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7.23讲话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

    时间:2012年8月20日10:00
    嘉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姚燕博士
    简介: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做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了浓墨重彩的论述,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为什么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如此的高度?我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又是怎样形成的?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走进中国访谈演播室,为大家做一个深度解读。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胡锦涛7.23讲话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活动描述

  • 时间:2012年8月20日10:00
    嘉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姚燕博士
    简介: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做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了浓墨重彩的论述,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为什么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如此的高度?我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又是怎样形成的?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走进中国访谈演播室,为大家做一个深度解读。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各位的收看。7月23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做了重要讲话。该讲话科学分析了我国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在这次讲话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思想的内容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意义呢?今天我们演播室隆重的请到了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姚燕博士来做一个深层次的解读。

    首先欢迎姚博士做客我们的节目。

    2012-08-20 09:48:13

  • 姚燕:

    主持人好!大家好!

    2012-08-20 09:56:39

  • 中国网:

    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战略任务”的高度,它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一步步地升级到现在这样的高度呢?

    2012-08-20 09:57:01

  • 姚燕:

    从1973年,我国第一次环境会议召开,近十年以来特别是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我们党一直致力于推进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到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七大提出以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论述是一个逐步清晰的过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也是逐步地重视,逐步地提高。

    首先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性内容和它在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地位。在2007年十七大召开之后,同年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建设研讨班上就对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一个实质性的回答,他说:“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样在这个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还说:“从当前和今后我国的发展趋势看,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战略任务。我们一定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战略的突出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规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内容,也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当中的地位。

    2012-08-20 09:57:36

  • 姚燕:

    第二,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位置。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绿色经济复苏成为各国的首要选择,生态文明建设也从各项事业当中凸显出来。2008年9月,胡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同年12月,胡锦涛同志又再一次讲到,“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2009年,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再次把刚才的“四大建设”同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为“四大建设”之后的第五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就从“四位一体”演进到“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这样的高度,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反映了我们党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成果。

    第三,从去年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入到了一个实践状态,去年“十二五”规划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今后五年的方向,要求在确保科学发展观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要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还是要继续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和以前中央政策推动为主不一样,在“十二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政策要求转变到经济社会的一项重要实践任务。我为什么做这个判断呢?最直接的判断是,在“十二五”当中,我国31个省市当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到“十二五”规划的就有26个,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写入指导思想的有6个,写入发展原则和目标的有13个,可见这时候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国家层面进入省级区划层面,已经从政策推动俨然已经步入到社会实践的层面。

    2012-08-20 10:06:50

  • 姚燕:

    现在“7·23讲话”当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结合金融危机后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特点,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的战略任务,这一提法明显将前面提到的现代化战略的突出位置一下子提高到战略任务,这是个全新的高度,为我国将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价值判断上的目标要求。同时胡总书记在“7·23讲话”当中还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和目标要深刻融入到和全面贯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全过程。

    这句话实际上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其它四大建设的区别,把它单独凸显出来,就是要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相较于其它四大建设的重要性,也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其它四大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所以,从“7·23讲话”来看,一个战略任务,一个保障作用可以讲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2-08-20 10:10:46

  • 中国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大发展,但是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问题也很严重,我们如何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012-08-20 10:17:21

  • 姚燕:

    胡总书记的这个讲话现实针对性非常强,为什么从现代化的战略突出位置直接提到战略任务呢?它有一个历史现实和现实要求在里面,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

    首先,谈一下历史条件。小时候我们就知道我国历来都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是自然资源禀赋比较脆弱,人口约束压力历来很大,科技发展不足的制约到今天仍然存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历史惯性和改变的机会成本仍然很大。所以,今天提到这个战略高度是有一定历史必然性。

    第二,现实针对性。这是现实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是生态文明走到今天这一战略高度是有现实意义的。从国内来看,我国现在的资源约束还是比较紧张,一是耕地的规模下降,2009年我国耕地是18.26亿亩,离18亿亩红线是一步之遥。二是矿产资源的缺口非常的巨大,到2020年我国在石油、铝、铁这些矿产资源上可供应能力将会小于40%—70%,这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约束是非常大的。三是水资源开发程度也普遍过高,全国的平均水平基本上超过50%,在比较突出的北方有些接近100%,水资源的承载力已经很弱。

    第三,能源支撑能力我们现在还比较弱,石油进口的依存度是非常高的。到2009年我国依存度已经达到52%,远远超过50%的国际警戒线。

    第四,我国环境承载力下降比较严重,2005年瑞士达沃斯出台一个环境可持续指数,中国在144个国家仅排名133位。

    2012-08-20 10:17:56

  • 姚燕:

    第五,我国生态损失逐年上升,极端天气、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各地比较突出的行政方面的事务,根据2008年,我国的《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分析,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生态脆弱分布面积最大,类型最多,脆弱性表现也是最明显的国家之一。这是从国内现实条件来讲。

    国际来讲,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上的生态资源争夺,环境贸易壁垒,新兴战略产业贸易摩擦是非常激烈的,这个大家可以在电视上都看到,像2010年日本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和今年菲律宾挑起的黄岩岛争端,这些貌似是领土的争端,实际涉及到生态资源安全的摩擦争夺在里面。尤其今年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使得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严峻。

    另一方面,面向未来,世界各国都在寻求金融危机之后向何处去的问题,依靠绿色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在新型经济转型当中拔得头筹,是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都想在未来占据先锋的一个国家企图,都在里面。我们国家面临这样复杂的外部环境,这种外部环境形成的倒逼机制也使得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到这样一个位置上。这就是国内国际的现实条件。

    从80年代初我们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2007年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现在推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这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不断往前推?和我们国家的现实条件还有一个相结合的地方,我国的传统发展方式到目前为止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这也是胡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实现根本性变革的现实问题。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很多地方行政、地方省市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一些“两高一资”的项目纷纷上马,有些甚至没有经过环评。胡总书记再次提到要实现根本性的变革,我觉得对这个是比较有现实针对性的。

    2012-08-20 10:21:23

  • 中国网:

    我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思想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都可以找到他们描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关系等相关问题,您能否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观方面的一些主要思想?

    2012-08-20 10:26:54

  • 姚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思想非常丰富。简单讲,我认为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类中心主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科学命题。马克思说: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这就表明,人的实践活动越深入、越广泛,现实的自然界与人的关联就越密切。自然存在的中心和意义就在于和人发生了关系。就其本质而言,自然最终是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他的意思是讲,在人类社会生产中形成的自然界才是现实的自然界,就是和人相联系,人作用于它,它对人有意义的自然界才是现实的自然界,这里面自然最终是为人类服务的,以人为中心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新期待相结合,在这里就是对人与自然和谐,人类中心主义的一个继承和发展。

    第二,自然具有优先性,这个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都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最基本特点。正是因为认识到自然的优先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党的自然观经历了一个从50、60年代战天斗地和征服自然的思想逐步到和自然靠近,向自然融合,一直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设自然”的过程,胡锦涛总书记就讲,对自然界不能索取,不能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建设自然这个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一个重要继承和发展。

    2012-08-20 10:27:55

  • 姚燕:

    第三,人和自然界的和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认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变革,一是人和自然界的和解,二是人和人本身的和解。人与自然界的和解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生态问题,解决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人和人本身的和解讲的就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其实这两个和解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解决了人和社会的关系,那么人和自然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更好地解决,而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够得到保障。从这一点意义来讲,把理念、目标要深刻的融入、全面的贯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这是提供的思想基础。

    第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讲过,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本主义的结合才是自然界真正的复活。这个话我们党就继承了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结合,所以从十七大开始,我们党提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历史过程当中必须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在十七大当中人与自然和谐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被写入新的党章,这是我们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

    2012-08-20 10:31:09

  • 中国网:

    从20世纪以来,西方出现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种种思潮,您能否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像这种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潮发展的情况,尤其是这些思潮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有着怎样的影响?

    2012-08-20 10:35:56

  • 姚燕:

    确实如此,从19世纪开始一直到现在,西方因为经济发展比较快,所以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围绕生态问题比较多,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分为早期和晚期,按照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早期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秉持的是一种自然完全的优先性和人完全服从性的这样一种生态主义。晚期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就回归到重视自然的优先性,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的人类中心主义,晚期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强调了自然为人的这样一种中心作用,也就是说晚期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具有比较强的生命力。晚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力也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晚期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自然的有限性和人类生产的无限性的一对矛盾。并把这对矛盾强调到社会基本矛盾位置,自然有限和人类生产无限这个理论的提出我觉得对我国自然禀赋的提出具有针对性。晚期马克思主义提出自然有一种自主性,以前我们认为人有自主性,它是被动的,他强调的自然性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观是有影响的。

    晚期的马克思主义特别重视生态政治,特别注重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政治运动和环境为核心的新生态社会运动,从这些理念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有促进意义的。

    生态马克思主义描绘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在他的理论设计当中,一些合理的价值判断和理论设计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长什么样具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

    2012-08-20 10:36:39

  • 中国网:

    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提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为什么说是根本性的一个变革呢?所谓的“根本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2012-08-20 10:43:28

  • 姚燕:

    我个人理解根本性的变革主要不是指和过去完全的割裂,因为和过去完全地割裂,既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还要受到社会发展的历史惯性,还有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性,还有各种生产结构与变革有个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的阻碍也比较大的。受这些影响我们要和过去完全割裂非常不现实。

    怎么理解这个根本性变革呢?我理解主要可能还是要从发展的方向性来理解这样的变革,也就是说我们以后的发展就是要从过去的发展模式有一个方向性的根本改变,是在方向性上实现的根本性变革,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努力的方向将和过去有一个根本性变革,这种根本性的变革它是一个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有这样一个过程。

    因为到目前为止,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仍然存在,并且在金融危机之后有所抬头,刚才我已经谈到过了。胡锦涛总书记在讲到这个根本性变革的时候,他主要就是讲以后不管是在宏观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还是在微观的生活方式转变上,我们努力的方向要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变到哪里去?就是要变到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上去。所以我理解根本性变革重点强调的是方向性变革。

    2012-08-20 10:44:42

  • 中国网:

    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提到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地融入和全面贯彻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那么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和目标您是怎么理解的?

    2012-08-20 10:47:36

  • 姚燕:

    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的丰富,简单来讲,就我个人理解,生态文明它作为一种文明形态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自然界的同时又主动地保护客观自然界。在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这个过程当中所取得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就是生态文明,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自然的这样一种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一种落实和成果反映,它包括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这个地方要强调一下是同时发展的科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还有生态关怀的价值理念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识。包括这些内容。

    在这里,如果我刚才讲的这个概念得以成立的话,那么我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互惠发展和永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一个最终价值目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这种理念在经济发展和生产消费领域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一个原则规定。胡总书记提出这三个词:绿色、循环和低碳,我理解,就是应该全面贯彻和深入融入到经济、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中的生态理念目标和原则。

    2012-08-20 10:48:21

  • 中国网:

    这次讲话中胡总书记谈到生态文明建设之前,先提到了发展方式的问题,他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有着怎样的关系?如果从转变发展方式的角度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该如何理解?

    2012-08-20 10:51:24

  • 姚燕:

    这是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可以说在2002年、2003年学界就开始讨论生态文明了,那时候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是什么关系学界已经开始讨论一些问题,而且开始形成成果,我个人简单来讲,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可以说没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提出,在我国就不可能有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反映,是指导思想的一种落实和实施,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互动的过程。

    刚才你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其实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为了破解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生态文明这样一种战略,把两者融合起来,谋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用经济手段建设生态文明,同时又用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去规范,去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面绿化和生态化,所以这两者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们是实践当中相互互动的过程,这是它们的一个关系。

    其实现在从经济发展总量上,我国在宏观经济指导上就已经把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提了出来,早在2004年我国就启动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这在全世界还是比较早的。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又进一步发挥宏观经济手段,提出比如说“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贸易”、“绿色税收”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减轻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代价,经济危机之后党中央抓住倒逼机制,更是谋求依靠绿色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2012-08-20 10:54:49

  • 中国网: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还提到了着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由此可见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这三个概念如何理解?他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怎样的份量?

    2012-08-20 11:18:31

  • 姚燕:

    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我个人认为它都是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的内容,只不过它们的侧重点不一样。绿色发展主要是从总体上来讲,就是生产生活方式要符合生态自然环境的基本要求。循环发展主要是针对解决的资源、能源的约束问题,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而低碳发展主要针对的是节能减排,污染排放和气侯变化问题,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以能源依赖度小,温室气体排放小这样的经济模式,所以这三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2012-08-20 11:19:48

  • 中国网:

    其实从胡总书记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点其实落在了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上,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2012-08-20 11:21:21

  • 姚燕:

    可以这么理解,在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生产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新期待的过程中我们提出生态文明的目的不就是要满足人们的新期待吗?所以胡总书记就强调,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其实对一个地方的环境质量有切身感受的不是政府也不是地方官员,而是当地老百姓。最近十年来,由于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群众性的群体性事件其实是比较多的。上个月四川什邡就由于钼铜项目所导致的群体事件,网上争论也比较多。据统计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每年以29%的速度在递增,它的这种对抗明显高于其它的群体性事件。因此,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其实是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的,也是我们党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的体现。

    2012-08-20 11:21:57

  • 中国网:

    在我国有部分学者有这样的观点,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四大建设,而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是两大保障,您对这个观点是怎么看的?

    2012-08-20 11:24:46

  • 姚燕:

    这个提法显然是对生态文明的另外一种高度重视,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其它四大建设在关系上的更为全面的把握,把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并列,显然是提高了生态文明的地位,也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讲过,自然力是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因此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在这一点上是完全有意义的。这种提法我是完全赞同的。“两大保障”和“四大建设”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这两个指代是殊途同归,侧重点不一样的两个指代而已。把生态文明作为“四大建设”的“两大保障”是从客观的生态环境优先性来讲的,把自然环境对人发展的优先性体现出来,它的保障作用就体现在这儿。

    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又离不开党的建设,只有把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纲领当中生态文明建设才得以实施,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又不一样,我个人认为,在实践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到刚才您提到的“四大建设”当中,如果脱离了这“四大建设”,它既不可能也没有办法去实现,它的保障作用也无从谈起。因为生态文明建设很多内容需要靠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内容,把这种理念完全贯穿到“四大建设”当中,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才能够得以凸显和实施。所以,我个人更强项一种观点,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它“四大建设”得以顺利实施和更好发展的重大保障之一。

    2012-08-20 11:25:17

  • 中国网:

    再次感谢您做客我们的节目,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再会!

    2012-08-20 11:28:54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2-8-20-jieduhujintao_1345433500.mp4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姚燕博士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李佳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姚燕博士

    中国网 李佳

  • 我们党一直致力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网 李佳

  • 将生态文明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四文明”。

    中国网 李佳

  • 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中国网 李佳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姚燕博士

    中国网 李佳

  • 去年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入到了一个实践状态。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访谈主持人 齐凯

    中国网 李佳

  • 摄像机中的访谈。

    中国网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