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敖汉旗:林改给沙区林业带来发展机遇
活动描述
- 嘉宾: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旗委书记 吉玉龙
时间: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16:00
简介:内蒙古敖汉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这里,植树造林始终是与防沙治沙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这块土地上,如何依法搞好林改工作,就有了更大的困难和更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在林改、造林、防沙治沙的路途上,敖汉旗60万人民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他们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成功经验?中国访谈请敖汉旗旗委书记吉玉龙来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访谈。内蒙古敖汉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这里,植树造林始终是与防沙治沙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这块土地上,如何依法搞好林改工作,不断推进治沙防沙进程,就成为旗委、旗政府的重要任务。现在这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敖汉旗60万人民交出了一张怎样的成绩单?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召开前夕,我们请敖汉旗旗委书记吉玉龙来给大家做一个介绍。首先欢迎您来到中国网做客。
2010-10-22 15:58:02
- 吉玉龙:
主持人您好!
2010-10-22 15:59:39
- 中国网:
敖汉旗地处沙区,全旗人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就开始了艰苦的防沙治沙的工作,我们通过四十年的努力,如何把防沙治沙工作不断推进呢?
2010-10-22 15:59:52
- 吉玉龙:
敖汉旗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南缘,历史上风沙问题比较严重。从70年代开始,我们在上级党委领导下,旗委、政府带领全旗60万人民治山治水治沙,向风沙开战。通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一人责任一人干,一张蓝图做到底,发扬“不干不行,要干干好“的敖汉人的精神,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造人工林560多万亩。现在我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3%,生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010-10-22 16:00:09
- 中国网:
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就进行了林权制度改革,当时面临的局面是怎样的,遇到了哪些困难?
2010-10-22 16:00:24
- 吉玉龙:
到本世纪初的时候,我们敖汉旗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治山、治沙、治水,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现在我们的生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群众生活水平和农业生产条件已经有了根本的提高。但我们在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上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第一、多年来我们在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的过程中进行生态建设,种树种草,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当时历史的原因,技术的原因和财力的原因,出现了林分质量不高的问题,比如说出现了很多的小树、老树,出现了很多树种不适应当地林地条件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死亡,再加上由于经济效益不高,群众的营林积极性也不高的问题。
第二、整个林业的经济效益不高。经济效益不高带来的是群众进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我们的一些政策不到位,比如说采伐问题、林地流转问题、育林基金管理问题等问题,都是我们林业建设上面临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我们只有通过改革来解决它,通过改革、通过机制的创新来推动林业的发展。
2010-10-22 16:00:38
- 中国网:
敖汉旗有哪些措施来攻克这些难关,当前我们林改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2010-10-22 16:00:47
- 吉玉龙:
林改难度比较大,针对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旗委、旗政府认为,林改是要加快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采取了几条措施:
第一,组织力量。我们实行了乡、村、旗三级包村三级书记抓林改任务,处级干部包乡镇,抽调了1200多名三级干部,涉及到30多个村,让他们到群众当中去动员,进行引导,同时对他们加强林改业务的培训。每一个村都制定具体的林改方案,这个林改方案必须得到全体群众的支持,也就是说要按照群众的意愿,按照上级政策进行林改。
2010-10-22 16:00:56
- 吉玉龙:
第二,制定方案。我们在制定改革的方案时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三,做好舆论引导。让全社会对林改都有所了解,支持林改,参与林改,这样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在全旗掀起了一场“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的绿色革命,通过这三项措施来推动林改,我们觉得这样效果比较显著。
2010-10-22 16:01:08
- 吉玉龙:
林改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具体操作上是以家庭承包为经营主体、其它形式并存的改革模式,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分、二包、三租、四卖”这样四种方式进行产权的明晰。
“分”就是平均分配。这些主要是对集中连片、林分质量比较好的集体林地,合理划分若干个经营地块,均分到户,实行家庭承包。这是我们旗这次林改的主要模式。
“包”就是竞价承包。竞价承包主要是对地块比较小,但立地条件又比较好,不便于、不能够均分的小块地进行竞价承包,合理地承包给村民。这样就解决了小面积林地不便均分的问题。
2010-10-22 16:01:20
- 吉玉龙:
“租”主要是对经济林,比如说果园、灌木采种林、苗圃地采取租赁经营的方式,解决了有效利用的问题。
“卖”是公开拍卖。因为有些林地条件比较差,或者各方面环境都比较差,群众又不愿意去承包,这样的情况怎么办?于是通过公开拍卖,可以拍卖给群众,也可以拍卖给社会上其他人,动员各方面力量来参与到我们林业经营和管理过程当中来。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在配套改革上做了一些探索,主要是成立了旗的林业要素市场,完善林权流转制度。同时对森林采伐,在上级林业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试点,主要是加大林地管理的力度,同时加快资源的有序抚育、管理和利用。通过这样的操作以后,我们扶持了一批营林大户,也包括一些专业合作社。现在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了21家。这些措施都很好地推动了林业改革。
2010-10-22 16:02:06
- 中国网:
沙地的林改工作主要是以生态保护、防沙治沙为核心的,这就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比如其它林区都是发展立体的林下经济,树上种果子,树下养鸡,还可以种一些植物,让农民增收致富。可能敖汉旗受地理环条件的限制,是否能发展这些产业?
2010-10-22 16:02:10
- 吉玉龙:
因为我们处于科尔沁地区,突出的问题是缺水,降雨量小,地下水资源匮乏,所以,前些年风沙危害非常严重。现在治沙造林用的模式主要是植树和种草,再加上一些工程措施。那么群众的效益从那里来?我想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
从大的方面来说,通过生态的改善,来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条件。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以后,粮食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通过种树种草等措施,把天上的水储存下来,也防止了水土流失。还有,我们的植被大量流转,灌木草和林地也给农民养畜创造了条件,所以发展了大量的草食家畜,这样也使农民能够增收。
2010-10-22 16:02:31
- 吉玉龙:
另外,我们这些年也在摸索,在改善环境,发展农业,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上也在发展速生生产林,比如杨树或大的苗木,这样也能使群众增收。包括在林下、林间,怎么样保证在我们的生态建设成果前提下充分地进行开发利用,我们现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在林间种苜蓿草,苜蓿草用来养畜;还有在林下种药材、养鸡,这些模式我们都在探索。
2010-10-22 16:02:43
- 吉玉龙:
这些东西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去研究,不断地去积累,但是从这几年的实践看,这些方法对群众增收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在这些方面都会给我们的群众带来很大的效益。我说一个数字,目前我们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今年大约要到5000元,来自林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收入已经占到了30%,也就是说已经接近三分之一。所以,生态建设、治沙造林对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对推动当地经济也至关重要,它的效益是多方面的。
2010-10-22 16:02:56
- 中国网:
现在通过林改之后,农民确实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您怎么看待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2010-10-22 16:03:12
- 吉玉龙:
我认为生态建设首先追求的是生态效益。敖汉旗几十年来植树造林首要是解决生存环境的问题,生存环境的基础是生态。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和财力物力,创造了这样的生态环境,我们的自然环境好了,生产条件也好了。但生态建设能不能再上水平,能不能再有新的提高,我认为关键在你的生态建设能不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只有产生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后,群众的积极性才会更高,群众和各级组织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才会更多。所以我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2010-10-22 16:03:25
- 吉玉龙:
我们曾经提出来“三效统一”,也就是生态建设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我们在前几十年是生态效益优先,2000年以来,也就是本世纪以来,随着我们生态环境的好转,我们又提出来要“三效统一”,特别是要重视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的提升,来促进生态的进一步好转,使群众增收,来调动群众营林造林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所以,我认为这二者没有矛盾,是一个统一体。
2010-10-22 16:03:34
- 中国网:
您认为林改之后给农民带来的最大实惠是哪些方面?
2010-10-22 16:03:44
- 吉玉龙:
我认为给农民带来实惠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生存条件的改善。敖汉旗在60年代末期的时候,风沙危害已经使70%的国土面积达到了半沙化的状态,有40%的国土面积已经流沙遍地了。当时敖汉旗的粮食生产能力,在60年代没有一年产量超过2亿市斤(1亿公斤),生产条件非常恶劣。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条件好了,风沙的天数减少了,没有大风危害了,同时生产条件也改善了。比如这两年粮食生产能力平均在15亿斤(7.5亿公斤)的水平,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是人们的生存条件发生了改变。
2010-10-22 16:04:01
- 吉玉龙:
第二、经济效益,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了。来自林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三分之一,同时粮食产量增加和畜牧业的增加都和生态改善有关系。我们粮食生产能力由2亿斤提高到15亿斤,这样大的幅度,依赖的是环境的改善,依赖的是生态的基础。同时我们的畜牧业也是一样,其中包括城镇建设,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在内蒙也是比较好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生态好转了。所以,我觉得给我们群众带来的一是生存环境的改善,二是经济效益的增加。
2010-10-22 16:04:18
- 中国网:
您也说到了林业使生态环境变好了。您认为当前治沙工作和以前相比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010-10-22 16:08:34
- 吉玉龙:
在2000年我们开始探索林改以来,通过接近十年的努力,虽然现在的林改还在进一步完善过程当中,虽然时间比较短,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原来生态建设的基础上的。它起到的效果,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活力得到了显现。比如说现在群众在林业上舍得投入,对林业的重视程度非常高,群众科技兴林的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10-10-22 16:08:42
- 中国网:
您觉得林改工作给我们沙区的林业发展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
2010-10-22 16:08:51
- 吉玉龙:
通过这几年林业改革,通过不断探索,我们有这三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现代林业建设形成了新的气象。现在营造林资金紧张的矛盾得以缓解,因为把林地分到户,产权明晰,群众会把他的资金用于林业建设,不光靠国家投入和地方财政投入。这几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现在,社会投入林业建设的资金就在1亿元以上。这几年我们利用社会力量完成造林36万亩,完成低产林的改造25万亩。特别是最近几年,民间和各级政府还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说通过先治后卖、先卖后治、产权到户的方式,对我们的沟道进行治理。因为我们这个地方过去属于风沙危害区、水土流失区,有许多沟道,我们每年治理沟道都在3万亩以上。科技兴林的水平有了提高。比如用生根粉、保湿剂、保水剂、地膜覆盖、机械作业等等技术,都开始广泛地应用在林业生产上。这些都使得生态治理模式不断地改善。
2010-10-22 16:09:03
- 吉玉龙:
第二、生态成果的保护开创了新的局面。林改启发了农民营林、护林的意识,因为林地是自己的,所以他要舍得投入。特别是林改以后,各个村都自发地成立了护林、护草、防火的专业队伍,林业案件发生率大幅度下降;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由过去各级组织推动,群众不愿意干,到现在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进行防火,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我们最近这十年来基本没发生大的火灾,这在500多万亩林地的旗县是不容易做到的,这与改革是有直接关系的。
2010-10-22 16:09:17
- 吉玉龙:
另一方面,由于松树比较多,病虫害的防治非常困难,过去解决起来、组织起来也比较困难。这几年因为进行了林改,群众自发地来做,化整为零,群众齐上阵,大家齐参与,所以大的病虫害基本没有发生。林地的利用上,过去一放就乱,一管就死,通过林改之后,自己的林地怎么利用和开发,按照林业部门的指导来进行,就不会出现问题,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生态建设和生态建设成果开发利用的矛盾。
2010-10-22 16:09:26
- 吉玉龙:
第三个变化,林改给农牧民增加了增收的新渠道。在林业改革过程当中,有的群众进行拍卖,他就可以得到一些现金收入,这些现金收入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这样就可以推动他致富。同时也有一些群众在这个过程当中承包了林地、荒山、沙地,在沙地上、荒山上又进行植树造林。比如我们东荷乌苏村有一个鲍长富的牧民,在2004年的时候承包了3500亩流动沙地,通过最近这六七年的治理,到去年他家在这块沙地上的收入达到人均1万元以上。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比如南部山区治理沟道,栽种速生杨,有的地方栽果树,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从发展趋势上看,效果非常显著,群众治理沟道和沙地的积极性也愈发高涨。比如热水溏村,他们每一年治5000亩的沟道,村里人均2.5亩。按我们林业蓄积率的增长量看,一年一个人可以增收700元。所以,我觉得林改为沙区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2010-10-22 16:36:25
- 中国网:
目前在林改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下一步的林改工作重点是什么?
2010-10-22 16:37:17
- 吉玉龙:
通过这段时间林改的实践,我们觉得当前林改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历史遗留下来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这主要是因为造林过程是几十年的漫长过程,管理体制不一样,机制不一样,所以产生了很多的遗留问题。比如说边界问题、权属问题、手续问题、投入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需要费一定的时力。
2010-10-22 16:54:59
- 吉玉龙:
第二,我们通过林改分山到户、分林到户,但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比较分散,分散以后就不便于集中管理,不便于采取集中管理的措施。所以,怎么样寻求资金,这也都是制约。
2010-10-22 16:55:07
- 吉玉龙:
第三,现行林业管理体制上,包括法律法规和改革的需要还不能相衔接。有的时候我们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相应的行政法规还没有出台或还没有完善。比如说群众分得了速生林,但是他通过经营管理,速生林长得快,这样砍伐的时间要缩短,但法律法规对这方面是有规定的。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是需要我们在下一步林改过程当中解决的问题。
2010-10-22 16:55:19
- 吉玉龙:
下一步我觉得主要是要解决好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在基础层面上要集中化解矛盾,要把历史矛盾化解掉。这也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和谐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要把林改真正地改到底,进行到底,改出效益来,这是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确保群众在林改过程当中得到实惠,林业得到发展,社会更加和谐。
2010-10-22 16:55:30
- 吉玉龙:
第二,在管理层面上产权要到户,要深入地探索林业发展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比如可以推进林业合作社、林业协会、股份公司等,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林改以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没法解决的问题,来提高林业效益。
2010-10-22 16:55:39
- 吉玉龙:
第三,在政策层面上作为地方党委、政府要认真地研究,特别是我们也要积极地建议上级党委、政府,要就相关的林业改革以后的政策问题进行调研,要出台与林业发展相适应的相关规定,从政策层面推动林业发展。
我们今后主要还是要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2010-10-22 16:55:51
- 中国网:
目前在中国北方地区还有很大面积的沙地,您觉得沙地的林改尤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对全国林改有那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呢?
2010-10-22 16:56:08
- 吉玉龙:
这几年敖汉旗防沙治沙、植树造林、深化改革的经验,我们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沙区林业工作,要认真地把握。
第一,林业必须把握一条,充分考虑到利益驱动是核心,营林、造林、生态建设必须让人民群众在其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林业改革、林业建设、生态建设才有生命力,才会越做越好,这应该是可以很好把握的。
2010-10-22 16:56:21
- 吉玉龙:
第二,科学治理是关键。这也是从我们敖汉旗从三十多年的实践当中得出来的经验,也是教训。因为北方地区风沙危害严重,主要问题是干旱,敖汉旗降雨量少,地下水匮乏。针对这样的特点,在治理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无论是工程措施还是直补措施都要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的情况,充分考虑到当地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生态治理好。我们要探索出好的生态模式,不能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盲目地搞一刀切。
2010-10-22 16:56:30
- 吉玉龙:
第三,适度规模经营是方向。虽然我们现在进行林改了,林业发展将来的方向是什么?还是要向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地发展林业大户、林业协会、股份制林场,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林业的经营水平,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以此来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
2010-10-22 16:56:47
- 吉玉龙:
第四,投入补偿是保障。从当前情况看,北方的生态脆弱地区林业比较效应非常低,虽然我们的林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国家和上级财政仍然要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因为我们造的林地70%、80%都属于公益林,主要适用于水土保持和生态效应,如何保持群众的积极性,如何让我们的造林成果得到更好的巩固,我觉得国家应该给予群众一定的补偿、一定的支持,这样对于提高我们的生态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2010-10-22 16:57:05
- 中国网:
感谢您今天来到中国网与我们分享敖汉旗的林改经验。希望全国的林区都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林改之路。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编/文字:韩琳;主持:张翼;图片:张琳;导播:周珊珊;摄像:李异涛、高聪)
2010-10-22 16:57:08
图片内容:
- 敖汉旗旗委书记吉玉龙在中国访谈演播室接受专访。
- 吉书记说,敖汉旗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分、二包、三租、四卖”四种方式使林地产权得以明晰。
- 吉玉龙书记介绍,今年敖汉旗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达5000元,来自林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收入占30%。
- 吉书记认为生态建设首先应追求生态效益,敖汉旗几十年来植树造林首要的是解决生存环境的问题。
- 吉书记表示,敖汉旗提出了生态建设的“三效统一”,即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 吉书记说,生态建设水平能不能再有新的提高,关键在生态建设能不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 吉书记表示,经过39多年的努力,敖汉旗造人工林56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3%。
- 吉玉龙书记说:“我觉得林改为沙区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视频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fgy/2010-10-20-lingaineimenggu.wmv
相关新闻:
- 国家林业局:林改政策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 林改政策解读:谁开发谁保护 谁受益谁补偿
- 中国完成林改确权17.7亿亩 5542万户拿到林权证
- 贾治邦:集体林改推动我国强林惠林政策体系建立
- 贾治邦:用典型示范带动全国林改不断走向深入
- 贾治邦:提高对林改的认识 切实推进林下经济发展
- 中国林改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直接旅游收益690亿元
- 恩施:林改催生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
- 本溪:林改拓宽林下经济发展之路
- 林改“让库尔勒香梨香飘世界”
图片大图:
-
敖汉旗旗委书记吉玉龙在中国访谈演播室接受专访。
中国网 张琳
-
吉书记说,敖汉旗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分、二包、三租、四卖”四种方式使林地产权得以明晰。
中国网 张琳
-
吉玉龙书记介绍,今年敖汉旗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达5000元,来自林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收入占30%。
中国网 张琳
-
吉书记认为生态建设首先应追求生态效益,敖汉旗几十年来植树造林首要的是解决生存环境的问题。
中国网 张琳
-
吉书记表示,敖汉旗提出了生态建设的“三效统一”,即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中国网 张琳
-
吉书记说,生态建设水平能不能再有新的提高,关键在生态建设能不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网 张琳
-
吉书记表示,经过39多年的努力,敖汉旗造人工林56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3%。
中国网 张琳
-
吉玉龙书记说:“我觉得林改为沙区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中国网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