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访谈 | 外国使节看中国 | 专家学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网上直播 | 视频中国
 浏览中国网栏目

八位驻美大使的外交人生

中国网 | 时间: 2008-12-30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周文重被安排到炊事班工作。和很多来自上海的同学一样,周文重不太会做饭,但因他做事认真又勤奋好学,不久就成为炊事班的班长,负责全连的伙食。

在炊事班里,周文重认识了一个来自北京广播学院的女孩,谢淑敏。

白文英回忆,当时,谢淑敏是做饭的好手,属于炊事班“主力队员”,对辅佐周文重干好炊事班的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就是从那时起,二人开始相知、相恋。

“从瑞典留学回来的谢淑敏眼光很高,一般人很难入她的眼,看上周文重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周文重的优秀。”白文英说,“那时,周文重小伙儿挺帅。”

1970年,锻炼了两年之久的周文重,被正式分配进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从事翻译工作。

在外交人员服务局,因工作出色,周文重经常在大会小会上被领导点名表扬。“要知道,当时外交人员服务局,当翻译的就有几百号,能被领导点名很不容易的。”白文英说。

1973年,周文重等来了他一生中至关重要的机会——赴英伦留学。

其时,“文革”正轰轰烈烈,主持全面工作的周恩来总理,富有远见地与英国首相达成协议:向英国派一批留学生。周文重有幸位列其中。这批人中还包括龙永图、杨洁篪等。

30多年后,回忆起当年第一次跨出国门,周文重感慨依然。

“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到了发达国家一看,各方面都和中国很不一样,所以也感到很新鲜。那段学习经历对我个人来讲也是很宝贵的。我们学习了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学科,有机会了解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基本理念和主张,这些对于我以后的外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外交生涯的开始。”

经过两年清苦的留学生活,周文重回到了国内。这时,他30岁。

1976年,他被调入外交部翻译室工作,在这里,他有机会接触了邓小平、叶剑英等许多重要领导人。

“小平同志讲话非常口语化,很简洁,但意思深刻,给他做翻译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在翻译之前,他会告诉我们他会重点讲什么、什么问题、重点词,这就给了我们提前准备的时间。”

“我记得有一次美国华盛顿乔治顿大学代表团来访,团长是曾当过前总统卡特特别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当时小平同志第一次用了‘一国两制’的说法,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这是一个创举。”

“一想到领导人的思想意识是通过自己的传译才使得外宾有所了解,感到是一件很欣慰的事。”周文重很看重那段做翻译工作的时光。

中澳使者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