1000项左右,按照这样的工作量,“我们今后200年都有工作要做”,FREDERIC NERAUD先生笑着说。很显然,遗产保护业已成为法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古城里昂

现代化无损历史建筑

比同行的记者更幸运的是,我们广州日报的记者这次还有机会到广州的友好城市——里昂采访。11月26日下午,我们搭乘著名的高速铁路TGV从巴黎里昂火车站出发,傍晚来到这座法国东南重镇、全国第二大城市里昂。

我们对里昂这座城市的认识是从里昂的最高处——富尔维耶尔山丘开始的。11月27日清晨,我们登上了山丘,在被视为里昂标志的圣母院(Basilique Notre Dame)旁的平台上眺望沐浴在朝阳中的里昂城。放眼望去,阳光下罗讷河和索恩河在城市的中心汇合,里昂古城是从2000多年前的罗马时代开始建的,现在保留下来的许多小房子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大多有五六百年的历史。那一望无际的红瓦屋顶,恰似一片红云,难怪里昂被称为“拥有一颗粉红的心脏”之城。

两千年前露天剧场

如今仍能举行音乐会

沿山路缓缓走下,我们来到圣母院南边不远的高卢——罗马文化博物馆的屋顶上,正好将是两座罗马露天剧场遗迹尽收眼底。据介绍,两千年前的里昂即以这一大一小两座剧场为中心,周围有城墙围绕,气吞山河的凯撒大帝就是以这里作为征服高卢的基地。现在每年的夏天6月至8月,人们还可以在这里欣赏露天音乐会。

我们参观宏伟的里昂市政厅是采访后的轻松片刻。市政厅由Simon Maupin建于公元1646年,1674年部分建筑在大火中遭到毁坏并重建。重建后的市政厅保留了原先浓郁的路易十三时期建筑风格,外部是意大利风格的雕像和圆顶装饰,内部巴洛克风格的装饰非常奢华。

11月27日中午从市政府出来,搭乘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人驾驶地铁——里昂地铁D线,我们在卢米埃尔站下车,地铁口迎接我们的便是那张熟悉的两兄弟合影巨幅照片,这里就是里昂的“第一部电影街”。1870年,卢米埃尔兄弟随父母从贝桑松迁到这里,长大后便在父亲开设的小工场制造照相用的干底板,就这样兄弟俩孜孜不倦地发明创造,终于为我们这个世界增添了一门新的艺术——电影。如今他们的老宅已经成为卢米埃尔博物馆,院子里很多中学生在阳光下午休。上得楼去,慢慢看老宅摆满的古老摄影机,静静地坐一会,欣赏他们在里昂拍摄的第一部黑白电影片《卢米埃尔的工厂大门》,恍如时光倒流。

明年里昂与广州

将更加亲近

11月27日参观完老城,我们与里昂《进步报》的总编辑夏维安托耶先生等编辑部负责人共进午餐,双方交流了各自的情况,我们对这份法国最大的地方报纸之一的悠久历史(创刊于1859年12月12日)表示惊叹,而对方也为广州日报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深感兴趣。总编先生表示愿意在2008年广州和里昂成为友好城市20周年的时候加强合作。

11月28日上午,我们如约采访了里昂市政府国际事务处的CHRISTOPHE MEUNIER先生。由于明年是广州和里昂成为友好城市20周年,明年秋天里昂市长就将到广州访问,而且明年双城将在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开展交流项目。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里昂璀璨的文化也让我感动。我们不能忘记——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医生弗朗西斯·拉伯雷的《巨人传》就是在里昂离他工作的医院不远的住所里完成的,并且这里还是《小王子》作者圣·德克旭贝里的故乡!(徐晖)广州日报 

法国投资署 古迹基金会
无国界医生组织 法国红十字会
消费、住房及生活环境协会
中法青年企业家论坛
立雅环境集团企业基金会
绿色和平组织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