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重出使前后的中美外交
中美关系处于一个相对稳定但很难突破的瓶颈时期,周文重任重道远
本刊记者 陈磊 发自北京
周文重4月3日抵达华盛顿,成为北京和华盛顿建交以来的第8位驻美大使,他的7位前任分别是:柴泽民、章文晋、韩叙、朱启祯、李道豫、李肇星和杨洁篪。
从1978年底赴美到2005年的这次出使,周文重已经在美利坚合众国“梅开四度”,职务分别是,随员翻译,驻旧金山副总领事,驻洛杉矶总领事、驻美公使,驻美大使。可以说,与他的前几任相比,对美国的熟悉和了解是他最大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能否转化为促进中美关系前进的动力则是一个未知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余万里教授认为,对于新上任的驻美大使来说,首要任务应当是,与美国进行对话,达成战略共识,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协调、磋商,使不久后的中美互访顺利进行,并产生积极成效。
但是,国与国的关系,决不以某一人的意志为转移,尤其是中美两个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30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说明了很多。
早在1979年中美刚刚建交、联络处升格为大使馆不久,也就是时任大使的柴泽民向卡特总统递交国书后第12天,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多处违反中美建交协议的关于“美台关系”的立法议案。
为此,柴泽民在任期内曾向卡特、里根两届政府进行了数十次交涉,周文重皆随同前往,内中的艰苦斗争、酸甜苦辣,周文重一一尝遍。
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对台湾当局一往情深,下请柬,邀台湾派团参加自己的就职典礼。又是周文重陪同柴泽民大使前去交涉。
20多年后,中美之间贸易额由不足30亿美元增至2004年的1700亿美元;人员往来从寥寥无几到往返过百万,但是,周文重还是没有能够离开中美关系——这个他一开始就涉入的外交领域。不过,当年交涉的配角已经变成了主角,中美双方摩擦的焦点也已更多地转向经贸领域。
2003年11月19日下午,周文重以外交部副部长的身份紧急约见美国驻华大使雷德。他说,11月17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对从中国进口的针织布、胸衣和袍服三种纺织品提出磋商请求的决定,中国政府对美方不顾中方坚决反对作出此决定感到震惊并表示不满。
今年五一期间,针对美国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上任不久的周文重在美国一场政策演讲会上表示,中国目前的任务是发展经济,和平崛起,不会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形成威胁。
“我们(中国)所盼望的是世界的和平,中国周边的和平。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你们(美国)的朋友,希望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朋友,寻求共同发展。”周文重说,“你们(美国)要摒弃对中国的偏见,因为冷战已然结束,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很多的共同利益,而且这些共同利益正在增加。”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泓告诉本刊记者,作为驻美大使,周文重身上的这个职务对于中美关系而言极其重要。由于外交官外交风格的不同,不同的人出任这个职务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职务,两国关系的发展、前进更多地取决于国与国之间利益的需要和实力的对比,换言之,这些根本性的东西构成了两国之间结构性的矛盾。这才是两国关系的根本所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牛军认为,在今天的中美关系中,美国的功利色彩依然很明显:布什政府的班底大多是1992年下台的那一批人,带有很强的冷战思维。不过,布什连任后不会大幅调整对华政策和台海政策。
也有专家指出,目前,中美关系处于一个相对稳定但很难突破的瓶颈时期。美国对中国是战略伙伴还是战略竞争对手仍然感到模糊,台湾问题依然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而且,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会愈来愈突出,对台军售、贸易摩擦等问题都无可避免。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无法排除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积极作用的可能性。
如此看来,周文重,这位温和、谦让但又随机应变的儒雅大使,如何推动中美关系更进一步向前发展,将是未来几年人们关注的悬念所在。(文章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