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祥:中国人“勤、快、大”

    时间:2012年10月17日 10:00
    嘉宾: 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系统业务总经理 周福祥
    简介:“摩托罗拉”这四个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早在1987年它就进入了中国,并且设立了办事处,也引领了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中国的第一轮热潮,今天我们节目就邀请到现任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系统业务总经理的周福祥先生,来谈一谈他眼中的中国。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周福祥:中国人“勤、快、大”

活动描述

  • 时间:2012年10月17日 10:00 嘉宾: 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系统业务总经理 周福祥简介:“摩托罗拉”这四个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早在1987年它就进入了中国,并且设立了办事处,也引领了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中国的第一轮热潮,今天我们节目就邀请到现任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系统业务总经理的周福祥先生,来谈一谈他眼中的中国。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我是主持人李虹霖。“外国眼中的中国”系列节目从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外国驻华大使和来自商界、传媒业的精英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看法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摩托罗拉”这四个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早在1987年它就进入了中国,并且设立了办事处,也引领了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中国的第一轮热潮,今天我们节目就邀请到现任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系统业务总经理周福祥先生,来谈一谈他眼中的中国。周总您好!首先欢迎您做客中国网的演播室。

    2012-10-16 15:00:30

  • 周福祥:

    谢谢!

    2012-10-16 15:00:47

  • 中国网:

    其实您的长相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应该没有人觉得您是外国人吧?

    2012-10-16 15:01:12

  • 周福祥:

    可以这么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碰过人特别问我你是什么国人。我应该说算是新加坡人。

    因为作为海外的华裔,我们在新加坡有一个系统的教育,所有新加坡本地出生的新加坡公民都应该以新加坡人自居,到国外的话应该自称为新加坡人,但在我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液,算是中国血统,因为我父母都是中国血统,父亲是中国出去的,母亲是在新加坡出生的。

    2012-10-16 15:01:29

  • 中国网:

    那您第一次来中国是在哪一年?

    2012-10-16 15:01:43

  • 周福祥:

    在1979年我第一次踏入中国大陆。

    2012-10-16 15:01:55

  • 中国网:

    以前从来没有来过?

    2012-10-16 15:02:07

  • 周福祥:

    从来没有,因为中国也是在1978年才正式开放,我的理解是,我的父母曾经来过中国,当时属于探亲的性质。

    2012-10-16 15:02:15

  • 中国网:

    在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您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下吗?

    2012-10-16 15:02:34

  • 周福祥:

    我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惊讶的感受。

    2012-10-16 15:02:43

  • 中国网:

    怎么说?

    2012-10-16 15:02:53

  • 周福祥:

    因为和我想象中的中国有比较大的差异,因为在国外比较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到中国,所经过的媒体也是当地一些少数的外国媒体,当时对中国的描述还是很有限,而且也不很准确。

    2012-10-16 15:03:01

  • 中国网:

    是什么样的描述可以给我们说一下吗?

    2012-10-16 15:03:13

  • 周福祥:

    描述基本上是说中国处于一个万事待兴的状态 ,在经济发展方面都比较局限,对中国人民生活比较少报道,所以我当时的想象是中国应该和香港或者台湾、新加坡当地华人的生活是有些差异,但也不应该距离太远。但当我踏入中国的时候,的确当时完全不同,譬如说在衣着方面可以说是清一色的衣着,大家对外国人包括像我这样的华裔,在谈话上都比较谨慎,这是比较大的不同的感受。

    2012-10-16 15:03:35

  • 中国网:

    初来中国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毕竟不是在新加坡。

    2012-10-16 15:03:43

  • 周福祥:

    对,的确有。首先就是饮食,还是与海外华侨的饮食比较不同,在新加坡、香港我们碰到的都是比较多样化、多国化的饮食,而中国是纯家庭式的饮食。第二是交通、通讯方面的确是比较居后,原因是,譬如说我在酒店有时候要等上一个小时才能够等到电话可以打通,坐出租车也要一到两个小时才有出租车。

    2012-10-16 15:03:55

  • 中国网:

    这些不适应在后面有没有改变?

    2012-10-16 15:04:04

  • 周福祥:

    这是肯定的。在后来的20—30年间,中国的变化可以讲是翻天覆地。

    2012-10-16 15:04:54

  • 中国网:

    怎么说?

    2012-10-16 15:05:07

  • 周福祥:

    比如说建设方面,现在中国的通信可以媲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交通方面甚至也达到了世界水平,尤其在近十年来,这种发展的速度更是惊人,很少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短的十多年看到这么大的、突破性的变化。譬如说这里现在也有高速铁路,不只速度是世界第一流,速度最快,同时服务也可以说是世界上少有的。可以说在交通、通信方面,包括整个社会的文化层面也有很大的改进,开放的程度,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交流也出现很大的改变。

    2012-10-16 15:05:32

  • 中国网:

    您本身是新加坡人,我还知道您在来中国之前还在印度、韩国、东南亚等众多国家开展业务,中国人对比这些国家的人有自己的优点、缺点或者独特之处吗?

    2012-10-16 15:07:49

  • 周福祥:

    肯定有,我在这几个地方都工作过,待留过,所以有一些特别的感受。说到比较特殊的地方,中国人可以这么描述,我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下:

    一是“勤”,这个勤字我就不用解释了,从国内大陆的人士到海外的包括中国人和华裔我都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勤奋精神;

    二是“疾”,疾速的“疾”代表速度、效率,因为中国人在工作、发展上都要求一个比较快速的效率,所以在很多方面,我从中国近十多年的发展看到这个字,这个发展的速度以及办事效率的确比印度、东南亚这几个国家高很多,很突出;

    三是“大”,可能因为中国是个地大人多的地方,所以在观念上,问题处理方式上都从大方面考虑,而且办事都从大的思路去考虑,这从某种方面来讲是可以做到比较有眼界,而且考虑得比较周到。这也在中国社会的建设上具体表现出来,你到中国哪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到这个“大”字体现在城市的发展。举一个例子来说,中国现在在发展地下铁路,也就是地铁。中国有接近30个城市在发展地铁,成为全世界有最多城市同时发展地铁的国家。地铁的发展是要更快速地应付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向大的方向去考虑,效率方面的考虑,譬如说在中国现在已经有120几条地下铁路在建造或在使用中,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计划,从经济建设、国家发展看,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2012-10-16 15:08:00

  • 中国网:

    如果算一算,其实您在中国已经待了33年了?

    2012-10-16 15:08:10

  • 周福祥:

    应该是。

    2012-10-16 15:08:19

  • 中国网:

    您的工作其实一直在和中国人在打交道,您还记得当初从中国人这儿接到的第一个单子吗?

    2012-10-16 15:08:26

  • 周福祥:

    就是刚才我说的1979年,当时我踏上上海,第一个单子是我们中国上海海关,因为中国对外开放,海关要应付很多海关对外的货物经关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选择了摩托罗拉的专业对讲机,因为这也算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技术,从很多国外来的货轮上都可以看到是在使用摩托罗拉这类最先进的对讲机,的确在管理方面提高了很多效率,所以我们也很荣幸地和中国海关达成这样的第一宗买卖。

    2012-10-16 15:08:37

  • 中国网:

    现在还在持续吗?

    2012-10-16 15:08:46

  • 周福祥:

    是的,中国海关是我们第一个客户,现在已经发展到很多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是我们中国专业无线电的客户,三十年来,中国海关目前也是中国在摩托罗拉最忠诚的一个用户。

    2012-10-16 15:08:55

  • 中国网:

    所以说第一单的生意不是说您去找中国海关推销你们的产品,而是海关来主动找您?

    2012-10-16 15:09:03

  • 周福祥:

    可能是当时对外沟通还不是很方便,实际上我们从美国总部收到中国海关的一封电报,启动了摩托罗拉踏入中国的第一步。

    2012-10-16 15:09:13

  • 中国网:

    在踏入这个第一步之后,什么时候才开始频繁合作的呢?

    2012-10-16 15:09:26

  • 周福祥:

    差不多经过三四年的酝酿和准备工作,从1979年以后到1985年、1987年,摩托罗拉为进入中国市场做了很周详的准备工作,1987年就正式在中国建立正式代表处处理各种业务,包括给我们在中国的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支持。所以,正式来说,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是在1987年正式建立代表处。

    2012-10-16 15:09:34

  • 中国网:

    一般合作的领域都涉及到哪些呢?

    2012-10-16 15:09:48

  • 周福祥:

    摩托罗拉当时的业务也是以政府和企业为关注的专业通信,所以最大的用户当时都是各地方的政府,在这里还是以提供无线电通讯、对讲机等各种和通信有关的解决方案为基础,通过我们在中国的代表处给用户做介绍和推广,然后通过本地代表处作为支撑合作伙伴和客户的部门。

    2012-10-16 15:09:58

  • 中国网:

    1987年正式设立代表处,摩托罗拉在这之前肯定是做了很多准备,有没有对中国市场和消费文化做一个调研?

    2012-10-16 15:10:07

  • 周福祥:

    可以说在当时1987年,不管是政府专业市场或者是消费市场,都已经逐步地显现出中国市场的庞大,所以,对这个庞大的市场除了要做专业的准备工作、市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能够抓住商机,立刻进入市场。所以当时我作为在市场上的前线人员,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忙收集资料和组织市场分析工作,公司团队专业人士也会对市场做进一步的分析,最后做一些市场投入和投资计划,所以的确有一个很好的、周详的计划,从而以一个迅速发展的方式投入(中国)市场。

    2012-10-16 15:10:21

  • 中国网:

    当时您的调研结果与现在中国消费文化和市场有没有一些差别呢?

    2012-10-16 15:10:29

  • 周福祥:

    的确有些方面是有些差异,和国外的市场消费、使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摩托罗拉还是以客户为中心,所以我们的销售渠道以及产品规划方面也针对中国的需求做一些分析和研发,最终也能够制定以中国客户的需求和购买习惯作为导向的发展计划。我们从1987年开始,业务开展就比较频繁了,发展也不断加速。

    2012-10-16 15:10:39

  • 中国网:

    这个差异可不可以给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2012-10-16 15:10:48

  • 周福祥:

    差异是,在中国当时还是采取计划经济,在国外,政府和绝大部分企业还是以市场经济为主,所以这两种产品导入方式和市场推广计划都要实际按中国的经济模式,根据政府的政策来推广。而在国外很多市场的推广中,摩托罗拉以主导方式去引导更多的客户走向某一些技术和使用方式,在中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当地客户和政府的需求,所以这两种不同的模式也进行不同的方式来配合。

    2012-10-16 15:10:58

  • 中国网:

    您觉得摩托罗拉根植在中国,遇到过的最大的障碍和困难是什么?

    2012-10-16 15:11:08

  • 周福祥:

    在前期来讲,比较多的一些挑战集中在“本地化”,因为为了适应中国的经济模式。比如当时有很多本地加工的需求,有所谓半散件组装(SKD)、全散件组装(CKD),所以很多业务都要考虑这种模式,而发展更快的其它市场,这方面却不是最重要的考虑,但在中国我们必须有个全盘的计划,怎么进行这类适合中国经济模式的销售模式。在经过一番努力,摩托罗拉也做了很灵活的处理,配合国内的很多合作伙伴,在本地化过程中很能适合当地市场的需求。到后期,譬如说近十年来,这些问题和挑战不一样了。

    2012-10-16 15:11:16

  • 中国网:

    如何理解这个“不一样”?

    2012-10-16 15:11:24

  • 周福祥:

    譬如中国在近十年来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研发方面的重视可以说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摩托罗拉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来适应市场的需求。举一个例子,我们在中国先后就有八家合资企业和十几个研发中心,在摩托罗拉分拆之前有这么大的规模,而且重点还是以研发为中心。即使在摩托罗拉分拆之后,我们政府和企业的专业部门还是在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以中国市场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研发中心,这个中心将开发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各种专业无线电,同时也配合中国新的挑战,也就是在人力资源方面怎么能够更充分地发展,所以摩托罗拉在这段新的挑战期间也先后培训了很多专业管理人员和某些专业产品开发人员,这也显示摩托罗拉为适应中国市场而设定的“以中国为家”的管理概念。

    2012-10-16 15:11:34

  • 中国网:

    您刚才说摩托罗拉已经拆分了,拆分成手机业务和摩托罗拉系统,这种拆分可以不可以介绍一下,对我们外行人来说真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做这种抉择?

    2012-10-16 15:11:43

  • 周福祥:

    实际上这个市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专业化,譬如说手机是一个消费品市场,在中国和世界市场都一样,手机越来越变成一个时尚的产品,所以不只是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随着用户使用习惯的发展,所以这方面的投入和产品发展方向是不一样的,譬如为政府、专业企业所制造的通信设备要有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市场模式。如果在一个大的公司同时要保持这两种不同的消费文化,在管理上经常会有一些冲突和矛盾,所以更理想的管理方式就是拆分,所以在目前很多世界闻名的大公司都采用这种拆分,分别采取针对不同文化的管理方式。

    对摩托罗拉来讲,摩托罗拉系统公司主要专注于政府与企业的专业无线电,我们可以更专注地在投入于这些用户的需求,而不需要再追求时尚或其他不同使用模式,在产品的发展上,我们也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在市场的开拓上,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针对专业政府和企业的市场推广模式的投入,这样的效率更高,成果也更好。举个例子来说,2011年是我们拆分的第一年,我们的增长率从比较低的层面推广到当时的8%,在今年的第一和第二季度也达到了8%,这比以前两个不同文化绑在一起时的发展提高了很多,在公司整个管理方面,市场的增长方面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期待。

    2012-10-16 15:11:54

  • 中国网:

    您刚才也说过了,您这边主要是负责政府和企业的这些业务,可以和我们说一下摩托罗拉在优秀的政府关系中是怎么处理的吗?怎么与我们中国政府打交道的呢?

    2012-10-16 15:12:05

  • 周福祥:

    我们这个系统业务是针对政府使用以及企业专门地使用,在很多层次上都要考虑到政府使用时的一些特殊需求,包括他们采购的流程,以及用户使用时,他们的特殊需求,我们叫关键性任务。举个例子,警察、公安部门对通信的要求就和一般的企业、一般的其他政府单位有不同的需求,在速度和应急方面有特殊的需求,我们产品的开发就要针对这些需求,也要熟知类似公安部门这些应急用户的管理,以及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设备,需要什么样的系统。同样的,在和客户的关系上,因为既然是政府,我们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政府有关的机构,包括研发机构、研究院,我们要积极地了解他们当时需要执行的政策和方针,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政府。这一点和做企业方面有比较大的不同,企业和消费品方面主要是企业的业务导向,还有业务的利润问题;消费品主要是用户的时尚观念,所以,这些产品和市场政策要随着业务的市场发展不同,做适合这个市场的改变。

    2012-10-16 15:12:15

  • 中国网:

    从您的角度,这么多年来,我们中国政府对于外资企业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有没有变化?

    2012-10-16 15:12:26

  • 周福祥:

    从我在中国这么多年的经验,我觉得中国政府特别希望外资企业能够在中国整个社会和经济建设方面扮演一个很积极的角色。

    2012-10-16 15:12:36

  • 中国网:

    怎么说?

    2012-10-16 15:12:51

  • 周福祥:

    从最初开放的时候,中国很欢迎外资带来就业的机会,带来资金,更重要的当然也是带来一些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可能对技术和研发的要求也更为重要,所以外资、外企对这方面的投入也要变成首要任务。目前来讲,即使中国现在资金方面不是很缺乏,甚至有很多空间可以协助其他的国家,但对外资来这里投资、建设市场和研发还是有很好、很积极的政策,我们公司在这方面受益不浅。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开放政策在这几十年来更完美,更能够配合中国和世界接轨的方向,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说,都有很好的政策。

    2012-10-16 15:13:01

  • 中国网:

    摩托罗拉已经根植中国25年了,从2011年分拆到现在也快到第三年了,是不是可以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摩托罗拉和摩托罗拉系统在处理这些合作业务上的一些经验,为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来做一个建议?

    2012-10-16 15:13:11

  • 周福祥:

    我个人以及公司其他同事都有同感,摩托罗拉在中国的经验是“以中国为家”的本地化政策,这方面我刚才也提过。产品的本地化、市场的本地化,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人才开发的本地化。这方面贡献直到现在都至关重要,因为现在从企业的发展和中国这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怎么发展更好的企业管理人才,包括对外、对内这些业务的管理人才,是至为重要的。

    所以,摩托罗拉先后在前期和后期十多年来致力于这方面的发展,比如我们有很多针对中国员工的栽培和培训,这方面除了专业化的产品,市场管理、人事管理方面都有很多导入。经过摩托罗拉内部以及外部的培训,包括轮转到其他国家工作上的培训,造就了不少企业优秀的管理人员,甚至我发觉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从摩托罗拉这挖走不少优秀的管理人员成为他们的顶尖人物。

    所以,这方面来说,摩托罗拉在人才开发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样板,也是我们今后继续发展的方向。对于“走出去”的企业来说我觉得也同样重要,要考虑当地的市场,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的需求,能够与他们当地社会上、经济上和产业上的需求来配合,就像摩托罗拉以开发本地人才为重点,能够继续维持我们在中国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我觉得是值得我们本身和同业人士参考的。

    2012-10-16 15:13:22

  • 中国网:

    感谢您,也希望摩托罗拉在今后为中国创造更多的价值,也希望摩托罗拉系统本身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2012-10-16 15:13:32

  • 周福祥:

    谢谢!

    2012-10-16 15:13:53

  • 中国网:

    今天的《中国访谈》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2012-10-16 15:14:02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sjmj/2012-10-16-waiguorenkanchina_1350374336.mp4

图片大图:

  • 周福祥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李双江

  • 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系统业务总经理 周福祥

    中国网 李双江

  • 周福祥谈他眼中的中国

    中国网 李双江

  • 周福祥用“勤、疾、大”形容中国人

    中国网 李双江

  • 周福祥谈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网 李双江

  • 周福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招

    中国网 李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