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驻华大使馆发起并主办的2024年“中法环境月”活动框架内,中国法语联盟与大使馆联合举办了以“同一片天空下”为主题的青少绘画大赛。中国网联系到了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采访了法语老师朱老师,听她谈谈学校的参与情况和学生们的创作经历。
中国网:朱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今年参与了2024年“中法环境月”青少绘画大赛。能否介绍一下学校在此次比赛中的情况?
朱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学校的关注。我们学校非常荣幸能够参与今年“中法环境月”的青少绘画大赛。这次比赛的主题“同一片天空下”激发学生们对全球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思考。我们的学生们积极投入到绘画创作中,用他们的艺术才能以及法语表达对环保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
中国网:能否分享一下学生们在此次比赛中的创作和表现?
朱老师:当然可以。我们的学生们通过参与此次比赛,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绘画技巧,还深入思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用法语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学生们对“同一片天空下”主题的独特解读。例如,小学生Annie创作了一幅作品,她以法国国旗的颜色为灵感,用红白蓝的配色展示了中法文化的融合。Annie解释说:“当我们肩并肩,手牵手的时候,都是左手牵右手。用国旗为纽带,连接长城和埃菲尔铁塔,中国的红和法国的红便融合在一起了。”她的创作展示了她对两国文化交流的理解,并通过艺术表达了对环保的关注。
初中生Noémi认为,我们是一个整体,都应该关注这颗蓝色星球的“健康状况”,这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同时,作为中法建交60周年的2024年,也背负着不一样的使命,“同在一片蓝天下”也代表着中法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共同努力。
中国网: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以其国际化和特色教育而闻名。学校如何将这种国际化教育理念融入到此次比赛中?
朱老师: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一直秉承“中国心,世界眼”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学生。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鼓励学生们不仅要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更要在主题的理解上体现国际化的视角。通过深入讨论和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将全球环境问题与个人艺术创作相结合,从而在国际化的舞台上展现他们的独特见解。
中国网:语言已是国家“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作为一所外语特色的学校,附属学校如何通过小语种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
朱老师:正如您所提到的,语言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所外语特色的学校,我们依托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开设了多门小语种课程。小语种兴趣课程的开设旨在开发学生对语言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他们认知世界的能力。通过参与模拟联合国社团、外语艺术节等活动,学生们的国际化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也为未来的高考和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我们学校6名初中学生参加了法国巴黎政府举办的“世界法语日”演讲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中国网:我们了解到您是法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并在法国的公立初高中教授法语和中文,在法国这段8年的经历对您的教学有何影响?
朱老师:在法国的经历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那里,我不仅学到了最先进的教学法和教育理念,还深入体验了法国文化和教育的精髓。法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理念深深影响了我。在回到中国后,我努力将这些教学方法与中国学生的需求相结合,力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语言学习体验。
中国网:您对学习法语的学生有何建议?
朱老师:对于学习法语的学生,我建议他们应多接触法语的真实语境,如观看法语电影、听法语歌曲、阅读法语书籍等。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的法语文化活动,这将有助于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最重要的是,保持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和持续的努力,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语言的优势。
中国网:非常感谢朱老师的分享。我们相信,在您的带领下,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的学生们将会在语言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也期待他们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