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讲述《云南的响声》

   嘉宾:著名舞蹈艺术家 杨丽萍
   时间:2010年12月29日14:00
   简介:1986年的《雀之灵》让杨丽萍成为了受世人瞩目的舞蹈艺术家。多年来,杨丽萍用自然与生命诠释着舞蹈,同时也在用舞蹈诠释着自然与生命。本期《中国访谈》特别请来了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孔雀之王”杨丽萍,讲述她的衍生态舞蹈与孔雀情缘。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杨丽萍讲述衍生态歌舞集《云南的响声》

活动描述

  • 嘉宾:著名舞蹈艺术家 杨丽萍时间:2010年12月29日14:00 简介:1986年的《雀之灵》让杨丽萍成为了受世人瞩目的舞蹈艺术家。多年来,杨丽萍在用自然与生命诠释着舞蹈,同时也在用舞蹈诠释着自然与生命。本期《中国访谈》特别请来了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孔雀之王”杨丽萍,讲述她的原生态舞蹈与孔雀情缘。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在中国舞坛上,有一位享誉国内外的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她以出神入化的舞蹈《雀之灵》、《两棵树》、《月光》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被誉为“舞之精灵”。杨丽萍是原生态舞蹈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像》将她推向了又一个艺术的巅峰。

    2010-12-29 11:15:21

  • 中国网:

    各位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欢迎您的收看。1986年的《雀之灵》让杨丽萍成为了受世人瞩目的舞蹈艺术家。多年来,杨丽萍在用自然与生命诠释着舞蹈,同时也在用舞蹈诠释着自然与生命。本期的中国网中国访谈我们就特别请来了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孔雀之王”杨丽萍。

    2010-12-29 11:18:22

  • 中国网:

    杨老师您好,欢迎您作客中国网中国访谈,首先先请您跟我们中国网的网友打个招呼。

    2010-12-29 11:18:56

  • 杨丽萍:

    中国网的网友们你们好,我是杨丽萍。

    2010-12-29 11:19:01

  • 中国网:

    杨老师,您有很多个称号,比如像“舞蹈精灵”,像形容舞跳得非常好的 “巫女”,像“孔雀之王”等等,在这些称号当中您最喜欢哪个?

    2010-12-29 11:19:20

  • 杨丽萍:

    不同的人好像有不同的称号。

    2010-12-29 11:21:56

  • 中国网:

    您喜欢哪个,对于您的描述。

    2010-12-29 11:22:07

  • 杨丽萍:

    我们民间喜欢叫做跳舞跳的好的叫巫女。这个可能比较符合我。

    2010-12-29 11:22:22

  • 中国网:

    其实还有一个称号叫“孔雀王”,可见孔雀对您来说是特别重要的,那您认为孔雀到底给您带来了些什么?

    2010-12-29 11:22:33

  • 杨丽萍:

    孔雀给我带来的首先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怎么会有这么美的生物,像人一样,怎么会有人这样一个生物,孔雀首先是这样。所以我们少数民族特别喜欢孔雀,孔雀是我们的图腾,它会给我们带来吉祥如意,跳孔雀舞跳的好的就是太有福气了。

    2010-12-29 11:22:45

  • 中国网:

    有这样的一句话说,孔雀是天生的表演者,是一个天生艺术的表演者,您也赞同吗?

    2010-12-29 11:23:02

  • 杨丽萍:

    非常赞同。有这么一个特别优雅,特别奇妙的开屏,会抖肩,那些非常适合用舞蹈肢体来表现,所以我觉得中国东方最好的舞蹈题材就是孔雀。

    2010-12-29 11:23:24

  • 中国网:

    在您的舞蹈当中涉及到很多个主题,这些主题如果概括起来多数都是集中在,比如说像生命、像自然、像爱情等等。您非常崇尚于自然,在您的舞蹈当中也充满了自然的灵气,您是怎样将自然融入到您的舞蹈当中的呢?

    2010-12-29 12:29:26

  • 杨丽萍:

    主要是我的生活太接近于自然,从小在大自然里面熏陶,主要是对大自然太敏感,一看见大自然就产生灵感,再把它转换到舞蹈里,对月亮的热爱,对孔雀的热爱,创作出了这些独舞这些作品,都是以大自然为题材的。

    2010-12-29 12:32:44

  • 中国网:

    小的时候经常会去模仿一些自然界的东西吗?

    2010-12-29 12:32:57

  • 杨丽萍:

    太多了。

    2010-12-29 12:33:08

  • 中国网:

    比如小的时候曾经模仿过什么呢?

    2010-12-29 12:33:18

  • 杨丽萍:

    模仿过月亮怎么发光,这是独特的一面。像孔雀、向日葵、云,蚂蚱怎么蹦,这些都是我们模仿的材料。

    2010-12-29 12:33:30

  • 中国网:

    像刚才您说的月亮、云,尤其是向日葵的生长,它会是一个很细微的一些动作,肯定需要一个比较细致的观察,您很善于观察。

    2010-12-29 12:33:41

  • 杨丽萍:

    非常善于观察,可以看一个向日葵它怎么把籽种下去,怎么让它发芽,以至于观察到它怎么老去。

    2010-12-29 12:33:53

  • 中国网:

    我们再说一下您的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云南映象》,可以说您是中国原生态歌舞的提倡者以及实践者,《云南映象》就是一个最好的展现。《云南映象》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您认为这样一个成功,除了当中有您,有您的孔雀舞以外,您认为其他的原因还有什么?它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2010-12-29 12:34:12

  • 杨丽萍:

    云南的这些20多种少数民族,他们每一个村子有他们的语言,每一种民族都有他们的舞蹈,他们的歌,他们是经过几千年对生命的观察,对自然的感悟,慢慢积累下来的。他们也有流行歌,比如《海菜腔》,就是彝族人的流行歌,他们连小孩都会唱,大人小孩都会唱,所以这种流行歌在他们民间里面流传。当然有很多人会去创作,我觉得很多这些民间的少数民族他们去创作、去积累、去观察,这是智慧的结晶。通过时间的积累,一直到现在,你就会觉得特别有价值,因为里面涵盖的东西太多了,有地方的文化,有地方的特色、风格,这些是很丰满的东西。一些民族民间的歌舞,这种东西本身是有魅力的,它跟生命、生活有关系的。所以,我作为一个识别者,作为一个欣赏者有感情,很懂它,能把它集结到舞台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通过30、40年的积累又把它搬到舞台上,我觉得这种东西是人类共通的文化,所以它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你给它的信息和感悟,就会欣赏,很简单。

    2010-12-29 12:34:30

  • 中国网:

    有一句话叫做:舞蹈是人类共通的语言。这句话在您的创作上也许是最好的体现。

    2010-12-29 12:34:42

  • 中国网:

    您的新作,《云南的响声》是《云南映象》的姊妹篇,它在叫法上是“大型衍生态歌舞集”,“衍生态歌舞”与“原生态歌舞”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2010-12-29 12:34:54

  • 杨丽萍:

    基本上是我们这群后裔的人不是爷爷给我们的东西,也不是妈妈爸爸给的东西,不是从他们身上学来的,是我们创作出来的。

    2010-12-29 12:35:12

  • 中国网:

    有一个再创造。

    2010-12-29 12:35:26

  • 杨丽萍:

    他们本身也在创作,最早的声音是猴子叫,那是很多人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停止,我们还要繁衍生息,我们有这个精神,有这个能力,像孔雀舞《雀之灵》这个作品和其他老师的作品不一样,和他们的跳法都不一样,这就是创作,最可贵的就是创作。接受是很容易的,只要你有感情,你懂,你就能把它接受过来,前辈的东西拿过来。我们有没有一个新的东西?它的根基还是在民族上,不会脱离,有命脉在里面,它不会说是跑差了,跑出一个非洲的舞蹈,或者是用一个电吉他作为我们舞蹈的伴奏,我们不会是这种发展,我们的发展是还在它的基础上。

    2010-12-29 12:35:41

  • 中国网:

    比如会有哪些再创造,有哪些发明在里面?

    2010-12-29 12:35:56

  • 杨丽萍:

    比如我们民间里就没有拿簸箕,把一个节奏打出来。

    2010-12-29 12:36:07

  • 中国网:

    我们可以把它放到舞台上来。

    2010-12-29 12:43:46

  • 杨丽萍:

    我们还有把葫芦当成衣服穿在身上,用葫芦抖,祖先也没有创造出来。还有7米长的笛子,长着叶子的笛子可以吹响,而且是男女吹。我们祖先发明的笛子只有这么长,可是我们的笛子有7米长。我觉得这个就是创造,没有的,地球上没有的东西,我们创造了,这就是不得了。

    2010-12-29 12:43:58

  • 中国网:

    可以说它也是蕴含着我们很多智慧在里面。

    2010-12-29 12:44:08

  • 杨丽萍:

    对生命、生活的观察。

    2010-12-29 12:44:21

  • 中国网:

    很多观众都会认为现在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舞蹈,很少有能真真正正打动人的,有能真真正正长时间去吸引人去看的,您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在什么地方?

    2010-12-29 12:44:32

  • 杨丽萍:

    我们今天来参见肖全老师的摄影展,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摄影师,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舞蹈家,但是能够有自己符号的,有自己创造的(不多),包括画家很多,有创造力的、独特的它就会吸引人,就会不同,不同就会受到关注。如果我们太大同了,我们连自己的祖宗,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属性感没了,那我们就变成了美国人,我们穿的都跟他们一样,我们吃的也跟他们一样,汉堡包,那我们的艺术如果要是大同了,肯定就像你说的。还有即便是汉堡包也有做的好和差的汉堡包,吃的人一吃就吃出来了。跳舞也是这样,不是说每个人跳舞都能跳得好,这东西有很多方面的综合才行。

    2010-12-29 12:44:46

  • 中国网:

    也就是说还是要有一个能力和特色在里面的。

    2010-12-29 12:45:05

  • 杨丽萍:

    没有才华的舞蹈家、没有才华的摄影师东西可能就平庸,让人感觉太不新鲜了,太不生动了。

    2010-12-29 12:45:19

  • 中国网:

    以电视的方式呈现舞蹈,会不会抹杀掉很多在现场和舞台上看舞蹈的很多优势呢?

    2010-12-29 12:45:29

  • 杨丽萍:

    在舞台上有舞台的味道,其实我们的民族民间舞在村子里看是最好的,地理环境、大自然村落,生病为了驱魔才戴面具跳舞的感觉,肯定是在村子里好。但是现在村子都没了,连我的母亲都不愿意穿民族服装了,都在看电视,那可不是只有我们这种在舞台上表现。我觉得电视电影也好,拍出的舞蹈有另外一种味道,但是电视和电影也有好的导演和差的导演拍的,好导演真的把舞蹈会拍得有另一番的不同。像杰克逊有很多MTV,我就觉得拍的非常好。

    2010-12-29 12:45:41

  • 中国网:

    有一种特色。

    2010-12-29 12:45:52

  • 杨丽萍:

    他的演唱会又是另外一种现场感,不一样。

    2010-12-29 12:46:09

  • 中国网:

    刚才在您的谈话当中我们也能体会出,现在很多的村落它的一些民族的文化也在渐渐的消失,您认为舞蹈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2010-12-29 12:46:21

  • 杨丽萍:

    民间(民族文化传播)最早的时候基本靠舞蹈,因为我们很多少数民族连文字都没有,没法记载他们的东西,他们基本上靠舞蹈。建筑有建筑的东西来传承,歌舞是非物质的,它是靠口口相传,它没有谱子,它也没能把舞蹈录像下来,所以它只能是言传身教,以这样的方式传承。

    2010-12-29 12:46:37

  • 中国网:

    您的舞蹈创作是不是也承载着这样一种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

    2010-12-29 12:46:49

  • 杨丽萍:

    自然而然就肩负了,我们把最纯粹的、最精华的挖掘出来,不要泛泛的。不是博物馆,也不是资料馆,我们是艺术馆,歌舞是一门艺术,搬到舞台上以后特别要有艺术的标准和作品的深度,文化的符号,我们这些都不失去的话,可能会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否则杂七杂八的一大堆看不到最闪光的,我展出的,或者我表现的几乎都是珍珠、玛瑙、翡翠、宝石这样的东西。

    2010-12-29 12:47:08

  • 中国网:

    而且在传承的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一些更好的再创造。

    2010-12-29 12:47:24

  • 杨丽萍:

    对,如果能再创造就太生态了,传承的基因和方式就更生态了。而不是戛然而止,我觉得戛然而止是消极的。

    2010-12-29 12:47:36

  • 中国网:

    今天也非常感谢杨老师能够作客我们的中国访谈,谢谢您。感谢您的收看,我们的下期节目再见。

    2010-12-29 12:47:49

  • 中国网:

    (责编:郑海滨 \文字:郑海滨 \主持人:郑海滨 \摄像:宗超 \摄影:宗超 \后期:宗超)

    2010-12-29 12:48:02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whmr/yangliping.wmv

图片大图:

  • 著名舞蹈艺术家 杨丽萍

    中国网 宗超

  • 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 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