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党委书记韩震:对外话语体系要有“自我” 反映中国特性

时间:2015年6月17日15:30
嘉宾: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
简介: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于6月11日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那么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应该具有哪些特色?中国在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就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采访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北外党委书记韩震:对外话语体系要有“自我” 反映中国特性

活动描述

  • 时间:2015年6月17日15:30
    嘉宾: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
    简介: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于6月11日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那么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应该具有哪些特色?中国在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就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采访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中国访谈 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于6月11日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那么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应该具有哪些特色?中国在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就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采访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

    韩书记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中国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那么您认为中国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应该具有哪些特色呢?

    2015-06-17 14:14:59

  • 韩震:

    中国要构建一个融通中外的,让外国人能理解又反映自己特质的话语体系,我觉得确实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第一,这种话语体系得反映中国真实的情况,反映中国独特的特性,要不反映这个独特的特性,那就等于我们跟着别人走了,那就不叫融通了。“融通”是什么呢?是双方都能理解对方的东西,因此,我觉着要建设这个体系是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知道它的复杂性。

    我认为,主要还是要回归到事实本身,因为大家在生活层次,最基本的劳作层次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甭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大家都要吃饭,都要养育子女,都有喜怒哀乐。反映生活实际,就找到一个大家共同的话语,它可以产生共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各自梳理自己独特的理解,也就是说有共同基础以后,再理解那些特殊的(特质),慢慢地就有一种融通的可能性。

    此外,我认为,在体系构建上,首先要有自我,不能没我,没我了,我变成他了就不用融通了。正因为我和他不一样,我们才融通的。首先我们得有自我,问题是,有时候我们找不到自己的话语体系,完全跟别人走了,这可能就成问题了。但同时,也并不是说我们就是不管别人,就按照我们这个去讲,那也不合适。所以,确实需要一个视野的融合问题。比如说他从东边那个窗户看,我是从西边那个窗户看,看的角度肯定不一样,但我们毕竟可以交换一下这个视野,谈谈你从那边看有什么样的状况,我在这边看有什么样的状况,这样大家就得到相对更全面的理解。

    2015-06-17 14:16:38

  • 中国网:

    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是一方面,如何让中国话语体系在国际话语体系当中发挥作用呢?

    2015-06-17 14:16:51

  • 韩震:

    我觉得发挥作用也确实是以后需要各方面都加以研究的一个过程。譬如说,如果我们长期迁就西方,那就变成集体无意识、习惯性的,好像拿别人的标准来量我们自己,量完了以后就完了,对方也习惯了以后,他们的标准就是对的。实际上世界文明发展它本来就是多样性的,也就是说越是在差异的状态下,大家越要丰富多彩,越具有创造力。如果这个世界单一了,它实际上就没有生命力,万紫千红总是春,如果是 “我花开后百花杀”,那是太单调了。

    2015-06-17 14:17:06

  • 中国网:

    刚刚我们也进行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1》这本书的发布,那么这本书的立意在什么地方?对于“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2015-06-17 14:19:12

  • 韩震:

    我们要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就得有自己的话,有自己的话首先就得有自己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又是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它内涵着很多精神气质和独特的价值取向在里头,把这些术语搞清楚,这对于构建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来说,等于是有了资源,就像建筑似的,有材料、砖石,而每块砖石反映的就是带有我们自己血肉的东西。

    2015-06-17 14:22:09

  • 中国网:

    这个能不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2015-06-17 14:22:29

  • 韩震:

    比如说我们的文化中,“人”这个词和西方很多概念就不完全(一样),它内涵更丰富,不仅是个道德词语,实际也是个政治关系的词语。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当中,仁者爱人,人的爱在不同角色下是不同的,在家庭里他是仁爱,在朋友当中他又是另外一种,实际中国这个“人”强调的恰恰是在不同的领域对待仁爱是有差别的,有差异的。

    我觉得像这样,经过合理的解释以后,它会成为现代文明的一种重要的资源。

    2015-06-17 14:22:56

  • 中国网:

    您作为北外的党委书记,您认为中国在翻译人才、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上应该注重哪些方面呢?

    2015-06-17 14:23:14

  • 韩震:

    一般过去我们教学可能更多地从语言、技能这方面,实际上一种语言也就是一种文化,理解语言就要理解这背后的文化。因此,我们在文化的融通方面,要下一些功夫。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也就是说属于人类有意义的那些东西实际是由语言构造的,既然是这样,我们在理解一种语言时就要理解这种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包括它的文化形式、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北外目前是国内教授外语语种最多的。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主要是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那时候英法德日俄这些语言是标志,大家都学这些(语言),但是现在非通用领域越来越重要,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角色,而且是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经济、文化都向全世界开放,在这种情况下,非通用领域建设越来越重要。所以说,这几年非通用语言发展比较快,我们目前是67种,北外已经是语种最全最多的一所大学。我们准备2020年发展到100种,基本涵盖世界各国官方语言,这样就能够为中国真正走向世界培养未来的外语人才和外向型人才。

    2015-06-17 14:23:30

  • 中国网:

    谢谢您!

    (记者/责编:孙婉露 摄像/后期:宗超)

    2015-06-17 14:23:46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5/6/17/20156171434524900336_367.mp4

图片大图:

  •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

    中国网 宗超

  •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言。

    中国网 郑亮

  •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 北外党委书记韩震:对外话语体系要有“自我” 反映中国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