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访谈 | 外国使节看中国 | 专家学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网上直播 | 视频中国
 浏览中国网栏目

八位驻美大使的外交人生

中国网 | 时间: 2008-12-30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趋活跃的中国外交事业亟需优秀的外语人才,周恩来总理下令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工厂、农村、农场徵召散落的原外语学校的学生,调集至外交部以培养翻译人才。于是,杨洁篪和王光亚又在北京重逢了,然后有幸飞出国门,来到雾都伦敦。

和杨洁篪同时加入这一幸运行列的还有一位同样年轻的上海姑娘乐爱妹。与“洁篪”的儒雅相比,“爱妹”一名虽然显出几分浅显直白,这是一个普通而又典型的上海女孩的名字。后来这位“乐妹妹”成了杨洁篪的太太。

杨洁篪先入伊林学院随后到巴斯大学,最后来到伦敦经济和政治科学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简称LSE )攻读国际关系专业,这是英国唯一一所将教学与科研集中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领域的顶尖学校。

无独有偶,杨洁篪的“师兄”、“师姐”,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68届毕业生周文重(前外交部副部长,现驻美大使),后来在中英香港谈判中崭露头角的张幼云,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名噪一时的龙永图,都曾在巴斯大学深造。而新上任的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则是杨洁篪的“大师兄”。

1975年夏,杨洁篪回到祖国,跨进朝内大街22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门,在翻译室英文处开始了11年译员生涯。年轻外交官的历史就这样翻开了崭新第一页……

从小科员到外交部部长助理

人才荟萃的翻译室号称中国译事界的“国家队”。在这里,杨洁篪从普通一兵的小科员,升迁至二等秘书。

那时候,许多活跃在当今外交舞台上的头角峥嵘的人物都是杨洁篪的同事。值得一书的是,杨洁篪迄今为止30余年的外交生涯,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这儿度过。1991年夏,他在回顾这段终生难忘的日子时曾经深有体会地对笔者说:“当普通科员无法接触高层领导,当翻译则不同,可以亲眼目睹高层外交活动,学到很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我常常很用心地观察领导人怎样处理一些棘手问题,自己反复琢磨,教益很深……”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杨洁篪多次担任邓小平会见来访政要和各界名流的英语翻译。作为布什一行全程陪同翻译,杨洁篪为自己与布什家族20余年的友谊谱写了最初乐章。当时随行并在10年后担任美驻华大使的李洁明先生回忆说:“我们每个人都喜欢他。”新加坡《联合早报》这样评述:“如果说,老布什与中国的情感地带早已是绿荫一片,那麽,应该有一份杨洁篪的功劳。”

1983年3月2日,杨洁篪夫妇在虹桥机场登上飞机,与年近古稀的资深外交家章文晋(前外交部副部长)夫妇一起飞往华盛顿。

出身亦官亦儒、书香世家的章文晋在主管亚洲事务10年后,于60年代末开始主管欧美事务。他是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以后最早与美国人打交道的中国外交官。对杨洁篪而言,随老一辈外交家章文晋走马华盛顿确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段不同寻常的履历对杨洁篪未来的外交旅程特别是主管美国事务极具重要意义。

章文晋遗孀张颖女士后来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大使馆作为国家在驻在国的窗口和前沿,需要经常了解并提供驻在国的情况,加以分析并提出看法,供国内参考。章大使到驻美使馆后,非常重视研究美国情况,每天清晨上班以前,他都首先阅读大量报纸(美国的报纸又何其多!)以后他实在忙不过来,特别是一些重要评论文章,他无法细看,只好请当时的二等秘书杨洁篪先看。在吃早饭的时候,杨秘书向他汇报当天的重要评论文章内容,并提出哪篇文章可看或必须看。杨洁篪夫妇是和我们同住在大使馆官邸的唯一外交官。那时他还不满30岁,英文很好,工作勤奋、能干,头脑清晰。他们夫妇二人对大使很尊重,也给章大使很多具体帮助。从年龄上看,他们像父子两代人,却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1985年,章文晋离任回国,杨洁篪两年后也卸任返国。1992年,杨洁篪再次踏上美利坚的大地,来到熟悉的华盛顿中国大使馆。在朱启祯(前外交部副部长)、李道豫(前常驻联合国代表)两任大使麾下担任公使两年整。

在前后长达10年的漫长岁月里,杨洁篪曾在4任驻美大使麾下供职,从二等秘书升为一等秘书,直至政务参赞、公使,从稚嫩走向成熟,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特命全权大使。数年前,杨洁篪曾这样回忆:“近20年岁月已如水般流过。如今我自己工作越繁忙,越具挑战性时,我便越会想起我敬仰的老领导。”

1995年夏,杨洁篪奉调回国,出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兼北美大洋洲司司长。他是继唐家璿之后,第二位破格从公使升任部长助理的高级外交官。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