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建世界最大基本医保安全网
    时 间:2011年11月22日 15:00
    嘉 宾: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秘书长 孟伟
    简 介:2009年国家启动新医改方案,提出近期着力要解决的五项重点改革,第一项就是要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对其目标也提出具体要求。目前医保制度建设取得哪些进展?是否完成预期目标?医保制度在医改中为何如此重要?请看本期《中国访谈》。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更多>>精彩观点

基本医保改革任务提前完成 成效最为显著
    “在2009年新医改方案里,给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制定近期要完成的任务,已经提前完成了。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是医改方案五项重点工作的第一项。我认为这个改革也是成效最为显著的一项,至少是其中最显著的改革之一。”
医保政策向部分重大疾病倾斜
    “它确实应该是一项覆盖全民的普惠制度。从保险的角度讲,医疗保险更应该是对遭遇疾病风险,尤其是特大疾病者,给他们提供一些更加强化的保障。特别是2009年以来,保障力度也是不断加强。国家在完善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医疗救助机制等各项保障措施的时候,对患有重症、残疾的这类人群,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全国联网相对复杂 医保制度还需完善
    “全国联网,要靠建立省级乃至国家的异地就医服务平台来支撑,这个相对比较复杂,既需要时间,更需要建设资金的支持。我们还要考虑到医改走的是一条渐进之路,再现在要统一,确实有一些挑战。”
医保基金会计制度需继续发展
    “随着医保制度的发展,特别是改制企业的增加,出现了像刚才说了一次划拨的问题,另外还有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后来启动的城镇居民医保,这些参保缴费经常是按年缴费的,那么它费用支付要相对滞后一段时间。因此,按照现有的会计制度体现出来的基金收付,还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基金运行的现实情况。”

更多>>图片实录

文字实录

网友热评

尚无评论
  • 用户名

活动标题

  • 三年新医改:织起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安全网

活动描述

  • 时 间:2011年11月10日嘉 宾: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秘书长 孟伟简 介:2009年国家启动新医改方案,提出近期着力要解决的五项重点改革,第一项就是要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对其目标也提出具体要求。目前医保制度建设取得哪些进展?是否完成预期目标?医保制度在医改中为何如此重要?请看本期《中国访谈》。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2009年国家实施新医改方案,提出了近期着力要改革的五项重点问题。时至今日,这些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秘书长孟伟老师为大家做一个解读。孟老师,欢迎您作客《中国访谈》。

    2011-11-18 11:07:50

  • 孟伟:

    谢谢,各位网友大家好!

    2011-11-18 11:10:04

  • 中国网:

    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安全网

    有一个说法我想请问您,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安全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2011-11-18 11:10:25

  • 孟伟:

    这个要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功用来说。众所周知,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支柱,当广大的公民在遭遇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这些风险的时候,社保能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涵盖了各种就业形式、各个年龄段,无论是男女,在他(她)的一生中总要遭遇一些疾病风险,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医保制度本身就是涉及人群最广的一个制度。

    2011-11-18 11:11:18

  • 中国网:

    那中国特色体现在哪里?

    2011-11-18 11:11:36

  • 孟伟:

    医保制度改革从全国范围看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个制度体系到目前为止是比较健全了,特别是2009年新一轮的医改启动之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经过了有史以来最快的一个发展时期。现在这个保障体系已经覆盖了12.8亿人口,覆盖率达到近95%。因此,无论是它的覆盖面还是享受待遇的人数,都可以说是“全球之冠”。所以,称它是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网,当之无愧。

    除了覆盖规模大以外,近些年它扩展的速度,还有广大公民享受保障待遇水平的提高速度,也为世所罕见,这不是我们自夸,其实是世界公认的。今年5月,世界著名杂志《柳叶刀》载文认为,中国的这个制度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保障计划。放眼全世界,很难见到有其它国家能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里,就取得这么大的进展。

    2011-11-18 11:11:44

  • 中国网: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三横三纵”

    保障网里有“三横三纵”,这“三横”是什么,“三纵”又是什么呢?

    2011-11-18 11:11:53

  • 孟伟:

    其实这说的是保障体系的结构。大家经常听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谈到医保时说“三横三纵”,在这里我就跟网友大致解释一下这个结构。

    首先我们说“三横”。在“三横”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家对这个都非常关注,可能也都很了解。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三项,《社会保险法》里有明确界定,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三个制度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城乡人群来设立的,这是我们的主体。

    在主体下面的“一横”是最低保障,就是我们所说的医疗救助制度,这个制度是主要为弱势人群提供保障。当然,医疗救助也是有多种保障形式。

    另外,在这个主体的上面还有“一横”,是各个类型的补充保障。举个例子,有大额医疗补助项目,有公务员医疗补助,有商业健康保险的项目,有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可能还给他们的职工办理了职工补充保险,这是上面的一横。

    再说“三纵”。其实“三纵”是要整体的去看,就是以刚才我们说的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这三者纵向上通过制度设计,跟不同的补充保障项目和城镇、乡村的医疗救助项目,纵向形成三个支柱。这是所谓的“三纵”。

    “三横三纵”听起来很形象。

    2011-11-18 11:12:11

  • 中国网:

    是,很立体。

    2011-11-18 11:12:26

  • 孟伟:

    很立体。既然我们立体化的看待了这个结构,所以我想再概括一下它们主要发挥的作用。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主体,我们这个保障体系发挥功用,主要就是靠它们三者。医疗救助主要发挥的是“雪中送炭”的作用,非常重要,各种类型的补充保障方式则是发挥一个“锦上添花”的效果。这个体系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2011-11-18 11:12:36

  • 中国网:

    医保体系建设的三个关键词:3,,90%,所有

    在近期的医改方案里,我注意到三个关键词,一个是“3”,一个是“90%”,另一个是“所有”,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是: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困难家庭,目前这个任务是否已经完成了?

    2011-11-18 11:12:43

  • 孟伟:

    我认为是这样的。在2009年新医改方案里,给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制定近期要完成的任务,已经提前完成了。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是医改方案五项重点工作的第一项。我认为这个改革也是成效最为显著的一项,至少是其中最显著的改革之一。

    基本医疗保障改革任务已经提前完成,三项基本医疗保险的情况,我想用数据给大家做一下解读,在过去最快的这三年发展的历程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变化情况。这是今年有关方面对于改革的进展做的一项统计调查,从数据的初步调查结果看,三年覆盖率的增长是非常显著的,形势喜人。

    职工医疗保险,它的覆盖率是从2008年的80.7%,提高到了2010年底的92.4%;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则是从63.8%增长到了92.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因为它从2003年就启动,2008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90%,到2010年,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增长到了96.6%。

    再看看医疗救助是不是已经实现了既定的目标。城乡医疗救助可以说在各地都得到了大力推进,各个地方加大了构筑托底保障的力度,医疗救助资金通过资助的形式,让广大居民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是一种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对这些弱势群体比较重的医疗费用负担,包括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又做出了一些补助。可以说是切切实实的将医疗救助覆盖到了所有的城镇居民家庭。

    2010年,通过各种方式接受救助的人群达到了8000万以上,占城乡人口的6.4%,有力地保障了弱势群体、困难群体,让他们能够得到基本医疗保障的庇护,同时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也大为提高,让医疗保障制度能够公平地覆盖到弱势群体。因此,我们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是比较完满的完成了有关的任务。

    2011-11-18 11:13:08

  • 中国网:

    医保形式多样 覆盖全民

    来归纳一下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其中有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还有城乡医疗救助,为什么要这么分类呢?

    2011-11-18 11:18:04

  • 孟伟:

    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过程,就像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一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国家结合不同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的情况,根据总体规划来设计的。因此,我国发展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过程,也是一条渐进之路。说结合不同时期的重点,我们先启动了职工医保,2003年的时候又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07年推动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2008年是全面推开,从2009年启动“全民医保”。发展到现在,可以说覆盖全体公民、覆盖全部城乡各类人员的基本保障体系,制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

    2011-11-18 11:18:26

  • 中国网:

    这四种医保的形式都是覆盖了哪些人群,他们覆盖的规模怎样,会不会出现交叉的情况?

    2011-11-18 11:28:30

  • 孟伟:

    从制度设计上来看,总体不会。第一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这项制度是1998年启动的,当时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这项制度最早覆盖到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还有各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职工。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些人都要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乡镇企业和他们的职工,还有城镇个体经济组织是否参保,当时是由地方决定的。

    在这之后,国家又陆续出台了有关政策,除了前述的那些用人单位之外,又把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扩展到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简言之,我们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的人群主要是劳动年龄的、处于就业状态的各类人群。当然了,今年《社会保险法》实施之后,为了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现在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文件,要求把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虽然不处于就业状态,也纳入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是2007年开始试点,2008年之后全国推开,这个制度基本上是把所有的城镇的非就业人群都纳入到它的制度范围内,包括老人、孩子,还有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就业的一些群体。

    第三大基本保险制度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个制度主要是针对着农村的居民来设立的。

    2011-11-18 11:28:40

  • 孟伟:

    因此从制度设计上看,这三项基本医疗制度是针对着不同人群设的,原则上应该没有大的重合,当然,在一些探索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试点地区,有的已经开始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也就是说把我们刚才说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合二为一。因此,这三个制度从基本上说是没有重复,是针对不同的人群。

    而在医疗救助方面,有没有重合呢?医疗救助既可以说没有这个问题,也可以说必然要有这个问题,因为它们的功能不一样,我们刚才说基本保险是负责中段的主体部分,救助是负责底端的,必然要与上面相衔接,医疗救助既可以资助城乡居民参保,还可以对他们的门诊费用、住院费用进行一些补助。另外,有的地方还直接把这笔资金资助建一些救助性的医疗机构,有一些弱势人群在那里看病,他甚至可以不用付费。

    关于三项基本制度,从制度设计上看应该不会有大的重复,但实事求是地说,在现实中,还是有一些交叉现象的。为什么会有重复呢?主要体现在一个交叉参保的问题。有少部分地区这种重复参保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重复参保、重复报销,还有重复统计的问题。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我想既有管理方面的,也有政策设计方面的。管理方面,现在城镇医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由不同部门来管理的,存在管理部门的分割。现在国家加大了推动医疗保险制度的力度,各项考核指标很多,层层下去,参保也有一些任务要求,不同的部门为了完成任务,也在争相扩充参保,所以管理层面有可能造成重复参保。

    再者,目前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是自愿参保的,城镇的灵活就业人员也有选择权,政策规定他们既可以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也可以选择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到了农民工这里,他的选择度就更大一点,三项基本制度都可以选。这种政策规定也可能造成重复的情况,通过我们分析,交差一般比较集中的体现在两类人群身上,一是农民工群体,因为他流动性大,在城乡之间、制度之间流动;二是农村户籍的学龄段人口,他们虽然是农村户籍,但是他很可能是在城镇上学,学校一般是集体参保,因此重复参保在这两个人群上相对比较突出一点。有这个现象,但总体来说这几项制度之间是衔接有序的,虽然有点重复,但是绝对谈不上混乱。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2011-11-18 11:28:56

  • 中国网:

    两大难题:破产、困难企业职工与农民工参保

    刚才您也说到了医保形式覆盖的规模和人数,我在这里还要说一个比较大的数字,就是“800万”。国务院医改办宣布800万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已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您对这个这个情况是怎么看的?

    2011-11-18 11:29:11

  • 孟伟: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得力的举措,也是效果非常明显的一项工作,可以说把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和困难人员纳入医保,这既是基本医疗保障必然应该履行的功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当然也是建立覆盖全民医保制度的必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从2008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之后,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突出体现在这些经济体制转轨遗留问题上,这类人员的医保,解决他们的历史遗留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而且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2011-11-18 11:29:36

  • 中国网:

    您刚才也提到了农民工的参保问题,其实农民工是在比较危险和有挑战的环境下工作的,同时,他们也属于流动性的人口,那如何让他们去真正享受到医保呢?

    2011-11-18 11:29:45

  • 孟伟:

    这个群体确实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也比较庞大,直接涉及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国家是非常重视对这个群体的医疗保障的,针对他们这一群体,针对他们就业、收入、年龄和就医各方面的特点,国家其实早在2004年的时候就出台了文件——《关于推进混合型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意见》要求各地积极探索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主要围绕两方面开展,一方面是与企业、用人单位签有固定劳动合同的农民工,要求把他们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其他职工一起参保缴费。另外,还有一些在城镇从事个体工商户这类工作的农民工,建议让他们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方式参加医疗保险。

    概括来说,要求各地按照“低费率、保当期、保大病”的特点来保证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新医改启动以来,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就更趋于完善了,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级政府、医疗部门考虑到他们就业、就医各方面流动性的特点,允许他们在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自由选择。另外,为了方便流动时关系能够接续,能够得到及时报销,有关部门又重点围绕着他们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出台了相关的文件,确保他们在不同制度、不同地区之间流动的时候,能够顺利地把这个关系接续上。比如说允许他们生病的时候、生孩子的时候,可以回乡就医、生育再回来报销。另外在异地就医费用的报销方面,也出台了很多方便他们的服务举措,比较得力的保障了他们的参保就医。可以看到,农民工参保人数在这些年增长得比较快,而且他们也从医保制度中得到了很多好处。我认为,得到的这种好处既包括他有效的得到了保障,看了病,这些实实在在的实惠。另外,他心理上的踏实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从基金的收支角度来看,有可能因为这部分人比较年轻,而且身体比较健康,他们感觉自己在缴费上贡献得多,但是相对得到的少,这是他这个年龄结构、人群特征所决定的。有的网友可能觉得自己有点吃亏,但实事求是的讲,我不这么认为,近期我也看过专家的一些调查数据,在对各类人群做问卷调查的时候发现,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这一类流动性比较大的人群,他们对医保的满意度反而要高于其他群体。那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2011-11-18 11:29:56

  • 中国网:

    他们真的享受到了实惠。

    2011-11-18 11:30:09

  • 孟伟:

    确实是这样。我想如果这个数据在全国有代表性的话,应该说是医疗保险正是在这一群体身上更突出的体现了它应有的功能,就是说医疗保险它发挥了最佳的一个保障效应。

    2011-11-18 11:30:34

  • 中国网:

    是。医保其实就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它确确实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实惠,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些特别困难的群众,比如说患有重病的,残疾的人,对他们来说,可能医保提供的这一部分保障远远不够,那么对他们有什么其它特殊的措施呢?

    2011-11-18 11:30:43

  • 孟伟:

    刚才我们反复强调“全民医保”。首先它确实应该是一项覆盖全民的普惠制度。从保险的角度讲,医疗保险更应该是对遭遇疾病风险,特别是特大疾病者,给他们提供一些更加强化的保障。通过这些年的改革,特别是2009年以来,保障力度也是不断加强。国家在完善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医疗救助机制等各项保障措施的时候,对患有重症、残疾的这类人群,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我这里可以给大家说几点:

    第一,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两项制度对参保居民,政府是给予补助的,而且这种补助的额度,逐年都在明显提高。政府补助对这类特殊群体,补助额度则更高。这是第一层保障。

    第二,刚才在谈到保障体系“三横三纵”的时候说,我们有各类补充保障,中间有一项就是大病医疗补助。患有大病、重病的人,医疗费用特别高的人,更容易享受到大额医疗补助的报销。这是第二层。

    第三,现在不少地区,随着医改的发展,结合自己的基金结余情况,又推出了二次补偿,这种二次补偿就是针对医疗费用特别重的人群,再给他报销一部分费用。

    第四,这类群体还可以享受到各种形式的医疗救助,除了资助参保之外,如果他的门诊费用、住院费用高的话,救助资金还会给他一块补助。

    2011-11-18 11:30:53

  • 孟伟:

    还有一个要提的是,在我们的新医改方案中,国家还鼓励地方对一些重大疾病探索特殊的保障方式,典型的比方说儿童的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还有成人的一些其它疾病,各个地方在国家医改政策的指导下,针对这些重大疾病也开展了医疗保障的一些试点,对这些重大疾病又出台特殊的保障政策,给他更大的保障力度。通过这些,应该看到政策对这些人群有特殊倾斜的。

    2011-11-18 11:31:07

  • 中国网:

    医保体系建设的未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人对医保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希望医保只是局限在一个地区、几家医院,而是提出了像异地结算、关系转移以及接续等等一系列的新的提议和更高的要求,那针对这些方面我国的医保进行了哪些推进工作?未来可否实现一个全国联网?

    2011-11-18 11:31:18

  • 孟伟:

    总体来看,通过这些年,尤其近三年的推进,现在参保人员就医、结算总体上是方便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来,像刚才涉及农民工的时候,出台了一些转移接续的办法,让医保能接得上。在就医方面相关的举措更多了,比方说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参保人员选择定点医疗机构的时候,不是给他定到一家就完,是可以有多种选择。在一些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城市,他甚至可以在所有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另外,这几年,各地大力推进“即时结算”的举措,参保人员医疗费报销的时候跑腿、垫支这些问题,正在得到有效的解决。参保人员对这些举措也是比较满意的。从我们对全国的调查情况看,即时结算在各地推动的力度都非常大,三项基本医疗保险,有两项即时结算率已达90%以上,另一项也达到了85%以上,这是统筹范围区域内的即时结算。

    还有一些省份已经做了省内的跨统筹地区的即时结算,在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国家也鼓励今年各个地方都要争取启动省内跨统筹区的即时结算。基础更好的、走在更前的一些省份做了更多的探索,他们对于跨省的这种结算服务也在进行一些探索,有的是做双边探索,两个省之间合作;有的是多边探索,多个省之间合作,重点是建立了一些区域间的协作、审查、报销票据,还有结算服务等方面的机制。我个人认为,总体上比较方便,下一步还需要继续完善,但也有一个度的问题。

    2011-11-18 11:31:36

  • 孟伟:

    是否就是越方便越好呢?其实也不那么绝对,我们毕竟要考虑它的成本。至于您说的全国联网的问题,要看看是哪种意义上的联网,如果是针对数据归集、分析和监测,应该说国家已经有了相关一些联网性的工作,有关主管部门正在推行,比方说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现在正在加快推进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一些规划,前一阵大家可能也看了人社部的新闻发布会,要发行全国统一,功能兼容的社保卡,很快将发行到8亿张以上,也将重点应用于医疗保障领域,未来可能还会打造医疗保险服务的网络大厅,全面提升医疗保险的管理服务,提高效率、提高水平。

    像您说的全国联网,要靠建立省级乃至国家的异地就医服务平台来支撑,这个相对比较复杂,既需要时间,更需要建设资金的支持。除了资金方面的挑战外,我们还得考虑到医改走的是一条渐进之路,经常是各项制度都是国家定改革方向、改革原则,具体方案的实施,特别是在早期的改革中,是由地方来制订、推动的,这就意味着它的信息系统建立是在前的,现在要统一,确实有一定的挑战。还有技术标准方面,像医疗服务的编码,目前还不统一,这也是一个实现全国联网的障碍之一。

    2011-11-18 11:31:47

  • 中国网:

    我们要扩大医保的覆盖面,尤其是提高医保的水平,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医保基金的规模到底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

    2011-11-18 11:31:58

  • 孟伟:

    所有保障项目的推进都需要资金来支撑,这些年,政府真的是拿出了大量的真金白银。经过了多年的投入与发展,医疗保障基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支撑整个医疗保障体系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础。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具体形成了多大的规模,政府又投入多少呢,我想我们还是等待权威部门的权威数据。不过我们可以在这里粗略的、直观地算一个帐,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在参保的时候,各级政府是给予补助的,补助的标准从2007年以来逐年提高。2007年40元,2008年80元,到2010年是120元,今年是进一步提高到了200元。我们就以200元来算,如果就算是10亿城乡居民参保的话,仅是政府补助居民参保的补助,2011年就是2000亿。

    对于基金结余的规模,我刚才说了,一定的基金结余是医保稳健运行的一个保障,当然随着制度的发展,这几年医疗保障水平在不断提高,保障范围也在扩大,无论是医药目录,还是从住院到门诊,统筹保障范围都是在扩大的。当然,随着制度的不断发展,保障水平的继续提高,我认为基金结余的规模可以适度的再消化一下,基金结余的规模多大才是适度呢?不同的保险,管理部门都有自己不同的政策性和管理性的规定,比如说城镇这边是把基金结余用可用月数来衡量,农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直接对结余率提出了一个量化的要求。

    总体上看,未来医保待遇还将继续提高,但是我认为更需要均衡提高,毕竟我们也要看到基金结余的另一个面。怎么说呢?现有的结余有一部分是不能用的,比方说有很大一部分基金是职工医保沉淀在个人账户里边的,统筹方面不能通用它。另一块,大量的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一些困难企业的职工,他们在参保的时候有来自于企业破产清算时的资产划拨、各级资产的补助,那个钱都是把10年、15年,甚至更长时期的缴费一次性划进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它只是体现了“收”,“支”将在未来发生,这边没有体现。这就跟基金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2011-11-18 11:32:23

  • 孟伟:

    我们现行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是1999年出台的,围绕着整个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而制定,在这个制度里面,要求基金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不是各类企业使用的权责发生制,会计记帐采用的是借贷记帐法,这种会计制度,在医改的初期是适合制度发展和管理需要的,因为当时职工医保主要是集中在各类用人单位的职工,缴费是按月进行,这样比较均衡,无论是“收”还是“支”都体现得比较有规律,比较能够准确地反映基金运行的情况。

    随着我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特别是改制企业的增加,出现了像刚才说了一次划拨的问题,另外还有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后来启动的城镇居民医保,这些参保缴费经常是按年缴费的,那么它费用支付要相对滞后一段时间。因此,按照现有的会计制度体现出来的基金收付,我觉得不是非常准确,还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基金运行的现实情况。未来,我认为会计制度应该逐步是收付实现制度和权责发生制的结合,这是基金的情况。

    另外,还要考虑到基金的结余虽然有一定规模,在全国可能有几千亿,这个数很大。实际上是不是这个情况呢?这其实是全国的一个总计,但基金结余在各个地方不是均衡的,有的地方结的多,有的地方结的少,甚至有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当期的赤字,统筹地区之间,现有制度是不能调剂的,因此大家应该更客观的看待这个基金结余,未来既要适当消化,更要考虑均衡发展。

    2011-11-18 11:32:39

  • 中国网:

    医保工作的成果与经验

    在整个推进全民医保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三个关键词,“最大医保制度”、“最广覆盖面”和“最多人收益”,您能不能结合这三个关键词给我们回顾一下目前医保进行的成果,以及我们通过这些成果所获得的经验。

    2011-11-18 11:32:56

  • 孟伟:

    我尝试概括一下吧。成果是显著的,一开始就说了,这个覆盖全民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三横三纵”总体的制度架构已经打好,这是制度方面。成果的其它体现,首先是广大参保人员确实从这个制度上得到了实惠,无论是一般的参保人员,还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可以说都从这个制度中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这中间还包括政府对他参保的资助,越来越多;待遇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保障范围,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从住院保障逐步拓展到门诊统筹;老百姓享受到的医疗保险能够报销的目录范围、诊疗项目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充。从统计数据看,这些年一方面待遇水平在提高;另一方面,个人负担从绝对额来看,虽然略有增加,但个人负担逐年增加的比例是要远远低于医疗费用增长的速度。另外,跟他的收入相比,包括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职工的工资,个人的负担增长率也是要低于收入的增长情况,像城乡居民的年均收入增长率基本上是11%。而从个人负担初步的统计看,增长率一般不超过5%。这是广大居民切实得到的一些实惠。

    在管理服务方面,这些年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的经办体系,基层医疗保险平台无论是街道社区的,还是乡镇的,这些年都得到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前面也提到,包括即时结算的推广情况,也是切实能够感受到的。

    2011-11-18 11:33:31

  • 孟伟:

    我这里还想强调,这些成果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非常重要。改革除了我们本身制度的发展对参保人员有好处之外,还要考虑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协调。医疗保障从社会保障的角度,都称它为“安全阀”,能给社会减压。2008年,医保通过缴费的相对一些减免、费率的暂时降低,包括大力加大支出,也有助于我们抵御经济波动的风险。从制度的角度来说,医保发展到现在这么大的规模,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现在讲和谐社会,国内国外都面临着一些发展的难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民医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保障,也是我们拉动内需的一个非常强劲的力量,相信全民医保对于我们整个经济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另外,成果还体现在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推进作用,因为医疗保险,是代表广大参保人员的需方力量。随着基金规模越来越大,在医疗机构的收入结构中,医保基金占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它成为医疗机构发展一个重要的资金支撑。同时,医保通过各方面的管理举措,包括定点管理的政策,尤其是支付机制的作用,也成为从外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一个重要力量。

    2011-11-18 11:33:45

  • 孟伟:

    我想粗略考虑是三条经验:

    第一,立足国情、进行谋划。基本是立足中国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概括起来就是我们既往坚持的,在《社会保险法》中载明的,也作为今后继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12个字:“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第二,坚持不懈、开拓创新。从既往看,无论是在制度的设计建设、扩大覆盖面,还是在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管理服务方面,我们都坚持改革,同时开拓创新。

    第三,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改来看,国家加大了改革推进的力度,分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同时由国务院医改办对这项工作进行领导和协调,推进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在因地制宜方面,一方面坚持适当地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顶层设计,同时坚持中央定大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框架,由各地结合实际去大力推进。

    总体上说,我觉得既是一条渐进的改革之路,更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2011-11-18 11:34:15

  • 中国网:

    再次感谢您作客“中国访谈”,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会!

    2011-11-18 11:34:33

  • 孟伟:

    谢谢!

    2011-11-18 11:34:55

  • 中国网:

    (责编:董安妮,主持:齐凯 图片:杨丹 导播:李哲 摄像:庞睿 周姗姗)

    2011-11-18 11:35:04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1-11-22medicine_1321937685.mp4

图片大图:

  • 医保制度本身就是涉及人群最广的一个制度

    中国网 杨丹

  • 新医改启动之后,基本医保制度建设经过了有史以来最快的发展时期。

    中国网 杨丹

  • “三横三纵”听起来很形象

    中国网 杨丹

  • 我国发展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过程,是一条渐进之路。

    中国网 杨丹

  • 所有保障项目的推进都需要资金来支撑

    中国网 杨丹

  • 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对医保的满意度反而要高于其他群体

    中国网 杨丹

  • 由国务院医改办对这项工作进行领导和协调,推进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网 杨丹

  • 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中国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