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勘谈灾后心理援助相关问题

2008年5月22日9时30分,中科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时勘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灾后心理援助相关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时勘]第一,援助孤儿的时候,不是恢复原样而是要重新找到平衡。他原来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你无法去替代他们,最好是亲友来领养是最好的。很多很有善心的网友要去领养他,一定要让孩子理解,让他去找到新的平衡,想办法去跟他建立一种平衡,来替代他的父母。

[时勘]第二,要告诉他,所观察到的情况未必都是真的。人在紧急的情况下,比如自己在情急情况下,当时情况来不及观察。要让他正视,有些情况未必是真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办法。

 [时勘]第三,要重建这个孩子的控制感和安全感,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恐慌?一个是这件事情他感到不熟悉,另一个就是他感到他不能控制或者保护人不能替他进行控制,现在恢复他的这种控制感。比如说在四川绵阳,建了新的学校之后,现在编班,做一些活动,首先是握拳头,然后是拥抱,这个时候他们就是一个集体。

 [时勘]第四,要了解和讨论并支持孩子的情感表达、情绪表达,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他说的语言系统可能更加明朗一些,但他会稍稍有一点儿歇斯底里,比如哭或者叫出来。

 [时勘]第五,你要真正领养这个孩子,他会在短时间里出现行为的退化和混乱。这个时候一定要容忍。

 [时勘]第六,孩子们会去归因。什么事情发生了,它的原因是什么,像现在小孩考试考差了,他就说老师把题压偏了,考试考好了就说自己是个天才。在这个过程当中做对做错,更好的让孩子归因。

[时勘]即使不去领养孩子,在和这些儿童接触的时候,建议网友朋友也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跟他们交流。

[主持人]从灾难的恐慌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开始陷入了失去亲人的悲恸中,而我们的救援人员、记者亲身经历了大灾的场面之后,精神上也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网民“北极星眼泪”问:对不同人群应如何进行心理援助?比如说在一线的武警战士、医生、记者以及不在灾区的人?

[时勘]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带有很大的普遍性。我在这里先讲一个概念让大家了解这个问题是十分关键的。在心理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PTSD,就是创伤后的心理障碍。在经历一种大的灾难引发的时候,一个是亲历者,一个是旁观者,都可能引发一种焦虑状态,它的特征体现为痛苦的回忆、梦境、幻觉等,这种状况是大家要注意的,这种情况也包括救援人员。

[时勘]PTSD有一个发生率,一般是在1.5%—70%之间。举个例子,唐山大地震,PTSD很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像越战之后,PTSD非常严重。在一年以后再来看,当时PTSD的发生率从18.48%提高到了22.17%。所以今天中国政府网来谈这个事,说明政府关注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次汶川大地震是8.0级,还有很多余震。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症状主要体现在不断的重现创伤性的体验,挥之不去。

 [时勘]比如说主持人你每天涉及到这些问题,你自己要保重。像网友自己每天在网上看,特别是灾区的救援人员,首先有创伤性体验。第二是警惕性升高,睡觉睡不着。第三,对相似的情景就回避。你别跟我说5.12那天下午的事。还有就是亲人的死难会遭受很大打击。这位网友问到的问题,就是怎么关心救援人员。我提出三条:第一,身,身体。第二,心,心理。第三,灵,灵魂。在灾区救援再困难、再紧张不要忘记吃饭、睡觉,而且要注意疫病的传染。第二,心理上要避免过多的自责,特别是我们看到有些情景里面讲,在下面坚持了七八十个小时的人,在上来以前都能说我能顶住,结果上来抢救十分钟又遇难了,结果医护人员就哭,觉得对不起。第三,对成功失败的一些理解,对人生的看法。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