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红携宝黛畅谈新版红楼梦

    嘉宾:电视剧《红楼梦》总导演李少红
    小宝玉的扮演者于小彤;黛玉的扮演者蒋梦婕
    时间2010年9月20日14:00
    简介: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目前正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引起的社会反响也是非常热烈的。如何看这部新剧?拍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新版《红楼梦》总导演李少红携两位小演员走进中国访谈直播间……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李少红携宝黛畅谈新版红楼梦

活动描述

  •       嘉宾:电视剧《红楼梦》总导演李少红;
           小宝玉的扮演者于小彤;黛玉的扮演者蒋梦婕
           时间:2010年9月20日14:00
           简介: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目前正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引起的社会反响也是非常热烈的。如何看这部新剧?拍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新版《红楼梦》总导演李少红携两位小演员走进中国访谈直播间……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目前新版《红楼梦》正在全国各地热播,大家在收看新版《红楼梦》的同时,可能也会联想到老版,或许这部片子在开拍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要和87版的进行比较,注定了要接受社会各界的评价,在重重压力面前,导演李少红还是勇敢地接拍了这部戏,我想这其中除了需要具备实力、自信之外,可能还需要一份胆量。87版《红楼梦》富含了很多的优点,但是20年后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电视节目制作的理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我想,今天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比较的话,没有太大的意义。不过,对于如此受关注的新版《红楼梦》,导演李少红又是如何用全新的手法去诠释它呢?李少红的《红楼梦》会带给观众怎样的思想理念呢?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新版《红楼梦》的导演李少红,还有黛玉的扮演者蒋梦婕,小宝玉的扮演者于小彤。大家好!

    2010-09-20 13:56:38

  • 中国网:

    我们知道您在开拍《红楼梦》之前研读了十个月原著,您打算把什么样的理念呈献给广大的观众呢?

    2010-09-20 13:57:15

  • 李少红:

    我们接手了之后,首先花了十个月的时间做剧本、做筹备的工作,所以在这十个月里,我们每天都泡在《红楼梦》里,和红学家一起讨论整个小说的取舍、整个电视剧的方向,研究整本书。十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从20个编剧当中筛选了9个编剧,这9个编剧都是比较年轻的,有70后,也有80后,每个人平均写了5到6集,最多的一个编剧写了10集。每一集几乎都要改编5到6次,最多的一集改编过十几遍,工作量非常大。我觉得在开拍前,我们把整个方向、章节取舍、怎样表演、制作方面,都准备的比较充分,所以拍起来的时候,虽然花了16个月,但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这取决于一开始我们准备的比较充分。

    2010-09-20 13:57:20

  • 中国网:

    当时为新版《红楼梦》设定了怎样的拍摄方案?

    2010-09-20 13:57:32

  • 李少红:

    最早定下来的拍摄方案是按一百二十回的版本,因为87版主要拍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按照曹雪芹的精神编了六集戏。这次要求我们按照陈甲本、陈乙本的后四十回拼到前八十回里面去,一共是一百二十回,按照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全本去拍摄,这是一个重大的举措,第一次在影视作品里面,完整地表现了一百二十回的篇幅。

    2010-09-20 13:57:44

  • 李少红:

    第二,当时的一个重大举措是还原宝、黛、钗的年龄段,以往不管是舞台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里面人物的年龄段都基本接近于成人,而小说里面写的年龄段偏低,比较小,我们做了一个中和,基本上接近于原小说的年龄段,这也是《红楼梦》影视作品里最接近原著的一次。

    2010-09-20 13:58:00

  • 李少红:

    第三,我们按照主线和主要的脉络取舍章节,一个是年轻人的脉络,一个是家族的脉络,取舍都是在二三线、副线上,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持原著原汁原味的想法。

    2010-09-20 13:58:05

  • 李少红:

    第四,在我们拍摄中,意外地实现了一个原来觉得最难实现的理想和愿望,就是把小说里涉及到的昆曲部分全部复排了,而且原汁原味地表演出来,按照老昆曲的形态表演的。这一点在以往的《红楼梦》影视作品中没有涉及过,因为这是需要花本钱的,而且找到老的昆曲版本也是非常困难,非常费力气的。原来觉得这是一件很奢望的事情,没想到在拍摄过程中实现了这个愿望,这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基本上从这几个大的方面定了调。

    2010-09-20 13:58:11

  • 中国网:

    我们在您的作品当中也确实感觉到了《红楼梦》现实和梦境交织的意境,再加上空灵的音效,就能够把画面表现得更加唯美。您如何把握音效、画面、光的应用?

    2010-09-20 13:58:15

  • 李少红:

    从画面、声音、音乐、人物的表演来看,它更像是一个交响乐,是有层次的,都是起到相关的互补作用。对影视作品中的音乐音效,不是单纯的效果声音,实际上我们除了效果声音之外,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音效。音效本身介乎于音乐和效果之间,更多的不是从实际的声音中出来的,而是从情绪和气氛中产生的,这种音效是按照音乐的方式处理的,音源是从乐器和音乐里面寻找的,所以这里面带进来很多的气氛和心理感受,它也让你感受到梦幻,还有它渲染了情绪。比如我们有的地方用到了人声,有环境的不是现实的声音,有敲打的声音,或者是有铁器的声音,或者有一些空灵的人声,这些都是为了让你感受到心理状态、心理的气氛,而不是特别写实的东西。这些东西整体构造出来的交响乐,让你感觉到这个片子有梦幻的色彩,有虚实结合的风格。

    2010-09-20 13:58:30

  • 中国网:

    相对于小说,我想一个电视剧很难做到文字上的再现,那您在改编的时候、拍摄的时候,肯定会有重点突出的内容,也有取舍的地方,我也注意到您在新版《红楼梦》里,对袭人的戏份有很大的强化。

    2010-09-20 14:06:15

  • 李少红:

    袭人本身的戏份比较多。曹雪芹有一个功夫,他以旁人来写另外一个人,以甲来写乙,用乙来写甲,这些都是一个对比的方法。所以对于宝玉来讲,它身边每一个人的每一笔都是互补的,讲他的时候在写宝玉,讲宝玉的时候实际上在反衬他们,所以宝玉身边的人,篇幅都比较重要,因为他们主要是互动的作用。我们强调了袭人,从袭人的视角看到宝玉内心所有的东西,最早期建立宝黛的感情,在贾母后院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用了很多袭人的视角,让人们看到他们的感情是怎么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怎么开始有小摩擦,然后又在一块非常和谐,那种很微妙的感觉,这个视角实际上只有袭人能看到的。因为很多故事的衔接部分都是非常微妙的,所以让人感觉到袭人的眼光一直存在于两人之间。小说里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线索,如果没有线索,我们不可想象。它提供了很多线索,而且是非常合情合理,也是非常微妙的一笔。因为毕竟我们拍的是电视剧,它是一个视觉的艺术、是一个空间的艺术,所以在这个空间里,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独特的视角。

    2010-09-20 14:06:31

  • 中国网:

    今天现场也来了两位主演,非常年轻。我想他们在刚进入《红楼梦》剧组的时候,可能对《红楼梦》的了解还不是很多。我想问问两位,你们在进入剧组之前,对《红楼梦》有什么样的了解呢?

    2010-09-20 14:16:59

  • 蒋梦婕:

    我小的时候,最初的记忆当中,接触《红楼梦》是靠连环画,可能那个时候才四五岁,年龄特别小。我记得那个时候一个男孩穿着红色的衣服,跟很多女孩儿在一起,有一个拄拐的老太太,特别严肃的感觉。真正看《红楼梦》原著是进入剧组之后,真正地去仔细研读、去了解。当时导演给我们组织了一个读书会,每个人读一段,不懂的画下来,导演会给我们解答,导演还会问很多问题,让我们研究。

    2010-09-20 14:28:28

  • 李少红:

    最早给他们用的方法也是我自己的方法,因为我自己也是在红学老师面前一字一句地念,很大声地念。我觉得这是加强记忆的方法,你对每一字一句的感受是真切的,一边读,有问题就提出来,而且不耻下问。我想肯定会有很多很愚蠢的问题,但因为你要拍它,你必须要了解。比如说雀金裘到底是什么东西?有时候会在这个细节上停留一天,我们就在讨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包括从工艺过程,到贾母怎么来的。这些衣服里有一件鸭毛的,虽然我们不会拍它,但它究竟是怎么样的,是羽绒服吗?还是毛露在外面的?因为拍戏的需要,每一个章节你都要有很深的印象,所以我也把这种方法用在他们的身上,效果非常好。其实读书会,不是我讲大家听,而是大家自己讲,每个人念一段。于小彤念的第一段。

    2010-09-20 14:28:45

  • 于小彤:

    对,然后第一个不懂……

    2010-09-20 14:28:57

  • 中国网:

    还记得那段是什么内容吗?

    2010-09-20 14:29:11

  • 于小彤:

    每天都要念。

    2010-09-20 14:29:20

  • 李少红:

    自从“大荒山”他就不明白了,就开始讲什么是大荒山、山海经。

    2010-09-20 14:29:28

  • 中国网:

    小彤刚进入剧组的时候才13岁,可能里面很多文言文的字都还认不全?

    2010-09-20 14:29:38

  • 李少红:

    大家都有一本字典,其实字是最简单的一件事儿,意思是比较困难的一面,因为深入浅出,层次不一样,理解的程度会不一样。我们记得第一天晚上,三段都没有念过去。坐了很多人,本来是想说今天起码要把第一回念完,但实际上第一天晚上只念了三个自然段。这三段要讲的东西特别多,一边讲问题,一边讲人物,还要查,大家一块来查。必须要动手。我觉得讲课不是一个灌输性的,因为他们要演,他们必须要了解。

    2010-09-20 14:33:03

  • 中国网:

    您当时看到这样的进度,比您想象的还要缓慢,着急吗?

    2010-09-20 14:33:12

  • 李少红:

    一开始是一个都回答不了,你要说的比较多;后来进度快了,是因为大家都开始做功课。我说这些功课要做在课堂之外,你们要带着问题来,你们要自己准备好我可能要问的问题。这一套都熟悉了,他们也会准备了。后来的问题就越来越容易回答,然后就是念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每一个人物的解释也会越来越全面,一开始解释不了。

    2010-09-20 14:33:21

  • 于小彤:

    其实越念到最后就越来越顺。

    2010-09-20 14:33:53

  • 中国网:

    可能随着自己的理解,各方面的感觉也越来越丰富。

    2010-09-20 14:34:06

  • 李少红:

    对。

    2010-09-20 14:34:20

  • 于小彤:

    越来越熟悉。

    2010-09-20 14:34:28

  • 中国网:

    我觉得两位演员都非常年轻,对于导演来讲,对演员说戏这方面,如果是一个成熟的演员,有很多舞台经验的话,说起来戏来会比较轻松。对于两位小演员,您怎么一点一点地给他们先讲明意思,再让他们表演出来呢,一个外化的形式,您是怎么要求他们的?于小彤:不只是两个小演员。

    2010-09-20 14:34:37

  • 蒋梦婕:

    很多生瓜。

    2010-09-20 14:34:53

  • 李少红:

    成熟的演员,第一,有很多基本功的问题他已经解决了,还有就是他对人物基本的理解基础都是有的,你就是再帮他在这个基础上慢慢丰富。

    年轻演员的演技技巧、表演的基本功还不是非常扎实,很多时候你就要从气息上就要开始教,然后吐词、站、走、念,每一个环节需要注意得非常多,再加上对人物的理解,肯定是要每一个层次都要讲到。最主要是靠他们的悟性,要好,领会能力要强,这样就能跟得上节奏往前走。也是和读书一样,一开始比较难,虽然前面有五个月的培训,但是纸上谈兵,在教室的感受和在现场的感受是不太一样的。

    2010-09-20 14:40:33

  • 中国网:

    这五个月的培训,除了研读《红楼梦》之外,还有什么?

    2010-09-20 14:41:12

  • 李少红:

    所有的基本功,他们都练。而且他们比学校里的人要辛苦,因为他们是速成。老师都是一流的老师,而且每天都要上七八门课,每天早晨从六点半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多,所以很辛苦,完全是强化的训练。多亏了那五个月,起码基本功就不陌生了。但真正到现场的时候,还是不一样的,还得要提醒,还有一些东西,你要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他们每一面不足的地方,要提醒他。

    2010-09-20 14:41:23

  • 中国网:

    现在看来,效果怎么样?

    2010-09-20 14:41:31

  • 李少红:

    我觉得还是挺好的,因为像他们这样的年龄层,整个一部戏50集下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再加上整个人物的状态、变化、层次,每一场戏的不同意思,都能够表现出来,我觉得对他们来讲是相当大的飞跃。

    2010-09-20 14:41:44

  • 中国网:

    我们也在您的影片当中看到了很多唯美的镜头,比如说像1998年的《大明宫词》,到2001年的《橘子红了》,每一个镜头都那么优美、动人,给人的感觉。可能时隔多年之后,我们对于具体的情节记不太清楚了,但是在脑海中依然留下了一幅幅鲜明的照片。我们在《红楼梦》当中又看到了很多诗情画意的画面,甚至把这些美轮美奂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这是您一直追求的一种效果吗?

    2010-09-20 14:41:52

  • 李少红:

    我觉得大家让我来拍《红楼梦》,可能就是有这样的愿望,否则也不会让我来拍。希望把这种感受从艺术上发挥到极致,我觉得《红楼梦》也非常值得这样去做的。

    2010-09-20 15:05:28

  • 李少红:

    到宝黛爱情的时候,你在网上看到,或者是观影之后,所有人都在讨论他们之间的微妙感觉。这种感觉实际上很多人都体会到了。我自己在微博上和网上都能感觉到,一讨论到这个层面,很多年轻人跟你有说不完的话,而且很多感受都是非常真挚的,很多人甚至都能够把台词一遍一遍地说给你听,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我是谁,就像说给一个普通朋友听一样,这就是感同身受了,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2010-09-20 15:05:41

  • 李少红:

    另外,宏大的场面只是《红楼梦》中的一部分,真正给人们留下的还是这些人物。比如脍炙人口的谁都知道的,一提《红楼梦》,都知道宝黛钗,都知道贾母,都知道贾政,都知道这些很生动的人物,我觉得什么时候拍的《红楼梦》都会留下这些人物。这次我们除了这些人物之外,还增加了一些人物,原来小说中的人物,包括像王夫人、邢夫人,过去在影视作品中没有强调的人物,这次都凸显出来了。包括四大丫鬟,我想这次给人们印象是非常深的,她们是从头演到底,而且她们的戏份基本上保存下来,没有什么删减,所以他们这些人物都是很鲜活的。我们看到网上对她们的判词,我觉得这次是对判词最大的普及,十二金钗的最终命运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个判词很多人都会说,不像原来我们印象中说不出几个来,现在几乎说一个大家都知道。我觉得这实际上说明了这些人物给大家留下了印象,每个人都有他喜爱的人、有他不喜爱的人。包括这次婆子这一层面,都有很多人物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像小说中闹厨房,是反映一群小人物的。我相信这次闹厨房会给大家的印象非常深。而且抄检大观园,这些小丫鬟的命运,也会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一部好作品,给人们留下的人物是最重要的。

    2010-09-20 15:05:53

  • 中国网:

    深刻的人物形象才是一部电视剧、一部小说的灵魂。

    2010-09-20 15:06:07

  • 李少红:

    所以宝黛钗也是大家争论的焦点。在人格、性格上,我看每天讨论的都是谁喜欢谁,谁不喜欢谁;谁好,谁不好。有人说我就喜欢宝钗,我就喜欢黛玉,小宝玉生动活泼、大宝玉深情,这些都是大家很重要的讨论内容。为什么王夫人会喜欢袭人?昨天播到雀金裘的时候大家就热烈地讨论晴雯,有人就说我就喜欢晴雯这样的人。他们之间都在讨论,有时候我们就变成观众了。我倒觉得,现在戏播了,我自己成了观众了。大家都在剧中,我在剧外,看每一个讨论的现场,每个人对人物的理解,和他自己很相似,和他自己的生活很相似。有的人不能想晴雯,一想到晴雯的那两句话,眼泪就哗哗的,就不行了。我想,这一定是和他的生活以及自己的人格是有关系的。所以我就觉得这说明《红楼梦》里的这些人物曹雪芹描写得太好了。这对创作人员也有非常大的空间,我们过瘾的也是创造这些人物,你创造的这些人物给人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2010-09-20 15:06:19

  • 中国网:

    梦婕,小时候你就看过《红楼梦》的连环画,当时最喜欢里边哪个人物?

    2010-09-20 15:07:00

  • 蒋梦婕:

    不太有印象了,不过演了《红楼梦》之后,还是最喜欢黛玉。

    2010-09-20 15:07:16

  • 中国网:

    之前有没有想过自己会演黛玉?

    2010-09-20 15:07:24

  • 蒋梦婕:

    从来没有想过。我真觉得能够被挑选为林黛玉的扮演者是非常非常荣幸,也是特别幸运的一件事情。我记得刚开始知道我有可能参与《红楼梦》的时候,比如见到导演之后,知道进入《红楼梦》剧组的时候,我觉得能演一个丫鬟,即使是端一个盘子,不说一句话,在镜头中划过都行,自己已经很满足了,很荣幸的一件事情。

    2010-09-20 15:07:32

  • 中国网:

    但是没想到最后演黛玉?

    2010-09-20 15:07:41

  • 蒋梦婕:

    对,当我要知道演黛玉的时候,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身上要负的责任更多,我也知道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把这个人物演好。

    2010-09-20 15:07:57

  • 中国网:

    你觉得你和黛玉两个人的性格有相似的地方吗?

    2010-09-20 15:08:04

  • 蒋梦婕:

    我觉得在文艺方面比较像吧,黛玉喜欢写一些东西,她会触景生情,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我会经常看到什么,就会把它转化为文字写下来,记一下自己的心情。

    2010-09-20 15:08:12

  • 中国网:

    我们知道小彤进入剧组的时候非常年轻,才13岁,经过这三年的拍摄,我想《红楼梦》对你有很深的影响,具体有哪方面呢?

    2010-09-20 15:08:23

  • 于小彤:

    首先是读懂《红楼梦》,其次是学会演戏,尽管现在没有太多的演戏经验,但起码入门了。然后最多的就是做人,可能因为13岁正好是在发育期间,变化也特别快,大家看到两年前和两年后的我,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不管是声音还是个子。

    2010-09-20 15:08:33

  • 蒋梦婕:

    还有头发的长度。

    2010-09-20 15:08:47

  • 于小彤:

    我好不容易说句话,别打扰我了。我特别珍惜这两年的时光,我也特别幸运能够记录这两年的成长过程。比如再过20年,又有一个新新版的《红楼梦》,到时候我就跟他们说,你瞧这个10版的《红楼梦》,这是我小时候的戏,我觉得这是特别美好的回忆。

    2010-09-20 15:08:55

  • 中国网:

    宝玉身上的哪些特质是你最喜欢的?

    2010-09-20 15:09:03

  • 于小彤:

    我觉得宝玉是所有男孩子的榜样。

    2010-09-20 15:09:14

  • 中国网:

    有哪方面的优点?

    2010-09-20 15:09:22

  • 于小彤:

    我也不管他学习好不好,也不管他怎么样,他对所有女孩都能一视同仁,包括出身不好的小官,唱戏的戏子是最低档次的,但他还是会为她们流泪、会为她们动气、生气,我觉得这是宝玉特别男人、特别男孩的地方,也特别多情的一面。

    2010-09-20 15:09:30

  • 李少红:

    实际上对女孩的真情,让人感觉这个男人很率真、很真实、很善良。

    2010-09-20 15:09:38

  • 蒋梦婕:

    因为宝玉的性格在当时的社会很不一样,当时重男轻女,我觉得这一点特别珍贵。他说,男人是泥做的,女孩是水做的。他觉得女孩是特别干净、特别洁净。

    2010-09-20 15:09:58

  • 于小彤:

    我是水泥做的。

    2010-09-20 15:10:43

  • 李少红:

    在现实中的于小彤是水泥做的,所以你是电线杆。

    2010-09-20 15:10:49

  • 于小彤:

    讨厌。自己挖的坑,自己往里跳。

    2010-09-20 15:10:59

  • 中国网:

    现在两位小演员在李导演的帮助下已经有名气了,现在的生活和之前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2010-09-20 15:24:57

  • 于小彤:

    那老大了。以前可能会跟现在的环境、周围的事儿都不一样了。以前是在学校里。但我觉得有失必有得,在《红楼梦》里学到了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2010-09-20 16:01:49

  • 中国网:

    学到了哪些?

    2010-09-20 16:01:59

  • 于小彤:

    做人、拍戏,学习了好多好多生活上的东西,说不清,就是觉得在《红楼梦》的这几年,我自己也感觉到有几个转折,就是觉得长大了。我爸的感觉特别明显,因为我一年回去一次,因为要拍戏,过年回去陪爸妈,爸妈就说跟学校里面不一样了。

    2010-09-20 16:02:07

  • 李少红:

    我得帮他总结一下。因为在学校面对的是知识、课堂,但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红楼梦》和社会有了接触了,这个课堂更大了。一个是面对名著,名著是博大精深的,你需要拿所有的智慧面对它。另一个就是面对社会,因为你拍了《红楼梦》,你可能就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社会人了,你怎么面对社会、大家对你的认识,鲜花、板砖,有好的,有不好的,怎样正确对待它,这是人的成长。我想他们肯定通过《红楼梦》所得到的东西远远比课堂上所能学到的东西多得多。所以他们有幸能够在他们的生活中和名著这样相遇,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吧。

    2010-09-20 16:02:15

  • 中国网:

    梦婕有什么变化?

    2010-09-20 16:02:24

  • 蒋梦婕:

    我觉得更忙碌了,正因为有了《红楼梦》,我们能够把想说的话告诉大家,把我们的拍戏经历告诉大家。刚才小彤说在《红楼梦》之后,学到了很多东西,像《红楼梦》这本书、做人,以及在生活中、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其实我们刚进《红楼梦》的时候,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大家都要围着你。现在是一个大家庭,这么多的人对我们的关心,让我们完成这么好一部戏。

    2010-09-20 16:02:41

  • 中国网:

    在《红楼梦》的大家庭里,让大家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2010-09-20 16:02:53

  • 李少红:

    因为拍戏,这些孩子都在一块,也相处了两年多了,拍完戏以后,他们还像姐妹一样在互相联系,虽然分散在各个组了,全国各地都有,但现在有网络、微博、通讯,所以还把他们联系在一块。我觉得这也挺好的,这也是《红楼梦》带来的,把他们牵连在一块了,互相可以照顾、互相可以鼓励。比如说袭人前两天在剧组里低血糖、晕了,马上大家关心她,打电话、发短信,关怀她,在微博上问寒问暖。我觉得独生子女有这样的一种意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

    2010-09-20 16:03:14

  • 中国网:

    这也是他们在《红楼梦》中学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

    2010-09-20 16:03:17

  • 李少红:

    对,大家都要互相鼓励嘛,往前走,集体的力量是比较大的。

    2010-09-20 16:03:28

  • 中国网:

    我们同样也注意到了新版《红楼梦》有一个亮点,加入了很多旁白,有的观众觉得特别好,便于理解,没有看过原著的人觉得理解起来很轻松;但是也有的人觉得旁白是过于多了。

    2010-09-20 16:03:36

  • 李少红:

    对于旁白的不同认识,红学家自己内部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人对故事非常熟悉,就觉得不用说;有的人就会觉得都是用的曹雪芹的语言,非常亲切。除了你看到的表面的东西,增加了一些更深的寓意性的东西,非常有用。从我自己和观众的交流来看,大部分观众认为旁白是很有用的。因为电视剧是一个大众媒体,面对很多的人,绝大部分观众对《红楼梦》是不熟悉的,他们就会借助于这个知道事情、了解剧情,更清楚、更多。但旁白的设计不完全是为了了解剧情,还有一部分意义在于,曹雪芹写的《红楼梦》里有很多层次、有很多暗示,有很多文学里面的意境。这些东西,我觉得有一些是画面能够传达的,有一些是画面传达不了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宝玉到了秦可卿的房间里睡午觉,做了太虚幻境这个梦。书里从走进秦可卿的屋子里,描写了一系列宝玉眼里看到的东西,每一样东西都是珍奇异宝,都有来历,而且来历都是历史上的故事。比如说武则天的铜镜、赵飞燕的银盘、寿昌公主的珠奁,还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这些画面是没法发生的,但是这个寓意对这场戏非常重要,是历朝历代非常有名的美女偷情的东西,所以这实际上是对他有一定诱惑性的东西。这些东西要不要表达出来呢?我觉得一定要想办法表达出来,因为曹雪芹的每一笔都没有废笔,都是有寓意的。要是我们能够借助一个方法点到,你慢慢地去体味,也许你第一次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是有书在,可能我们能起到的作用是让你去看书,你了解书里面就会知道它一层一层的寓意在哪,回头再听的时候可能就明白了这些想法。我觉得这些东西你能理解它就能存在,你不理解它就永远在那个地方,等待你了解,我觉得像这种东西还是保留它为好。

    2010-09-20 16:03:44

  • 李少红:

    所以,我们的镜头就随着宝玉的视线交代了所有这些东西,同时也有一个像曹雪芹一样的人在你耳边轻轻地告诉你,这些东西的不平凡在什么地方,都是一些不平凡的东西。包括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走到探春家,所有的东西,佛手啊、大石板的书桌啊,走到蘅芜苑里面,介绍宝钗的这个环境,都是有寓意的,雪洞一般,才可能有贾母的那句话: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够素到这个程度呢?太不识体统了。一定要把我的东西找三样来摆摆,起码要有一点摆设,这是一般大家闺秀起码要做的事情,这点不做到就有点太过了。如果你没有前面的描述,贾母的话就不知从何而来,所以每一个层次是靠方方面面堆积出来的。从整体上来讲、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是需要的。对于观众来讲,觉得“多”的观众,一种可能是他第一遍看的时候还顾不过来,又看又听,可能对剧情不是很熟悉,可能有点忙乱,还不如不要说,说什么没有听到,给我直接的反应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听。

    2010-09-20 16:04:19

  • 中国网:

    可能眼睛只关注在画面上了,不能兼顾在听的方面。

    2010-09-20 16:04:36

  • 李少红:

    对,但是《红楼梦》这本书有一个特点是经得起你反复推敲的。它伴随着你一辈子,你不同的时候拿出来看,不同的历史阶段和自己不同的人生道路的时期看,体会都不一样。《红楼梦》这个电视剧,可能在未来的时间里,还会有机会看到它,在反复的过程中,可能每次体会到的东西都会不一样。对这点我还是有信心的。

    2010-09-20 16:05:31

  • 中国网:

    除了有一些旁白的引入之外,我注意到您在音乐方面也是非常考究,里面加入了大量的乐曲的元素,当时对音效这方面是出于怎样的定位?

    2010-09-20 16:05:40

  • 李少红:

    音乐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昆腔,包括在曹雪芹书里面,第一回里也写到了这些。在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也是昆曲比较鼎盛、流传最广的时候,这是那个时候的文化特征。我们要表现《红楼梦》,文化背景是一定要有的。那时候他们最时髦的是听摇滚乐,还是交响乐,这是不同的,我们要把那个氛围表现出来。就像韩熙载《夜宴图》一样,你要有那个时代的特征,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舞蹈、什么样的诗歌。诗歌,大家很清楚,他们有很多诗社。游戏,他们有很多的占花名啊、猜酒令啊。但是戏剧是什么,就是昆曲。昆曲在那个时候是中国唯一的戏曲,中国戏曲的源头是昆曲,昆曲的产生是在士大夫家、是在文人雅士的环境中产生的,然后才到了世俗、到民间,才产生了地方戏曲,是这样的一个规律。所以在《红楼梦》里,知道这样的情况之后,你就知道昆曲在这个里面一定是不可缺少的。何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曹雪芹是一个昆曲迷,他对昆曲是很有造诣的,他写的昆曲的任何一个折子戏和片段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真有这出戏,所以你没有办法回避。所以我觉得最适合于《红楼梦》的音乐元素就是昆腔。

    2010-09-20 16:33:31

  • 中国网:

    最适合的音乐元素是昆腔,那装束是怎样的呢?

    2010-09-20 16:33:42

  • 李少红:

    实际上在用额妆的过程中间,我要非常感谢黄能馥老师。他是国家服饰第一人,是最权威的人士了。刚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得到了他很大的鼓励。也是因为他的鼓励,我们才坚持了这个想法。因为当时他觉得我们很大胆,但是他觉得“我可以给你找到依据”,所以他专门给我们收集了关于服饰变化的历史过程的依据,最早就是从南北朝开始,南北朝的服装,还有宋代的民间巧额,再到戏曲用这些东西。戏曲是取材于生活中的元素,因为戏曲唱的都是才子佳人,因为这些东西恰恰是那些贵族生活中一部分妆容,这种妆容在历史上一直是有的。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再来改良我们想表现的方法,也是为了标识贵族生活的妆容和世俗是有区别的,是不太一样的。这点规划,对于《红楼梦》来讲还是挺重要的,因为《红楼梦》毕竟是一个贵族生活的领域。所以在这个戏里,小姐、夫人是有妆容,丫鬟和社会上来的人——就是婆子,就没有,她是有区别的。而且这个是个妆容,并不是24小时都带着的,而且她有年龄(的问题),像女孩子,要到了成年的时候才有这个妆容。小时候,像宝钗15岁之前,就没有这个妆容。黛玉在一开始出场的时候,也没有这个妆容,一定是大了之后才慢慢有了这个妆容。我觉得这也合乎古典民俗。

    2010-09-20 16:33:53

  • 中国网:

    现在新版《红楼梦》的头饰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家对铜钱头、宝玉的朱古力头型议论比较多。

    2010-09-20 16:34:20

  • 李少红:

    这个头型在书里面就是这么写的,我们基本上是在书里面描写的基础上完善的,比如说额妆,还有宝玉这个头型,肯定都是艺术化了。有这样的元素,我们把它艺术化了,确实变成了一个辨识度很高的特征,新版《红楼梦》的一个特征。它还是有一些依据的。包括宝玉这个头,人家就是这么写的:松松地扎起一些小辫子,把一些小辫子扎成一个。那只能说那时已经很现代了。我觉得这点还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吧,而且大家讨论这么强烈,也说明这个特点非常强。

    2010-09-20 16:34:30

  • 中国网: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010-09-20 16:34:41

  • 李少红:

    它就成了一个辨识度很高的标志,以后也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了。

    曹雪芹的书里,有很多装束都是来自于戏曲。包括宝玉的装束,本来就是戏曲里分辨成年和未成年的标志。再加上金冠,金冠不是生活中的,是戏曲里面的,尤其金冠前面那个绒球,原著里面写的就是绒球,绒球的标识就是戏曲里的,就是舞台上的东西;还有蟒袍、箭袖就是舞台戏剧服装的术语,不是生活服装的术语。说明在这方面,曹雪芹也会把各种艺术元素拿来运用的,这点也给了我们创造的空间。历朝历代的艺术家,可以发挥想象去完善它。

    2010-09-20 16:34:50

  • 中国网:

    您觉得其他方面的因素对于您的拍摄,对于纯艺术的创作有哪些表现?

    2010-09-20 16:35:09

  • 李少红:

    我觉得对艺术创作更多地是有利的帮助,尤其是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是我们文化环境最宽松的时候,比以前来讲,你要能够反映一个全本《红楼梦》,主要的内容都允许表现出来,这已经表明了它的宽松了。比如说在87年的时候,还是以一个政治的前提为标准,在反封建的政治主导思想下进行改编,现在能够尽可能地把原貌反映出来。这样比较的话,现在的环境更宽松一点,对于文艺创作来讲。

    2010-09-20 16:35:29

  • 中国网:

    您觉得现在再拍《红楼梦》,再看《红楼梦》,对现在的时代精神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2010-09-20 16:35:37

  • 李少红:

    在我来看,我觉得《红楼梦》是离现在最近的一本书,不管你的时代有任何变化,只要是在中国,任何历史时期都能在《红楼梦》里面找到相同的,和你最接近的感受,所以《红楼梦》为什么能够称得起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我觉得跟这个有很重要的关系。现在人们再去回顾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渊源,我们的根、社会结构、人生道路,甚至于包括情感、习俗,方方面面你都会有收获的,你都会在里面找到有营养的东西。

    2010-09-20 16:35:45

  • 中国网:

    我想新版《红楼梦》播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能社会上都对《红楼梦》表达了各自的看法,您现在了解到怎样的看法呢?

    2010-09-20 16:35:54

  • 李少红:

    实际上我在刚才的谈话中也涉及到了,我觉得我是观众,我在感受着社会对《红楼梦》的关注,以及对剧情、对《红楼梦》本身的文艺批评和关注度,还有对人物的讨论。通过这个过程,一定是对每一个观众和关注《红楼梦》的人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一个效果。

    2010-09-20 16:36:03

  • 中国网:

    现在也有一部分观众提出一些质疑或者是批评,我觉得任何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不可能绝对的完美。您觉得有哪些意见是比较中肯的,是可以接受的?

    2010-09-20 16:36:17

  • 李少红:

    不管是《红楼梦》还是以往拍摄的作品,其实大家都给了很大的鼓励,都觉得这些作品对他们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但对我来讲,确实每部作品都有它的遗憾和不足的地方,这些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对于原创性的作品可能没有机会了,但对于《红楼梦》来讲还有机会,它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被人翻拍,在下一次翻拍的时候,每一版都是对上一版的补充,可能在这一版的讨论中,现在关注的年轻人里,一定会有下一代红学家,也会有下一代艺术家。在那个时候,人们再去翻拍《红楼梦》的时候,是一部一部地完善它。对我来讲,遗憾肯定是存在的,因为有一些篇幅的问题,还有一些现实的条件问题,我不能够完全做得到的地方,也有一些你要忍痛割爱的地方,有些情节我自身也非常喜欢,但因为篇幅的原因,这次没有机会再表现了。就像包括原来87版的王扶林老师一样,太虚幻境都已经拍了,但是最后也无法表现的局面,是一样的。

    2010-09-20 16:36:26

  • 中国网:

    感谢李少红导演做客中国网,希望我们的新版《红楼梦》能够取得更高的收视率,也希望两位演员和李少红导演能够在今后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影视作品。

    2010-09-20 16:36:35

  • 李少红:

    谢谢。

    2010-09-20 16:37:24

  • 于小彤:

    谢谢。

    2010-09-20 16:37:33

  • 蒋梦婕:

    谢谢。拜拜!

    2010-09-20 16:37:39

  • 中国网: (责编:韩琳;主持:张翼;图片:胡迪;导播:周姗姗;摄像:高聪、李异涛)

    2010-09-20 16:38:48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whmr/2010-09-19-hongloumeng.wmv

数据地址:

    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created/7584/152_1_0101_desc.htm

图片大图:

  • 李少红携宝黛做客中国网

    中国网 胡迪

  • 李少红携宝黛畅谈新版红楼梦

    中国网 胡迪

  • 访谈现场

    中国网 胡迪

  • 9个编剧都是比较年轻的,有70后,也有80后。

    中国网 胡迪

  • 从画面、声音、音乐、人物的表演来看,它更像是一个交响乐。

    中国网 胡迪

  • 有时候会在这个细节上停留一天

    中国网 胡迪

  • 大家都有一本字典

    中国网 胡迪

  • 吐词、站、走、念,每一个环节需要注意得非常多

    中国网 胡迪

  • 最初的记忆当中,接触《红楼梦》是靠连环画。

    中国网 胡迪

  • 李少红与蒋梦婕交流

    中国网 胡迪

  • 小宝玉扮演者于小彤

    中国网 胡迪

  • 李少红与于小彤

    中国网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